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南怀瑾大师的24堂国学课_张笑恒【完结】(57)

  老禅者笑着说:“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脱,我答的是心被俗物纠缠而不得超脱,一理通百事啊。”

  秀才恍然大悟。

  世间的俗物最能纠缠于人心的莫过于名利。世人只知道功名利禄会给人带来幸福,因此不遗余力地追逐,殊不知功名利禄也会给人带来痛苦。为了功名利禄,我们劳心、劳神、劳力;为了功名利禄,我们计划、忙碌、奔波;为了功名利禄,我们怀疑、耍诈、争斗;为了功名利禄,我们玩阴谋、耍诡计、溜须拍马;为了功名利禄,我们如履薄冰、患得患失。最后,纵然我们财运亨通,名满天下,但我们也早已筋疲力尽,耗费了太多的精力。其实,人生之乐,不在于高官厚禄,不在于锦衣玉食,而在于平淡中的真实。

  名利就像是一张用金线编织成的网,一旦我们进去,就再也难以出来。它会耗尽我们的心力,使我们的人生背负沉重的包袱。在名利的桎梏之下,我们再也得不到逍遥,身心都会疲惫不堪。名利具有无言的诱惑力,我们一旦抓上手,就可能再也舍不得放开,不断地追求更多的名利,本来轻松的人生,会因此而越来越沉重。

  有一个富翁背着许多金银财宝,到远处去寻找快乐。可是走过了千山万水,也未能找到快乐,于是他沮丧地坐在山路旁。一个农民背着一大捆柴从山上走下来,富翁说:“我是个令人羡慕的富翁,拥有那么多的财富。请问,为什么我没有快乐呢?”农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擦着汗水说:“快乐非常简单,放下就是快乐呀!”富翁顿时开悟:自己背负那么多的财宝,老怕别人抢,还怕别人暗害,整天忧心忡忡,哪会有快乐呢?于是富翁将珠宝、钱财都用来救济穷人,做了非常多的善事。帮助别人的善举滋润了富翁的心田,让他感受到了什么叫快乐。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世间之人总是难以摆脱名利的诱惑,一个又一个地加入到追逐名利的过程中,跌入名利的陷阱而不自知。名利是外物,然而,人们的生活却总是被名利所累,得不到解脱。

  名利皆是虚浮之物,得到固然值得高兴,得不到也不必强求。不要忘了,虽然名利能带给人们满足感,但名利也是人世间各种矛盾、冲突的重要起因,是人生之中诸多烦恼、愁苦的根源所在。庄子说:“故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其乐彼与此同,故无忧而已矣。”只有将名利放下,才能无欲则刚,才能远离名利的陷阱。

  追寻生存的意义

  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庄子·人间世》

  道德败坏就败坏在追求“道德”这个名声,智慧丧失就丧失在总是利用“智慧”争辩是非,争强好胜。人为了求名,不择手段去做,为名所困。人类自己的知识技巧,成了斗争的工具。二者都像是凶器,不可以将它推行于世。

  南怀瑾先生认为一个人不守本分,争求虚荣的知名度,为了一个名,不择手段,超过了道德的范围,就是“德荡乎名”。历史上真有学问的人,不是为了考功名出来的,他为了自己读书,为了自己求道,所以他成功了,名留千古。

  每个人由于价值观、人生观不同,生存的意义也是不同的。但是如果将生存的意义架构在“名”之上,那么这种意义就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它并不是出自人的本心。世人在追逐名利的过程中,总是会给自己留下一片空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因为为求名而做的事情并不是他真心愿意做的事。“名”是阻碍人们寻找生存意义的最大障碍,只有超越“名”之后,发现的生存意义,才是我们真正要追寻的。

  中国几千年来的文人墨客能够千古留名的人基本上都是超然于“名”之上的。他们不是为了求名而去迫使自己成为文人的,而是发自内心地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文人。正是他们的不求名反而成就了他们的千古美名。那些为了在科举考试中拔得头筹而发奋图强的人,只在当时风光无限,又有多少被后人记住呢?

  其实生存的意义很简单,就是不受外物所累,不受大众或社会标准的约束,依照发自本心的愿望,做自己愿意做的事,并致力于此就是找到了生存的意义。绝大多数的人之所以默默无闻,就是因为他们始终不能摆脱各种标准的束缚,而违心地去做不愿做的事情。

  唐朝着名诗人李白一生漫游,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传世名篇。他的这些浪漫主义气息浓重的诗歌就是来源于他不羁的生活。

  李白年轻的时候和许多人一样,希望能够晋身仕途,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因而他四处漫游,希望能够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然而十年的漫游却一无所获。在这期间,李白不愿意像其他人一样通过科举考试晋身,他希望能够依靠自己的才华得到赏识而荣登高位。

  直到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道出了他的自信。李白初因才气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

  李白一生从来不曾压抑自己,虽在政治上颠簸半生却一直随遇而安。他从不像其他人一样为了博取政治上的地位而钻营。身处高位时,他开怀大笑;遭到排挤后,他潇洒离开。他的这种洒脱不羁正是他诗歌创作的源泉。

  当人们忙碌于在万丈红尘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时,那些洒脱的人却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着自己的生活。忙碌的人不停地在追问自己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而那些洒脱的人却从来不会问这些不需要回答的问题。我们之所以永远也弄不明白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之所以在闲暇时间感到空虚和无聊,就是因为我们长时间地按照别人或者是社会的要求做着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长期受到压抑的心,怎么会充实呢?

  陶渊明大半生都是在官场上混迹,在做官和辞官中摇摆不定。生性崇尚自由的他,忍受不了官场的束缚,然而为了家庭,他又不得不出仕。直到四十岁的时候,他终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而去。他的人生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启了一片新的天地。

  辞官后的陶渊明享受着田园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述了他的心境。这个时候的他彻底摆脱了做官时的压抑。虽然生活贫困,但是他却安贫乐道。正是这一时期的生活激发了他的创作兴趣,使他创作了大批艺术成就很高的田园诗。

  社会因为名利的纠缠形成了一些世俗的偏见,而这些偏见偏偏又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这使得我们的生活始终不能挣脱名利的藩篱。我们何不学一学陶渊明,摆脱世俗的偏见,让自己的心灵得到释放,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找到生存的意义?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南怀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