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古典诗词漫话·杜甫心影录_黄绅【完结】(26)

  “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卜居》)。“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狂夫》)。“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怀锦水居止二首》其二)。“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堂成》)。这是杜甫留下的一幅草堂地图。可知当时的草堂,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万里桥西,百花潭北。万里桥即今成都南门的府河大桥,相传三国蜀费祎出使东吴,诸葛亮在此为他饯行,费祎感叹地说:“万里之行,始于此桥。”因而得名。浣花溪是清水河(又称清江)的一段,绕草堂曲折流过,所谓“清江一曲抱村流”即是。当时造纸的人都沿溪而居,取溪水染色,制造彩笺,故号“浣花”。据今人考证,百花潭在浣花溪的上游,很可能就是现在的龙爪堰。当时溪水流量较大,至此一折,回还成潭,故有人说溪可概潭,潭不可概溪。《太平寰宇记》认为百花潭是浣花溪的别名,似是而非。

  杜甫在此卜宅,主要是看中这里适宜幽居。“患气经时久,临江卜宅新。喧卑方避俗,疏快颇宜人”(《有客》)。“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水槛遣兴二首》其一)。“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江村》)。“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对沉浮”(《卜居》)。这些诗句,在描写景色清丽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幽居自得的乐趣。

  杜甫营造草堂,全靠成都尹裴冕、彭州刺史高适、表弟王十五司马等在蜀亲友的资助。诗人喜欢花木,故又从萧实处觅桃树,从韦续处觅绵竹,从何邕处觅桤木,从韦班处觅松树,从徐知道处觅果树,栽在园圃之中。初步建成的草堂,“桤木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堂成》)。环境幽雅,景物宜人。肃宗上元二年(761)冬,严武出任成都尹。据史载,严武生性暴躁,难以容人,但对杜甫情谊极深,帮助尤多。由于严武的大力资助,草堂又进行了扩建,到第二年(宝应元年)最后建成,前后历时二年之久。关于草堂的得名,前人认为是这里临近草堂寺,因以为名的缘故。

  代宗永泰元年(765)四月,严武去世。五月,杜甫离开成都,在蜀中共住了五年半时间。其中为躲避徐知道叛乱,在梓州、阆州等地住了近二年;严武第二次镇蜀,表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在严武幕府住了半年;如果再除去建屋前和营造时的时间,杜甫在草堂实际居住仅二年光景。杜甫离开草堂,就一去不返了。但草堂却因为诗人曾在这里住过,从此和杜甫的名字永远连在一起,并且成了成都士民游赏的胜地。在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中,有一段关于成都风习的记载:“四月十九日,成都谓之浣花遨头,宴于杜子美草堂沧浪亭,倾城而出,锦绣夹道,自开岁宴游,至是而止,故最盛于他时。予客蜀数年,屡赴此集,未尝不晴。蜀人云:虽戴白之老,未尝见浣花日雨也。”与陆游同时的任政一,对此有更加详尽的描述。元、明仍袭其风。明朝末年,草堂、梵安寺、浣花祠均毁于兵燹。清初虽重建三处名胜,但因浣花溪淤积,水浅溪狭,不能荡舟,于是渐渐形成每年人日(农历正月初七)前往草堂赏梅凭吊的风习。流风余韵,至今不没。宋人葛立方曾说:“草堂之名,与其山川草木,皆因公诗以为不朽之传,盖公之不幸,而其山川草木之幸也。”(《韵语阳秋》)杜甫一生,支离风尘,飘泊江湖,晚年总算有了成都草堂这个安身之处,也没住几年,只得离去,就其生前说,确实够不幸了。但他去世之后,名垂宇宙,光照千古,遗址均成圣地,诗歌奉为国宝,古往今来,能有几人享有他那样的声誉、他那样的殊荣?又怎么能说是不幸呢?

  草堂今日

  草堂今日

  如今草堂位于四川成都西郊,出通惠门,过青羊宫,沿成温公路西行不远,即可看到。据前人记载,唐代浣花溪,在春、夏水深之时,能行龙舟彩舫,十里不绝;秋冬水浅,江流至清,石卵可数。如今浣花溪,溪水暗绿,宽不足六丈,当初的景象,已杳不可见。溪畔多竹,随风摇曳,绿畴农田,村落炊烟,依然保留着“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傍”的田园风光。

  走近草堂正门,可见大门两侧挂着马公愚书写的一副对联:“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大门横匾“草堂”二字,为清宗室果亲王允礼所书。从正门进去,一湾碧波横在眼前,过石桥,穿梅林,前面就是大廨。大廨建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正中屹立着余庠所塑的杜甫石像,诗人拈须沉吟,颇能表现忧国忧民的神态。两侧壁间,悬挂着一副众口交赞的长联:“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作者是清初学者顾复初,原籍苏州,流寓成都,因其身世和杜甫有相似之处,故作此联以寄慨。原件已毁于战火,现在悬挂的系清末翰林邵章补书。

  穿过大廨向前,便是同时建成的诗史堂。广檐深廊,恢宏古朴。四周高楠冥冥,翠竹娟娟,梅枝横曳,繁花吐艳。门额横匾,为邵章补书,褐底白字,浑厚苍劲。两边楹柱上,悬挂着一副叶恭绰补书的长联:“诗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上联为清人沈寿榕作,下联乃彭毓松所对。诗史堂正中,塑有一尊古铜色的杜甫立像,便服儒巾,一手拈须,满脸忧思,凝视前方。两侧还有杜甫和李白的全身彩塑。诗史堂位于草堂中心,两端都有曲折的回廊,与大廨相通,并连接东西两处杜甫诗意画陈列室。室内共展出近代名人国画四十一幅及《兵车行》板面塑像一幅。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