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人物传记_郭德宏【完结】(559)

  陈独秀此传虽是速成,毕竟酝酿已久,而且在取材和写法上,可谓深思熟虑。自传一开头就借用休谟的话说:“一个人写自己的生平时,如果说的太多了,总是免不了虚荣的,所以我的自传要力求简短,人们或者认为我自己之擅写自己的生平,那正是一种虚荣;不过这篇叙述文字所含的东西,除了关于我自己著作的记载而外,很少有别的。我的一生也差不多是消耗在文字生涯中,至于我大部分著作之初次成功,也并不足为虚荣的对象。”接着,陈独秀表示:“几年以来,许多朋友极力劝我写自传,我迟疑不写者,并不是因为避免什么虚荣;现在开始写一点,也不是因为什么虚荣;休谟的一生差不多是消耗在文字生涯中,我的一生差不多是消耗在政治生涯中,至于我大部分政治生涯之失败,也并不足为虚荣的对象。我现在写这本自传,关于我个人的事,打算照休谟的话‘力求简短’,主要的是把我一生所见所闻的政治及社会思想之变动,尽我所记忆的描写出来……也不滥抄不大有生气的政治经济材料,以夸张篇幅。”看来,他还是当年出版《独秀文存》时的思想,写自传不是为了炫耀自己,乃是记录“政治及社会思想之变动”。因此,这部自传具有永恒的价值。

  “力求简短”又能写出具有社会价值的自传,自然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他接着提到另一种写自传的方法,说富兰克林写自传时,喜欢搜集先人一切琐碎的遗事,为此而长途跋涉,遍访亲戚故旧。陈说:“我现在不能够这样做,也不愿意这样做,只略略写出在幼年时代印象较深的几件事而已。”

  但是,自传的“瑰宝”在此,遗憾也在此。第一,由于这两章自传寄出后,陈独秀很快出狱,看到祖国在日本侵略的危机中,作为一个爱国者,他不能无动于衷而继续耽在书斋中写自传。特别是他一生奋斗到此,总把民族兴亡、国家利益和人民的苦难放在第一位,而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现在,面对期望已久的全国抗战的爆发,他又激发起极度兴奋的政治热情,毫不犹豫地投身到轰轰烈烈的抗战热潮中来。不过他不是投笔从戎,而是以笔作枪,口诛笔伐,进行抗日宣传,无暇也没有心情来从事与战局无关的自传写作了。正如他在1937年11月3日,上海沦陷前夕还对反复催促他写自传的陶亢德所说:“日来忙于演讲及各新出杂志之征文,各处演词又不能不自行写定,自传万不能实时续写,乞谅之。”

  第二个考虑是,不愿意粗制滥造,他是一个做事认真的人,特别是文字上,语不惊人誓不休,这在当时战乱年代写自传几乎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对陶又说:“弟对于自传,在取材,结构,及行文,都十分慎重为之,不愿草率从事,万望先生勿以速成期之。使弟得从容为之,能在史学上文学上成为稍稍有价值之著作。世人粗制滥造,往往日得数千言,弟不能亦不愿也。普通卖文糊口者,无论兴之所至与否,必须按期得若干字,其文自然不足观。望先生万万勿以此办法责弟写自传,倘必如此,弟只有搁笔不写,只前二章了事而已。”没想到,此言成了谶语,倒不是因为陶先生的继续不断催促,而是复杂的局势和他的处境使然。

  第三个顾虑应该是他与国共两党及苏联、共产国际的关系。这是他自传中的敏感问题。正如他致陶信中透露的:“杂志登载长文,例多隔期一次,非必须每期连载,自传偶有间断,不但现在势必如此,即将来亦不能免。富兰克林自传,即分三个时期隔多年完成者,况弟之自传,即完成,最近的将来,亦未能全部发表,至多只能写至北伐以前也。”[48]如前所述,他与国共两党及苏联的纠葛,就是从北伐以后开始的。

  不过,在给陶写这封信时,他还没有完全放弃续写自传的打算。翌年3月,亚东图书馆将其两章自传出单行本时,他还向汪孟邹表示打算完成其自传的全部,并允许各章继出单行本。可能是受了这时发生的所谓其是“每月向日本间谍机关领取300元”的“汉奸”案的刺激,他与中共彻底破裂,写全部自传已经无所顾忌了。然而,他的这个“打算”由于至死没有完成另一部学术著作《小学识字教本》而没有实现。当时他入迷似地研究文字学,撰述《教本》。汪孟邹多次催促他续写自传,但他认为写《教本》比写自传更为重要,答应候此书写好后考虑自传的续写问题。没有想到《教本》没有写完,他就病逝了。《实庵自传》这两章也就成了他的自传之绝笔,没有写到他波澜壮阔一生中最精彩的篇章。

  这是他人生的一大遗憾,更是中国传记文学史上的一大遗憾。中华五千年文明,传记文学史的著作不少,但真正有价值并脍炙人口的不多。

  呕心沥血著述文字学

  陈独秀把文字学的研究和著述看得比写自传还重要,主要是他认为汉字的落后将贻误子孙后代。他的这个想法起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当时激进者如钱玄同,曾主张废除汉字,陈独秀则主张汉字拼音化,并在1928年终于完成《中国拼音文字草案》。他曾满怀希望此稿能出版,许多朋友也都帮忙促成,但终因他“共匪首领”的身份,未能如愿。于是他退而求其次,研究汉字形成的规律,企图解决汉字的难认、难记、难写的问题。实际上,说“退而求其次”是指出版而言,即对社会产生实际的影响;就对这个问题的探索来说,如前述早在1913年反袁斗争失败后就开始了,并在当年完成了《字义类例》书稿,因当时出版业不景气,拖到1925年才出版。该书就是探索汉字起源的。后来由于政治斗争的激烈和残酷,他中断了这个问题的研究。现在,监狱的环境和朋友的帮助,给了他继续研究这个学术问题的良好条件。所以,这是他一生中从事文字学研究和著述时间最长、收获最多的时期。由于政治上屡屡受挫之后,学术上有一种成就感,而且这也是对国家和人民的一种贡献,因此,他也希望那些“书生气”的朋友们学他——“弃政从著”。他曾为鲁迅议政而中断了小说的创作而惋惜,也曾为胡适从政而中断了文学革命而可惜。1932年12月1日,他致函胡,说胡“著述之才远优于从政”,并赠以“王杨卢骆当时体,不废江河万古流”诗句相勉,望其从著不从政重新焕发五四时期文学革命的青春;甚至建议胡从推广拼音文字入手,要其帮助早日出版他三年前著的《中国拼音文字草案》。他天真地认为,自己既已被捕,当局就不应再怕他,商务印书馆“可以放心出版了”,或者由崇拜他的学生傅孟真掌管的中央研究所出版。他希望此书能起到“引龙出水”的作用,“引起国人批评和注意,坑人的中国文字,实是教育普及的大障碍”。为此,他殷殷嘱告胡适:“新制拼音文字,实为当务之急,甚望先生能够拿出当年提倡白话文的勇气,登高一呼”,掀起中国拼音文字的运动。[49]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