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人物传记_郭德宏【完结】(191)

  其实,与到此时才出来争夺教育权相比,由五四而成长起来的更激进的学生一辈,早已不满蔡元培在谈论教育问题时相对保守的态度。早在1923年9月,恽代英就以《蔡元培的话不错吗?》为题,表达了自己的质疑。[194]当时蔡元培刚刚因“罗文干案”远赴比利时研究美育,曾对国内政局及教育方针发表评价说:“中国有识之士在野运动以民众势力推倒军阀,此诚为根本要图。惟中国社会毫无组织,民众势力犹如散沙,非有长期间‘教育训练’,恐难有望。余极不满今之青年口谈革命而不务实力,且借口于志在革命而抛荒学业,其结果,革命未成,而自身先已堕落,此则余所反对者也。”[195]恽代英文章开篇即引用此段评论,也同意蔡元培对那些“只知空空洞洞的干喊革命,实际没有组织,没有办法,亦并无丝毫真个去进行革命的诚心”的浮嚣虚伪青年的批评。不过,他觉得蔡氏所发之要救中国“诚然非教育学识不可”之类的话,不过是“似是而非的议论”。他要追问的是:“究竟哪一种教育学识,才能救中国呢?纵然有了长时期的教育训练,中国便有希望了么?”在后文的分析中,恽代英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入手,提出要去追求“教育的功效”,认为“社会的无组织,民众的如散沙,这并不是因为中国人没有教育训练的原故”。恽代英认为,“要靠训练一般民众的领袖,利用民众骤发的团结,以进行推倒军阀的革命”;然后再去“发达大的实业,与人民以直接参政权,这才是有效力团结民众的办法”。所以,“最要紧是研究社会科学。而且不仅是要研究社会科学,亦要研究了得着甚么结果,便自己向前试验去”。这样的教育训练才是真的教育训练。发表恽代英此文的是作为中共青年团机关刊物的《中国青年》。它担负的正是宣传共产主义原则和国民革命理论的任务。[196]此时恽代英已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宣传部长,同时兼任《中国青年》杂志总编,已走上了革命道路。[197]而蔡元培所依靠的教育救国的稳健方式,已渐渐被视为落伍。所以,恽代英特别提醒一般青年“还须用自己的鉴别力,来估量他们说的话,不要无条件的相信他们”。

  到了1926年,同样是在《中国青年》杂志上,署名为“纯”的作者则批评了蔡元培在上海南洋大学毕业礼上的演说。[198]蔡元培演说时曾表示希望“现在勿再有学潮发生”。[199]这可谓他对待学潮的一贯态度,而且五四之后也曾不断言及。但作者却直白地批评说:“蔡先生没有一句积极的话,只是空空希望‘勿再有学潮发生’,只是空空希望即有学潮,亦勿‘退学’或‘转学’,即是要心悦诚服地低首受压迫与束缚。”此文作者其实和恽代英有着同样的困惑,即是“蔡先生办北京大学亦七八年了”,但是为什么“这七八年不看见中国有转机”,反而朝着越来越恶化的方向行进。寻求救国新道路的更年轻一辈,希望看到更快更直接的结果,而蔡元培看似已经过时的陈词便必然开始引发怀疑。正如作者所言:“蔡先生的‘新精神’每一天更成‘往迹’了,青年学生应该景仰的只能是‘新精神’时代的蔡孑民先生,至若今天的蔡先生,咳——而今已矣呵!”

  回想五四前蔡元培、林纾的论战,尽管蔡元培也未有过多回复,但参与双方总算有来有往,皆是据理力争;而当时未直接参战者,或选择参与其中,或选择冷眼旁观,由此才有可能营造出一场影响甚大的论辩。而此时的蔡元培除了不断致函表示坚决辞去北大校长一职之外,一直在南方忙于苏浙皖三省的政治重建,反而较少以教育家的身份直接出现在时人视野中。与此同时,他又选择了不予辩解的态度来应对外界的质疑,颇有些准备逐渐淡出教育界的意味。由此,外界对蔡元培的关注相对其出长北大之时已少了很多。蔡元培越是对外界置之不理,反而越是纵容了外间的有意利用,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更多的猜忌和怀疑。趋新的年轻一辈,更是由此一方面批评蔡元培观念的落伍,一方面又开始追念引领五四新潮流的蔡元培。特别是随着1930年代民族危机的加剧,人们更愿将记忆留驻在五四前后北大最为辉煌的时期,更愿意蔡元培是北大永远的校长。

  小结

  章太炎曾评论说,蔡元培自民国以来是“国安则归为官吏,国危则去之欧洲”。[200]此说虽略带贬抑,却也大致符合蔡氏一生政学之间的现实境遇,但算不上知人之言。相对来说,傅斯年的评价则多了不少“了解之同情”。他在纪念蔡元培逝世一周年时曾表示:

  (蔡先生)始终有几分隐士风气,有时人以为他对世事冷淡。这因为蔡先生受中国道学先生——真善的道学先生——之影响极深,很注重消极方面的道德,兼以寒士出身,有守二字,做得认真,这也本是中国传统良士之好尚,所以自表面看,有时蔡先生不是一个积极的人。但是,若揭去这些外层的习惯便知他对于每一个人,全个人类,都是泛爱的。……他对于个人的态度,温恭而不热烈;他对于整个的世事却是热烈内含,恬退外露。他最不能忍耐的,是见人受非法的虐待,在这时候,他动起感情来,可以牺牲性命,牺牲事业,牺牲一切。在这时候,他并不是表同情于朋友,他对于不相识、不同道,乃至于看不起的人,也是一样。他自己能忍受,而不能看着别人忍受。凡是强者压迫弱者,最能引起他的憎恶,以至反抗,赤手空拳的反抗。世上泛爱众者不为不多,但什九是有所为的,他老先生是绝对无所为的。我平生所见,只有他老先生是把天下人皆看作平等的,无智愚,无贵贱,并而爱之。但他心中很有分寸,贤不肖之判别甚严。只是这个判别不影响他对人的态度,除非绝不得已,知其不肖者还要假定其为肖。[201]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