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李鸿章与慈禧_周骥良【完结】(14)

  最后搬出了恭亲王。奕言斤瞄着慈禧的三位宠臣问:“皇太后赏的寿戏一出比 一出精彩,怎么把我找出来了?又有什么要紧的事啊?”三个人把电文转递过去。

  恭亲王面对电文,仿佛头顶上响起霹雷,脚底下踩爆炸药,惊得他目瞪口呆, 连舌头都找不着了,转身便走……

  • 第二十六章 还有安排

  转身就走的奕言斤自然也躲不过李莲英的尖声:“恭亲王留步。这样出出进进, 皇太后怎么看戏?要紧的是让她老人家看好寿戏。”奕言斤瞄着李莲英那副奸相, 义正词严:“出了要紧的事。皇太后看了电文,连寿戏都不会看了。”李莲英越发 尖声:“若是连寿戏都不看了,那寿戏后面的安排还怎么出场?那可是皇太后最关 切的安排!”奕言斤紧问:“什么安排?”李莲英兜起一副莫测高深的脸色,只是 哈着腰说:“几位爷别让小的我为难,暂且在楼外凉快凉快,顶多一个时辰,既误 不了国家大事,也误不了庆寿的大典,该有多好呢?”

  奕言斤错了那三位一眼,只好听任李莲英的摆布,暂且凉快凉快。

  当《闹天宫》的锣鼓停住,他们几位走回戏楼,正赶上艺人跪满了舞台,高声 谢赏谢宴,山呼万寿无疆,这倒是皆大欢喜的场面,也许这就是寿戏之后的安排吧? 但这场面迅速消失,换上来的是一位小太监。小太监一身红,头戴红帽,身穿红衣, 脚着红鞋,奕言斤心里一动,这不太像活人打扮,倒似死人穿戴!那小太监直愣着 两只眼睛,说快走他在漫步,说不走他又非走不可,一左一右还有两名年轻力壮的 太监伴着他呢。他穿过满院看戏的大臣行列,散发出酒气。他确实酒喝得不少,似 乎借着酒劲这才来到正厅正座前,扑通一声双膝跪倒,就像背诵经文那样背诵着说 :“奴才冯玉贵恭请皇太后圣安!恭叩皇太后六十大寿,万寿无疆!恭祝皇太后垂 帘训政,国泰民安!奴才不才,只是刚刚十六岁,估计还有五十岁的岁月,愿把五 十个岁月献出来,为皇太后添寿,恭请皇太后笑纳。”慈禧似乎倒不心甘情愿呢: “你家里还有什么人?”小太监磕碰着响头:“有爷爷奶奶,有爸爸妈妈,还有弟 弟妹妹。奴才献寿之后还请皇太后开恩赏赐,让他们还能喝上一碗粥。”慈禧唔了 一声:“你的忠心可嘉,你的孝心可奖。给冯玉贵家四千两银子,免去他家种地的 赋税!”小太监磕碰着响头:“谢皇太后的皇恩。”慈禧又唔了一声:“午夜升天 正是最好的时刻,你就去吧。”小太监又一次磕碰着响头,再背几句谢恩的言语, 偏偏酒劲见缓,也知死到临头,被生的愿望刺激得哇地一声哭了出来。这可是大煞 风景,惊得一左一右两名年轻力壮的太监架着他往外急走,小太监两条腿木得不能 走,不能走也得走,而且还得快走,向死亡之路快走。

  惊得所有王公大臣又在山呼万寿无疆了。

  • 第二十七章 仁寿殿议事

  尽管万寿无疆的呼唤涛涛滚滚,慈禧还是吃了一棒,小太监的哭声不妙!他是 心甘情愿吗?不是心甘情愿,这添寿的事能添得上吗?李莲英这事究竟是怎么办的, 她朝李莲英望去。李莲英不在,倒是恭亲王把三份电文呈了上来。慈禧看了电文, 又是吃了几棒,惊出声来:“怎么搞的,胜仗又变成败仗!传旨仁寿殿议事。”

  来到仁寿殿,就这几十步的路程,慈禧已经找到了罪魁祸首,喷着怒火喊: “李鸿章拜寿不来,指挥作战不力,奔走议和不见成果,他倒是躲哪儿凉快去了?”

  李莲英已经从小太监“自焚”的火堆中赶了回来。他尖声喊叫:“李鸿章李大 人前来为皇太后拜寿,院门外正在候旨。”

  慈禧一肚子邪火全喷射出来:“有深更半夜前来拜寿的吗?他唱的是哪一出啊! 叫他进殿。”李鸿章进殿了。曾几何时,他苍老了许多,踉跄着脚步跪了下来: “臣李鸿章恭祝皇太后六十大庆,万寿无疆。恕臣迟来一步,可又不得不迟来一步。” 慈禧瞅着李鸿章忽然苍老的样儿,不得不压住火气,只扔出一点酸腔:“这么一说, 你迟来一步也是应该的了!”李鸿章话入正题:“朝鲜战事,臣有用人不当之罪, 但倭夷谋我心切,却是朝中始料所不及。现在战火已经移到盛京一侧,要做入侵山 海关的准备。臣特为此事而来。”这话说的,原来他不是为拜寿而来,但慈禧已经 不敢挑剔毛病了,只扔出一点辣调:“我刚刚修好的颐和园总不能又像列祖列宗修 的圆明园那样火烧个精光。李鸿章,你的鬼点子都哪去了?”李鸿章的鬼点子都落 在乞和与求助:“恭王爷在北京已经找了各国公使,请他们出来主持公道;臣在天 津也找各国有关人士奔走,他们有人还持臣的亲笔函件去了日本,但都未奏效。倭 夷正在‘志得气盛’,鬼难拿啊!”慈禧的邪火全消,连酸腔辣调也扔不出了,只 有紧着涂色:“李鸿章,你可是朝廷的忠臣和重臣,你总得找个路数。”李鸿章倒 是又找出个路数:“臣最近和美国人科士达有所接触,这人曾贵为美国国务卿,与 倭夷的政要多有往来,正通过他打开渠道。”慈禧那板紧的面孔忽然松了开来: “你何不暗渠变明渠,这就带着他去东渡扶桑谋和。”李鸿章赶忙拐弯抹角把话堵 住:“天朝虽然战败,但尊严不可失,体面不能丢。哪有指挥作战的主帅出面谋和 的?何况臣若出面,倭夷势必要挟更苛。”“那派谁去谋和呢?”李鸿章提出条件 :“派从未与倭夷打过交道的人前去飞唇舞舌,请皇太后圣鉴,请皇上圣裁。”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