关灯
护眼
字体:

幸福的哲学_周国平【完结】(82)

  问:您提到知识分子的定义,其实在一百多年前,左拉为一个军官提出抗诉时已经表明,知识分子不仅是有渊博知识,或者像您所说能够在阅读中得到快乐的人,更是能够站出来为社会公益做一些事情。那么把知识分子定义为只是有知识的人,是不是定义门槛的下降?第二个问题,我不知道您有没有看过戏剧,或者说您喜欢不喜欢电影,因为影像或者图像对人的震撼,或者所传达出来的意义也可以和文字一样。第三点,中国以前的文化是不是有一种假道学的传统,我们以前被这个传统给束缚住了,那么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就不需要特意去学西方的文化,只要把我们的角度改变一下,就可以对我们的文化有更深的把握。

  第52章 直接向大师学习(4)

  答:电影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我觉得和电视有区别。在很大程度上,电影是文学向图像的延伸,是用图像的方式来表达文学,因此在文学性上有很高的要求。电视更多的是用图像来传播信息,即使是电视剧,娱乐性的要求也大大超过文学性。关于知识分子,我下的并不是全面的定义,我只是强调智力活动的习惯比知识更重要。在道德的层面上,我强调内在的精神生活、灵魂生活,我觉得这比表面的社会责任感更重要。我觉得中国知识分子有这个毛病,就是表面的社会责任感很强,一个个都要为帝王师,急于在社会上叱咤风云,但是如果没有内在的精神追求作为动力的话,实际上就有很大的功利色彩。所以中国知识分子在社会领域的这种抱负往往容易大起大落,容易改变信念,其实是没有真正的信念。孔子的思想后来被假道学歪曲,这个情况是存在的,但是我觉得不仅仅是这样,哪怕回到孔子本身,回到真道学,仍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不仅仅是回到中国文化源头的问题,还有一个改正中国文化缺陷的问题,这就需要用西方文化做参照。在中西文化的问题上,我主张要有平常心,不要太在乎说我们民族多么优秀,一定要让全世界承认。你优秀的东西人家想否认也否认不了的,你应该有全人类的胸怀,你把人家的好东西学过来,对你的优秀东西不会有丝毫损害,反而能更好地让它发扬光大。

  问:我想请教一个问题。不知道我的理解是不是对,您的报告里讲阅读,是不是指纸质媒体的阅读?

  答:是的。

  问:那么,您对网络阅读是怎样看的?网络阅读跟纸质阅读的区别只是载体不同,阅读是不是应该更注重内容?

  答:阅读当然应该注重内容而不是载体,但载体对内容是有影响的,什么样的载体更适合于什么样的内容,这是有关联的。网络追求用最快的速度来传播信息,内容必须不断更新,这是它的主要功能,这个性质的内容就不是我所说的阅读的对象。网络的另一个功能是作为工具,包括检索,重要文献的网络版,我特别喜欢它的这个功能,的确可以为阅读提供方便。纸质媒介比较能够长久保存,这个特点决定了它更适合于承载那些值得认真和反复阅读的内容。我们喜欢一部作品,即使有网络版,我们仍愿意拥有它的纸质版。同样,一个受欢迎的网络作品,出版商就会乐意出它的纸质版。这都证明了纸质媒介有比网络优越的地方。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的现场互动

  问:我想问一下周老师,您对哲学、科学和宗教这三者间的关系是怎么看的?因为有人说哲学是最高的科学,一些科学家到了一定的程度以后,他们会成为一个宗教徒。您认为科学发展到了一个什么时候,宗教是否会消失?

  答:问题非常好,每个问题都可以讲两小时。(笑声)你这两个问题都是很大的问题,我简单回答一下。哲学、科学和宗教的关系,我非常欣赏罗素的说法。哲学和宗教,它们所追问的问题是相同的,都是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诸如世界的本质,灵魂的归宿,人生的意义。但是,哲学和宗教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哲学是通过理性,宗教是通过信仰,甚至是天启。宗教认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不可能解决这些根本问题。相反,哲学和科学所追问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哲学思考的是超越经验的问题,科学讨论的是经验范围内的问题。然而,它们解决的方法却是一样的,都是要靠理性去解决。可以这样来打比方,从问的问题来说,哲学和宗教是一样的,都是灵魂在提问。从回答的方式来说,哲学和科学是一样的,都是头脑在回答。灵魂是一个疯子,尽问那些大问题,无法回答的问题,而头脑是一个呆子,按部就班,遵守逻辑。所以,哲学基本上是这样一个情况,疯子在那里问,呆子在那里回答。(掌声)至于科学发达了,宗教会不会消失?肯定不会,就因为它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宗教要解决的是终极问题,科学永远无法解决。所以,那些思考终极问题的大科学家往往有宗教情怀,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问:我从您刚才的讲座里面感到,您所汲取的营养是西方哲学,您是否对中国哲学有一定的研究?您认为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样的呢?

  答:我今天是没有谈中国哲学,我对中国哲学只能说略有涉猎。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最主要的区别,我不认为在于中国哲学是综合的,西方哲学是分析的,中国哲学是混沌思维,西方哲学是逻辑思维。这些差别其实并不重要,把注意力放在这里,会遮蔽主要问题。在研究西方哲学的过程中,我更注意的是,我们是有古老的文明的,为什么发展到现在,在精神文明的程度上,我们不如西方,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在我们的哲学中有没有根源。我认为是有的,中国传统哲学缺了两样东西,一个是形而上学,就是对终极价值的关切,一个是个人主义,就是对个人价值的尊重。这正是我们应该向西方哲学学习的地方。

  问:现在有些人文学者喜欢告诉我们人生应该怎么样,应该怎么成功。但是,我觉得每个人的认识和经历旁人是无法复制的,那您觉得作为一个人文学者,作为一个走在思考前沿的人,他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情怀,是应该好为人师,还是应该更多地为我们奉献发自灵魂的东西?

  答:你好像在批评我。(笑声)的确,有些人文学者是好为人师的,觉得他们负有这样的使命,要启蒙人民,引领社会发展,我觉得这很可笑,我自己从来不觉得我有这样的使命。我只是碰巧做了人文这件事,成了一个作家,写了一些东西,这是碰巧的。首先应该是一个真实的人,应该有一颗平常心。我写作时,从来不认为大家有什么问题,我要去解决。我写得最好的东西都是在解决我自己的问题,我有一些困惑,想开导自己,结果,写出来以后,跟我有同样困惑的人与我发生了共鸣,这是我发生的所谓社会影响的原因所在,我自己很清楚。

  问:您觉得中国文化中有没有尼采的酒神精神?中国是否需要这种精神?

  答:得看你怎么理解酒神精神了,如果把尼采的酒神精神看成一种审美的世界观,从这个角度说,庄子有一点像,但是他们的风格不一样,庄子偏于静,比较超脱,尼采偏于动,比较强势。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周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