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人物传记_郭德宏【完结】(210)

  蔡先生,他是北大多年有力的保育者。他和北大关系之密切,当然比我们重而且大加十倍百倍!现在他做中央政府的教育最高长官,他亲自将他多年提携保育的北大宣布死刑了!我们听到北大灭亡都惊心动魄,眼泪注注,“如丧考妣”!然而,蔡先生怎样呢?我们从军阀的消亡时开始至现在,天天千唤万呼:“北大复活!继续和发扬北大光荣的历史!北京大学万岁!”并且也曾向中央政府,并大学院蔡先生处,文电交驰,三番五次的请求:“请维持北京大学!”然而直到现在竟不得蔡先生之一答!大概蔡先生觉得北大灭亡是应该,而我们的呼号不值一答罢?然而我们总想:我们所敬爱的北大之保护者,蔡先生决不至于如此罢?然而事实竟是那么样,那是为什么?[177]

  蔡元培长校之后在北大推行的改革历来都被视为典范,其处事风范与人格魅力更是堪称领袖。无论他是否真正长校,在师生眼中,蔡元培与北大已经浑然一体,是无法超越的校长。而上文所引不惜以恶意而妄相忖度,实际上透露出教育界的某些变化。1928年对蔡元培来说算得上是不太顺利的一年,尤以教育界最令其殚精竭虑。早在5月的全国教育会议开幕式上,蔡元培就对五四后学界以爱国运动为名,实则干涉校务、规避考试的行为提出过批评。[178]8月初的五中全会上,蔡元培再将此案提出,并有《对青年运动问题的提案》公布于各大报纸。随后他又撰写《说青年运动》一文,批评学生不应“或为学校改换名称,要增加经费或校舍”的原因而罢课游行,甚至毁物殴人,这些行为都失去了青年运动的本义。[179]虽然蔡元培和杨杏佛都曾出面解释,称该提案并不是蔡个人之提案,而是大学委员会及全国教育会议提出的未决之案,但还是引起不少争论,也不乏直接的人身攻击。[180]蔡元培提出辞职后,众人目光暂时从此提案转移到北大复校一事上来,其消极冷淡的态度也就成为受到质疑的另一目标。对于这一批在校的北大学生来说,他们入校的时间大致在1925年至1927年,而这一阶段正是北大校史上较为动荡的一段时期。他们更加熟悉的场景是索薪、抗议和请愿,而常被众人津津乐道的文学与思想革命,只有在追溯过去时才有机会重述。他们无疑认同北大的传统,但这种认同的建立是可以脱离蔡元培而存在的,是直接植根于抽象的北大历史传统的;另一方面,他们也并不否认蔡元培与北大的关系,正因为这种关系的存在,他们才会将希望寄托在身居高位的蔡元培身上,并据此提出诸多要求。而当他们的要求无法满足时,怀疑、批评甚至谩骂便极有可能会接踵而至。[181]

  11月初李书华到平之后,大学委员会北平分会正式成立,北平教育终于结束了无人负责的状态。北大复校运动的诸多抗议活动,也加入与李书华接洽的主题。[182]按照惯例,北大秋季学期开学后即需改组学生会。11月19日,北大学生会成立,复校运动委员会宣告结束,复校工作由学生会接手。[183]作为代表全体学生的机关,北大学生会再次发表宣言重申复校运动三个目标,即北京大学名称不改、北京大学组织不改、北京大学直隶中央。[184]与此同时,与学生会对立的读书运动会也以发表宣言、散发传单的方式,希望学生们可以在“保持学校的名称”与“保持学校的实际”之间做出权衡。对于外界局势,他们认为:

  从政局说起,自张继、李石曾二氏先后来,北平政治分会渐行增加重量。与此有密切关系的北平大学区,也就愈觉得有恃无恐。纵令我们能派代表赴京请愿,其势力真是比较的微乎其微!不见得国民政府就能因此取消它的决议案,变更全国制度。蔡校长如能回校,自然是全体同学所渴望,但是实际上蔡先生已成政界要人,其必不能来平长校,系人所共知。蔡先生若是能来,早就来了,何至于弄到现在这种地步呢?[185]

  在当时的形势下,虽然北大学生会与读书运动会旨趣各异,但其诉求均已不再过多纠缠于校长问题。从前文所引《益世报》记者的分析来看,北大内部各派之间大致上是势均力敌的。如果单从人数上说,坚决反对改组者或许还不如读书运动一派。“11·29”北大风潮之后,沈尹默就曾说过:“北大现存学生,为数共有四百余人。其中有三百人,皆急欲读书上课,其坚决拒绝接收者,只有百零数人。”[186]不过,显然闹出事端比埋首读书更易引发社会关注,使复校运动加快了进程,渐进尾声。

  11月30日,大学委员会北平分会开会商讨处置办法,除向国府报告事件经过之外,议定先行接收北大三院以控制局势。负责地方治安的阎锡山亦致电国民政府说明情况。中央政治会议北平临时分会训令北平特别市市政府,“迅速查拿暴动为首之人”,依法惩办。[187]12月1日,北平大学接收北大三院被拒,双方对是否调用军警武力接收一事各执一词,再次分别致电中央各机关说明情况。[188]因12月1日系周六,国府须待周二(4日)才会召开会议,双方相持不下,只有静待中央命令。5日,行政会议议决北大风潮解决办法,由教育部“严令制止”,若不听劝阻即“严法判裁”。[189]这也基本确定了处理该次风潮的基调——“和平解决”。此后,北平政治分会遵照中央指示,致函卫戍部及市政府“依法办理”。[190]因风潮涉及治安问题,本为卫戍部职责范围内之事,但此事被怀疑背后有党派力量暗中运作,且顾虑如未妥善解决会再引发学生过激行为,故卫戍部的处置十分小心谨慎,甚至是略有拖延。[191]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