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人物传记_郭德宏【完结】(170)

  与此同时,北京大学也开始得到学界更多的关注,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无可替代的力量,也逐渐成为向往新文化青年追捧的对象。1919年3月的《东方杂志》转载了《时事新报》记者公时对北大的报道。报道称,蔡元培乃“学界泰斗,哲理名家,就职后励行改革,大加扩充,本其历年之之蕴蓄,乐育国内之英才,使数年来无声无臭生机殆尽之北京大学校,挺然特出,褒然独立,延名师,严去取,整顿校规,祛除弊习。……学风丕振,声誉日隆。各省士子莫不闻风兴起,担簦负笈,相属于道,二十二行省,皆有来学者”。[223]1920年3月,《北京大学日刊》曾转发上海《新申报》的报道。该文的“主脑”是讨论“废除道尹制,多设大学校”问题。文章从北大已有的成绩谈起,认为北大的教师和学生自五四之后已“渐渐有了大觉悟”,“晓得他们的职志,在制造文化”。于是,北大“一洗从前顽旧不堪的习惯”,做出了“文化运动”这个“惊天动地的事业”。作者还在文中感慨道:“要是中国像北京大学那样的学校,设满各省,这文化运动的势力,足以改良社会而有余。”“要是没有北京大学那样的学校,那么这文化运动就失了主持者,就不能够发生文化运动”,进而得出结论说,“北京大学是最应当希望他扩充的,各省也最应当多设像北京大学那样的大学校”。[224]

  1921年7月,蔡元培游走欧美各国,考察教育。在旧金山华侨的欢迎会上,作为校长的蔡元培介绍说:“国立大学只有四个。其中,天津之北洋大学,只有法、工两科。山西大学虽有四科,惟因交通不便,学生亦仅几百人。东南大学新办预科,其幼稚可以想见。……中国之私立大学,亦寥若晨星,北京则有中国、民国,上海则有大同、复旦,且经费均感困难。此外则有厦门大学,由陈嘉庚先生独捐四百万,办预科。……力量较大者,惟一北京大学,有三千余学生,一百六十余教授,单独担任全国教育。”[225]北大在当时学界的统帅地位可见一斑。

  北京大学在蔡元培的治理之下,可谓重获新生;而蔡元培也借北京大学这个舞台成就了一生功业上的辉煌。作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经由新文化运动以及五四运动的洗礼,不再仅仅是北大一校的领袖,而是拥有了代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象征意义。蔡元培作为学界领袖的地位也由此逐渐确立起来。

  * * *

  [1] 周作人:《红楼内外》,陈平原、夏晓虹编《北大旧事》,第393页。

  [2] 蔡元培:《大学令》,《蔡元培全集》第2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第 212页。

  [3] 民国初年(1912~1916年)到蔡元培就任之前北大的改革状况,可参见萧超然等《北京大学校史(1898~1949)》(增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第35~49页;〔美〕魏定熙《权力源自地位》,第79~117页。

  [4] 严复:《论北京大学不可停办说帖》,王学珍、郭建荣主编《北京大学史料》第2卷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第29页。

  [5] 《代理大学校长就任之演说》,王学珍、郭建荣主编《北京大学史料》第2卷下册,第236页。

  [6] 梁启超:《莅北京大学校欢迎会演说辞》,《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二十九》第4册,中华书局,1989年影印版,第40~41页。

  [7] 胡仁源:《北京大学计划书》,转引自萧超然等《北京大学校史(1898~1949)》(增订本),第47页。

  [8] 顾颉刚:《蔡元培先生与五四运动》,钟叔河、朱纯编《过去的学校》,湖南教育出版社,1982,第11页。

  [9] 陶希圣:《蔡先生任北大校长对近代中国发生的巨大影响》,陈平原、夏晓虹编《北大旧事》,第44、46页。

  [10] 陈其鹿:《听蔡孑民先生演辞感言》,《新青年》第2卷第6号,1917,第51~52页。

  [11] 杜亚泉:《教育之指导》,许纪霖、田建业编《杜亚泉文存》,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第332页。

  [12] 黄炎培:《教育前途危险之现象》,中华职业教育社编《黄炎培教育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第10页。

  [13] 冯友兰:《五四前的北大和五四后的清华》,钟叔河、朱纯编《过去的学校》,第56页。

  [14] 冯友兰:《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陈平原、郑勇编《追忆蔡元培》,第 165页。

  [15] 蔡元培:《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蔡元培全集》第7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第500~501页。

  [16] 蔡元培:《我在教育界的经验》,《蔡元培全集》第8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第510页;蔡元培:《对大公报记者谈话》,《蔡元培全集》第3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第36页。

  [17] 蔡元培:《在直隶省定县中学的演说》,《蔡元培全集》第3卷,第54页。

  [18] 黄炎培:《吾师蔡孑民先生哀悼辞》,陈平原、郑勇编《追忆蔡元培》,第 116页。

  [19] 蔡元培:《传略》(上),《蔡元培全集》第3卷,第666页。关于蔡元培在德所修课程,可参见〔德〕费路(Roland Felber)《蔡元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蔡元培研究会编《论蔡元培》,第460~465页;还可参见〔德〕康拉德·雷施格《蔡元培在莱比锡大学》,李张林、沈国琴译,《应用心理学》1996年第2期,第56~60页。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