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人物传记_郭德宏【完结】(234)

  假如有人想把蔡先生捧进文庙,来磨灭他的光芒,而有人只用空洞的革命的字眼来装点他,那么我们必须指出,他之所以是一个革命者,就因为他的一生贯彻着为民主而斗争的精神。他以“无所不包”的民主作风,扶助着进步的文化运动,他以“有所不为”的操守对抗着一切反民主的势力,他以学者的胸襟而成为民主斗争中的一个战士。[114]

  胡绳此文发表于蔡元培诞辰之日,其中还特别强调了真正伟大的学者,是“把在学术思想上的真理的追求和现实的政治斗争集合于一身的”。同时,胡绳还引用蔡元培写作于1920年的《洪水与猛兽》一文,认为其“要扑灭危害人民的旧势力,要让进步的新的事物自由发展”的主张贯彻于他的一生。

  蔡元培在生前曾极力倡导教育之独立,但其一生都在政治与教育的纠葛之间徘徊。无论是生前还是身后,他的声望和地位,特别是其出长北大的历史,都被赋予了更多的政治意义。随着“五四运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地位的确立,蔡元培作为五四运动领导者的一面得以凸显,这也影响到大陆1949年后对蔡元培的主流认识。

  小结

  1946年7月底,接任北大校长的胡适抵达北平。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大要继续蔡孑民先生的容忍精神”。[115]经历了八年多的战乱,由昆明迁回北平的北大也带给人们新的希望。复员后的北大保留了原来的文、理、法三个学院,并增设了农、工、医三个学院,扩大为6个学院33个系,教授与学生人数成倍增长。[116]10月10日的开学典礼上,胡适重申希望北大能够成为“一个像样的学校”和“一个全国最高学术的研究机关”,希望学生能“作一个独立研究、独立思想的人”。[117]

  1946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迎来了四十八周年校庆纪念。一般而言,一所大学的校庆未必会引起全国的注意,但北大始终是个例外。[118]这一年的校庆纪念会,除了原有的演讲、聚餐和游艺等项目外,还增加了向国旗、校旗、孙中山先生遗像以及蔡元培故校长遗容致敬等四项仪式,意在表示“兼容并包之精神”。[119]虽然胡适因赴南京参加国民大会并未亲临纪念大会,但北大历经抗战,重回阔别九年之沙滩红楼,重拾北大精神也是他的出发点。

  胡适在此前不久发表了《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提议从事中国高等教育的人利用十年时间,建立起中国学术独立的基础,号召“集中国家的最大力量,培植五个到十个成绩最好的大学,使他们尽力发展他们的研究工作,使他们成为第一流的学术中心,使他们成为国家学术独立的根据地”。[120]如同多年前蔡元培接任校长时在北大倡导学术研究之风一样,胡适也希望复员后的北大能承担起建设学术重心的重任。

  1947年5月4日,北大举行了隆重的五四纪念会。纪念会上,胡适再次谈及北大与五四之关系,也借此缅怀蔡元培和陈独秀。他说:

  我们怀念五四时代的蔡孑民先生,把一个旧式大学,变成一个新的大学;蔡先生不是一个演讲家,不是一个文学家,何以有这样的成绩,是因为:(一)真正提倡学术自由精神。张勋复辟时,辜鸿铭也不为蔡先生所弃,对旧时代的与新时代的,一视同仁。(二)办学校不独揽大权。当时新派的教员,将北大分部别系,组织若干委员会,将校长权力剥夺,蔡氏亦以为是。……北大精神为自由与容忍,五四运动是思想文化运动。[121]

  此次五四纪念活动历时三天,除了话剧展演之外,重头戏为在北大图书馆举行的五四史料展,共展出五四前后杂志、相片、函件、著述等51种。[122]胡适还写作《“五四”的第二十八周年》一文,详细回顾了五四运动的历史。[123]回到五四运动的发源地,胡适重提蔡元培、五四记忆和北大精神,其作用接近于阿莱达·阿斯曼所说的“地点的记忆”,即强调“地点本身可以成为回忆的主体,成为回忆的载体,甚至可能拥有一种超出于人的记忆之外的记忆”,[124]其意在借助纪念的方式续写传统。

  同样出于纪念目的而筹建的,还包括由北大上海同学会提议筹建的“孑民图书馆”以及由胡适发起的为庆祝北大成立五十周年献礼的“孑民大礼堂”,只是这些设想因种种原因最终都未能实现。[125]不过,1947年10月北大红楼里还是出现了以“蔡元培”命名的“孑民图书室”。这座图书室后来被证实是由北平地下党倡议而创建的。以“孑民”命名是出于斗争的策略和需要,看重的是蔡元培“著名的教育家和民主革命家,又是国民党元老”的身份和声望,更易得到社会的广泛同情和支持,避免被寻衅破坏。在蔡元培倡导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旗帜下,图书室“合法收集和传播革命书刊”,成为“第二条战线上的新战场”。[126]

  1948年底,战争形势日益明朗。北大在炮声中度过了五十周年校庆。[127]原计划的校庆活动大部分都已停止,文法学院虽仍有展览,但因时局关系,珍品早已撤回,前往参观者亦甚寥落。[128]胡适校长已离开北平,再次缺席了校庆纪念会。他提前写好的祝词,收录于《北京大学五十周年纪念特刊》首篇。在文中,他以“沉重的心情”叙述北大五十年来多灾多难的历史,提到了蔡元培和蒋梦麟两位校长如何为建造“新北大”殚精竭虑。风雨飘摇之际,他从记忆中寻找安慰,以回溯历史的方式向北大告别。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