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必读书目_刀尔登【完结】(21)

  郑比袁大二十来岁,两人本不相识,直到两淮盐运史卢雅雨虹桥修禊,有名无名的文人,来了无数,袁枚从杭州赶来,见到了郑板桥。从头到尾,他们只见过这一面。

  那次,板桥送袁枚两句诗,“室藏美妇邻夸艳,君有奇才我不贫”,口气微有调笑之意。除此,郑板桥留下的文字,没提过袁枚。板桥的名气已经很大时,袁枚还在上升期。若干年后,板桥已殁,袁枚成了诗坛大佬,再提起郑板桥,口气就变了:“板桥书法野狐禅也,……乱爬蚯蚓,不识妃狶,以揠苗助长之功,作索隐行怪之状……”

  袁枚常受到两方面的攻击,一方面,是说他伤风败俗,没学问,等等。风化的事,与诗无涉,置之勿论,至于学问,可用袁枚自己的话来反驳,“考据家不可与论诗”。在今天看来,袁枚的“郑孔门前不掉头,程朱席上懒勾留”,是他的好处。

  另一方面,又有人批评他行止不够坚定。这就有点复杂了。南宋大诗人陆游,曾和韩侂胄交往,为他写《南园记》,道学家群起攻之。袁枚评论说,按宋儒的意思,“必使侂胄铲尽善念,不许亲近一正人”,才是坏人本色,而正人又之要视侂胄为洪水猛兽,避之唯恐不远才行,正是这种对人性的狭隘理解,启迪了明代的党祸。

  袁枚的意见,是很合人情的。但他又在别处说,大圣孔子,乃古之周旋世故者,最会察言观色,体贴人情。嵇康箕踞,就未免太骄矜了,所以要思“圣人之所以处世,而勿效名士之覆辙”。

  这是不是有点乡愿呢?也未必如此,不过,袁枚对这个关节很敏感,比如,吴敬梓《儒林外史》稿成,袁枚读到了。《儒林外史》对文士的讽刺,可谓刻骨,但并没有针对袁枚的地方。袁枚皮袍里藏着小,对号入座,看了极不舒服,到处说吴敬梓的坏话。吴敬梓知道了,上门找他理论,袁枚知道吴敬梓口辩功夫了得,不敢撄其锋,闭门不纳,然后回信,说了些乱搅的话,什么“虽不见如见,虽见如不见”,什么不见客是“藏己之拙,养人之高”,等等。提到《儒林外史》,他说:

  “朝廷清明,贤者在上,不屑者在下。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君子不恶其穷而恶其所以穷也。安得如书中愤忿语,以悖教而伤化哉。”

  意思就是说,你书里写的那些与世不偕而混得不好的人,是他们活该。

  同样的意思,后来他给程晋芳的信里,说得更明白:

  “我辈身逢盛世,非有大怪癖,大妄诞,当不受文人之厄。”

  这样的话,不似出自袁枚之口,恰恰出自袁枚之口。但评价袁枚,可以参考他本人的一个好见解:

  “孔门四科,不必尽归德行,此圣门之所以为大也;宋儒将政事、文学、言语一绳捆束,驱而尽纳诸德行一门,此程朱之所以为小也。”

  在泛道德主义盛行的古代,有这样的见识,很了不起。孔子不也说过嘛,“有言者不必有德”,袁枚的读者,尽可以只把注意力放在他的诗文上。

  可惜的是,尽管以诗立身,袁枚的诗并不特别好,整篇出色的尤其少。我喜欢的,是他的一些警句,如“文士镌碑僧凿佛,万山无语一齐愁”,“才子合从三楚谪,美人愁向六朝生”之类。他的文章,要比他的诗好,他的《随园六记》,也比《随园诗话》好看些。

  也许他并不是天生的诗人,“自叹匡时好才调,被天强派作诗人”。但在古代,诗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仅是写作方式。

  不读文言

  题中的“文言”,既是泛指,又特指《文言读本》。

  上世纪四十年代,开明书店请朱自清、吕叔湘、叶圣陶编辑了一套文言课本,题为《开明文言读本》。这几位都是通人,又甚少习气(桐城派的文章,一篇也没有选,不知算不算另一种习气),选文视野广,评释精当,本来很可推荐于今日的读书人的,只是这书多年没有再版,已不很容易买到。容易找到的,是三十年后,吕、叶二先生自它改编的《文言读本》,此时朱自清早已作古了。

  《文言读本》较其前身,篇目减少了一些,而主旨仍旧。当《开明文言读本》出版时,语文教育中,语体已居上风,三位编者又都是支持白话的,所以在编辑例言中声明:

  “我们认为,作为一般人的表情达意的工具,文言已经逐渐让位给语体,而且这个转变不久即将完成。因此,现代的青年若是还有学习文言的需要,那就只是因为有时候要阅读文言的书籍:或是为了理解过去的历史,或是为了欣赏过去的文学。写作文言的能力决不会再是一般人所必须具备的了。”

  本篇就着这几句话,说说文言阅读的事。什么人还要读文言呢?请注意前引文字中的“一般人”一词,是结合着“表情达意”和“写作”出现的,在《开明文言读本》的编者看来,普通人是不想,也不需要写文言的。吕、叶二先生改编《文言读本》时,又补充说明道:“文言作为通用的书面语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今,去《文言读本》的编辑出版,又是三十多年,“一般人”不但不写文言,也不怎么读文言了。

  是啊,谁还要读文言呢?在我的印象中,除非有额外的兴趣,或职业需要,“一般人”对古人作品的接触,最多的是古诗词,除专门的选本外,还散布在各种读物中,甚至饭店的墙上,其次是古代的格言,因为经常引用,大家也是熟悉的,然后就是小说,大多是白话,而也有一些,如《三国演义》,有不少文言成分。我知道还有许多读者,喜欢读禅宗语录(其实那里面白话很多)、短小的笔记等,但说真的,有几个人会拿起一本《震川集》或《东华录》之类的书,津津有味地看呢?便是大学里的教授,除了专门研究古代的,或别有兴趣的,据我所知,也是不大看古书的。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