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海:另一个未知的宇宙_[德]弗兰克·施茨廷【完结】(79)

  这些小角色是银幕上的浮游生物,他们为了几美元在幕布背景前跑动,让别人在混战中砍掉自己的头,或者和一艘远洋轮船一同沉没。他们中间不会产生第二个爱因斯坦,不会产生第二个麦当娜。浮游生物的命运是集体戏剧,他们生活的目的是让别人能够生活下去。在泰坦尼克号沉没、罗马大火、星球大战时,他们愉快地走向死亡,这样在芸芸众生之中才会产生英雄,创造后来者,这些后来者又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群众创造英雄,统治者无法决定战役的胜负,但一群小角色却能决定谁是统治者。他们虽是无名小卒,却不可或缺。

  如果人们要为海洋中的小角色立一座纪念碑,那么碑文应该这样写:无名的磷虾,或者是无名的海藻。这些都是英雄,却无法逃避自己的命运,它们是蓝鲸和鲨鱼赖以为生的基础。

  从肉眼看不见到 9 米长——各种浮游生物

  就像无数科学术语一样,“浮游生物”这个概念也来自希腊语,意思是“四处乱走的”或“漂流的”。我们也可以说,浮游生物不买车票,在洋流交通系统中,它们并不知道何去何从,只是随波逐流。虽然某些浮游生物能自己游动,在必要时甚至游得相当轻快,然而大多数浮游生物还是跟着流水走。与它们相比,螃蟹可算得上是跑步健将。

  因此,浮游生物自主地移动多半是成群结队在海洋中升降。大多数浮游生物喜欢在海面度过黑夜,白天则躲入深海,在此过程中,它得克服巨大的高度差。浮游生物大多数时间都耗费在改变自己的高度上,此外还得竭力不让自己下沉。

  除了高温水域、急流和充满化学物质的水域,浮游生物几乎无所不在,只有密度高低之别而已。就像微生物一样,它们的数量非常庞大。我们喜欢高楼大厦,然而即使如此,人类和陆栖生物依然属于地球表层的居民。我们的扩张范围仅限于经度和纬度之间,而浮游生物却拥有深度,它们的居住空间和陆地的关系就像立方体的内部和表面一样。

  我们已经在水滴中认识了一些小角色。浮游生物中最迷你的代表——病毒和霉菌,被列为超微浮游生物,连离心机也无法把它们带离老家。第二级则是微浮游生物,包括真核植物和细菌,只有 1 毫米的千分之几那么大,人眼无法看见。一个针尖上就有 200 万到 300 万个细菌,没有任何一副眼镜能让人类窥见它们的真正面貌。超过 0.2 毫米的被称为中等浮游生物,仔细观察的话,中等浮游生物看起来就是一个小点,但至少能辨认出形状和颜色。老鹰不借助任何光学仪器就能察觉 2 毫米大的中等浮游生物,即使你视力欠佳,这些浮游生物还是“可见”的。第 4 级则是大浮游生物,个头已达 2 厘米。

  提起浮游生物时,我们一般会联想到以上这几种。这些云状的浮游生物在海中游来游去,让人惊奇的是,它们竟能满足地球上最大的生物。但还有下一个等级,2 厘米以上的巨型浮游生物,不仅包括许多小鱼,还包括 9 米长的水母。

  什么?9 米?那还是浮游生物吗?

  是的,当然!我们回忆一下字面的意思。“浮游生物”本来就指四处飘荡者,它们并无意违逆洋流,因为根本没有这种能力,更何况它们也没有自己的方向。浮游的水母不会熨衬衫,因为它们无法转身向后看看熨斗是否关掉了。就这点而言,浮游生物的概念指的并非身体大小。简单说来,所有随洋流移动的生物都属于浮游生物,它们随波逐流,没有主见。那些头脑聪明、有力量朝某一方向(逆着洋流)摆动鳍和尾巴的生物属于自游生物,诸如鱼、乌贼、鲸等,但这些是海洋中的少数民族。

  小新发现,塞西尔·迪米尔电影中的小角色都拥有自己的意志,不是吗?

  小新说,这是个角度问题。那些为了几块钱便心甘情愿“葬身大海”的人,他们跟随的是另一种潮流——美元的潮流。至少他希望对这个世界说:看!背景里那个可怜的家伙,那个刚刚和另外 3000 个群众角色一同淹死的人,就是我了。人们称这种潮流为虚荣。在这一点上,小新和小丸子看法一致:从这个角度看来,每个人都是一种浮游生物。

  我总是说嘛,聪明的孩子!

  有一条基本法则:在相同体积下,单个有机体愈小,所含的个体数量就愈多。这样看来,超微浮游生物远胜于微浮游生物,微浮游生物又打败了中等浮游生物,以此类推,几十亿个单细胞生物的体积总和相当于一只中型水母的体积。

  此外,我们还得区分细菌类浮游生物、真菌类浮游生物、浮游植物和浮游生物。看到这么多专有名词,你大概开始不耐烦了,但我向你保证,这些玩意儿非常简单。细菌类浮游生物是细菌类的代表,也是所有浮游生物中最小的家伙;真菌类浮游生物就是真菌;浮游植物指的是绿色的植物类浮游生物,它们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比如单细胞的硅藻类、沟鞭藻以及在浮游性有孔虫体内的共生藻,这些生物总共提供了大气中一半的氧气。

  海洋浮游植物消耗陆地二氧化碳的量远远超过热带雨林,这让人类产生了个想法,就是把多余的二氧化碳送到深海去,这样二氧化碳就完蛋了。可是,如果二氧化碳能使海藻开胃,那么暴饮暴食的结果会不会导致海藻疯狂繁殖呢?如此看来,人类让臭氧层破了个洞或许也有好处,因为对海藻而言,没有什么比阳光更有养分了,但太强的紫外线又会使浮游植物大量减少。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