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人物传记_郭德宏【完结】(168)

  不过,此事实际上牵涉政治格局走向、学界各方切身利益等,并不是蔡元培出来复职即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对于此点,有着丰富政治实践经验的蔡元培应该不难做出判断。蔡元培于5月9日出京后并未立即南下,而是到16日才乘车南下,次日晚抵沪,并于第二天上午与蒋梦麟、黄炎培、沈恩孚等人会晤,“商发一电于总统、总理、教育总长”。[191]在江苏省教育会众人劝说下,蔡元培的辞意已不如先前坚决。20日,他即发出通电,称:“政府果曲谅学生爱国愚诚,宽其既往,以慰舆情;元培亦何敢不勉任维持,共图补救。”[192]“挽蔡”之事似有转圜余地。不过,北京各校学生因罢课一事与政府的冲突愈发升级,致使局势又趋复杂。21日,时任总理的钱能训答复了各校学生罢课时提出的“切实挽留蔡校长”“教育总长不予更动”“准许学生自由集会”“惩办曹、陆、章”等六项要求。但学生们对此并不满意,一致决定“仍不上课”,且有组织讲演团、国货维持会、护鲁义勇军,发行《五七》日刊等为后续。[193]25日,教育部连续发布多项训令,令各校学生“限三日内一律上课”。[194]但学生仍复以罢课相对抗,且时有与军警发生冲突。[195]26日,蔡元培明确复电政府,表示“卧病故乡,未能北上”,[196]但此前蒋梦麟描述蔡元培的精神状态是“仍抱积极精神”。[197]所以,此时称病,应有时局并未明朗,按兵不动的考虑。袁希涛曾有致黄炎培密电,称“大学情形极复杂,日内孑老来,恐亦难以处理,尔和意见相同,适之赴津,俟回与商,如尚有办法,当再电告”,并不赞同其此时复出。[198]蔡元培复职之事虽未有特别清晰的步骤、计划,却也是大势所趋,但何日何时复出是颇费思量的。

  6月3日,北京政府因武力镇压学生运动酿成了“六三”事件,事态急转直下。[199]当日,汤尔和致函蔡元培称,“来而不了,有损于公;来而即了,更增世忌”,劝其不可轻出复职。[200]5日,上海工商界亦予以响应,纷纷罢工、罢市,风潮渐行扩大。同日,教育次长袁希涛被免职,傅岳棻被任命为教育次长并代理部务。[201]6日,大总统徐世昌宣布胡仁源署理北大校长,又引发学界新一轮“驱胡挽蔡”的斗争。7日,北大开全体教职员紧急大会,决议“不承认胡仁源为北京大学校长,并由大会用公函告之,以示决心”。[202]同时,北京中等以上学校教职员联合会致函胡仁源,表明了立场:“现在学界公意认为欲回复教育原状,非各校校长一律复职不可,欲各校校长一律复职,尤非北京大学蔡校长真能复职不可。是蔡校长复职与否,为北京学界全体问题,既非北京大学一校问题,尤非蔡校长个人问题。”[203]同日,北大学生也开大会,认为胡仁源“学问信望均不称为大学校长”,表示一致反对。[204]6月15日,蔡元培发表了《不愿再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宣言》。此宣言是蔡元培“初出京时所草”,故语气仍相当决绝。[205]蔡元培特意选择此时发布,当是另有深意:一方面,北京各校校长与各校学生对于蔡元培返校复职,仍相当坚持;另一方面,新任教育次长傅岳棻也十分清楚,“不觅蔡孑民返校,此事无从结束”,再加上胡仁源无论德性与学问都不可能与蔡元培相提并论,且有欲分裂学界团体、分裂大学的消息传出,所以蔡元培才选择了以退为进,以另一种方式向政府施压,以求能尽快恢复五四前教育界状况。

  教育部迫于各方压力,宣布将胡仁源调入部中办事,并计划派秘书徐鸿宝(前北大图书馆馆长)偕同北大教职员代表及联合会代表南下挽留。[206]6月17日、18日,国务院、教育部又分别致电蔡元培表示挽留。20日,蔡元培在复电中再次请辞北大校长职务。[207]教育部再做答复。24日,蔡元培接马叙伦、康宝忠函电,称:“号电闻部已代复,仍坚挽留,勿再辞。”[208]马叙伦亦致函汤尔和,请其催蔡元培发表通电,宣布回任。7月9日,蔡元培才正式致电教育部,表示同意复职。此消息即刻得到北京各校师生的热烈回应。[209]

  此前《申报》有消息称:“外间多谓前此蔡孑民之秘密出京,必系得有危险消息者,此时尤未必肯来也。今日晤某要人谓此事不难解决,即蔡先生暂时未返,亦只有胡仁源解职而由蔡先生指定一人,暂摄校务,维持目前,则危难悉解。”[210]虽然当时各方“尚在混沌之中”,但“某要人”的指点却正好与后来最终事态的发展相合。7月23日,蒋梦麟以蔡元培个人代表的身份,代理蔡元培主持北大。[211]全国学生联合会亦发表宣言终止罢课。[212]因五四运动而起的“挽蔡”斗争亦告一段落。

  9月12日,蔡元培回到北京,20日正式到校视事。[213]此前仍有蒋智由将长北大之传闻,又为蔡氏复职增加迷雾。[214]对此,《申报》“杂评”撰文分析了个中利害,颇为深入:

  慰留者欲用之意也,排斥者欲去之意也,然而当局之手段,则往往互用。表面上欲勉从多数人之意,则不得不出于慰留,慰留又不便于己派。于是阴行排挤之,使不能自留而去。今又以此手段,施之于蔡校长矣。蔡方抵京,而即有种种攻击之论,散播之谣,旁敲反击,日出不已,能令人安然以居校长之席耶?然自蔡来而北大学生之心方定,且将开会欢迎,作学潮最后之一结束。若果迫使不得安居,则恐又将扬其余波也。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