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必读书目_刀尔登【完结】(25)

  发了这些牢骚,是因为我为了写这篇文章,特地买了一本新版的《西游记》—好多年没读《西游记》了,这次翻开,迎面便是一篇愁云弥望的前言,读了一会儿,我把书从窗口扔了出去,心中暗暗希望能砸中刚刚送书来的小伙子。这是我小时候读过的《西游记》吗?我差点纵容心中的一种邪恶念头,便是把自己的不幸,让更多的人分担,办法是在这篇文章中,仔仔细细地介绍《西游记》和吴承恩的前后来去,或大讲猪八戒这一角色的种种深意。最后还是我的善良天性占了上风,决心一个人把恚怒和绝望承担下来。我本又打算介绍自梓行以来,数不清的人士,一直在解释《西游记》,所谓解释,就是把他们自己的愚蠢,夹在每页之间,用他们自己的沉闷,把我们的笑容,像皮一样从脸上撕下来,我打算狠狠地嘲笑他们一番,不过我立刻想明白了,为了不帮这些恶人传名,我才不要提他们的名字,不引用他们的唠叨,而只须笼统地说一句,那些都是胡说八道。

  《西游记》不是伟大的作品,它最重要的品质仅是童心和戏谑—恰恰是人们最缺的东西。它属于那类作品,那类你一生中可以读三遍的书,第一遍在童年读,可以让你想像得眼睛发亮,或咯咯地笑;第三遍是在老年读,边读边回忆童年,不自知地有了些笑容;至于第二遍,在中年读,是读不出什么趣味的,但也非无意义,因为可以让我们知道现在的自己到底有多么乏味。

  会不会有人奇怪,《西游记》,以及另外两部有名的书,《水浒传》和《三国演义》,都缺少女性读者呢?女性读者或厌恶《水浒传》的粗鲁,《三国演义》的争斗,但为什么不爱看《西游记》呢?也许是她们有自己的游戏,和男性不同而已,或竟如恶毒的门肯所断定,她们比男性聪明许多。我们在泥涂上挣扎的时候,她们早就到达前面,一边闲聊,一边在等着我们了。

  不读三国

  《三国演义》是好小说吗?是的。是伟大的小说吗?那要看怎么定义“伟大”。 如果认为巨大的、影响多人的便是伟大的,如果认为受人膜拜的就是伟大的,如果认为令人自觉其卑微的就是伟大的,那么,《三国演义》当在伟大之列。如果认为个人的、带有精神性的才是伟大的,如果认为超乎日常经验、难以捉摸其始末的,是崭新的创造而非渺小之累积的,才是伟大的,那么,金字塔也没什么不得了,长城比不上黄道婆的一台纺车,而《三国演义》也只是一部好小说而已。

  但确确实实,在古典小说里,若论曾经影响人心之深,哪一本也比不上《三国演义》。不妨想像一下古代社会里的普通人,那些不认识字、没机会读史书的大多数人,他们如何形成历史观?在他们的理解中,国家是怎么回事,政治是怎么回事,九州谁设,四疆谁辟,为什么自己要缴赋税,为什么官员会乘马,什么样的人是英雄,如何辨认出自己的救星?……一个人自幼及老生活在村庄里,但也能谈古论今,对多种公共事务都有一套看法。那么,这些看法是怎么来的呢?一大来源便是听故事,从说书人,从戏文,或直接或辗转,积累起自己对政治事务的知识。讲三国故事,至少在唐代就有,到后来集撰成书,一千年里,众多的故事中,只有它,当得上是全民的历史教科书。

  人们从这本教科书里学到了什么呢?语云,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伤心。苏东坡记当时的里巷小儿,听书听到曹操战败,就很高兴,听到刘备战败,就会哭泣,“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是啊,在《三国演义》的世界里,君子之泽,确乎百世不斩,因为人民受君子的教育那么多年,已经打从心眼里爱戴他们,一听说上大人走了麦城,没几个不眼泪汪汪的。曹刘争天下打破头,千年后的听书人意见相左,也有打破头的,据说还有出人命的,而永远想不到问自己一句,这些事,和我有什么关系吗?

  关系似乎也是有的,帝制下人民的最大愿望,就是找个好主子,而刘备据说是仁厚长者(这个说法,竟然有读书人也相信),非好主子而何?若干后选主子打仗,对汉末人民来说,是极倒霉的事,因为或者被征去当兵,或者被当兵的抄掠,都是容易致死的事。不过这些感受,不容易流传,容易流传的是英雄事迹,令千年后的人民赞叹不已。明代李贽说人们之喜欢三国,是因为热闹好看。自古以来改朝换代,递兴倏废,就是打仗也短暂,不过瘾,而三国时代—

  “智足相衡,力足相抗,一时英雄云兴,豪杰林集,皆足当一面,敌万夫,机权往来,变化若神,真字内一大棋局。……直志士览古乐观而忘倦也。”

  有志之士乐观而忘倦,可以理解,身为刍狗、胸无大志的百姓,同样津津乐道,想一想亦可理解。人民需要英雄,只不过常常不知道需要的是哪一类英雄。三国时代英雄确曾辈出,但未必是《三国演义》中人,当然,这是现代人的看法了,古人并不这么看,有志之士觉得过瘾,大家也跟着觉得过瘾。当然,有人也藏点私心,以为看看三国,可以学些大人之术,甚至有俗话讲,老不读三国,果真以为看了三国,会格外老奸巨猾,这都是太天真了,一旦做了愚民,长点小心眼,又有何补呢?

  《三国演义》的宗旨是扶持纲常。当年孔子做《春秋》,据说乱臣贼子惧。三国的作者,也是圣人之徒,演义者,本来就是推衍经义。他编写三国故事,如某篇序文里说的,要让天下百姓皆知“正统必当扶,窃位必当诛,忠孝节义必当师,奸贪谀佞必当去;是是非非,了然于心目之下”。听起来也很不错,可惜社会里自然成长起来的伦理,和强加的伦理,通常混在一起,而功用绝不一致。《三国演义》的老读者,皆知纲常、明礼义,也没见到他们能给自己挣一条出路。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