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努尔哈赤评传_滕绍箴【完结】(86)

  大英明汗努尔哈赤看到了这一点,天启三年五月六日,他在众贝勒、大臣面前,比喻说:蒙古各部就象天上的云一样,云集聚起来必然“致雨”,蒙古各部若是团结起来,形成一股力量,必然“成兵”。我们要乘蒙古各部分散的时机,尽快夺取蒙古各部[20]。因此,努尔哈赤及其继承人皇太极,定下了对待蒙古各部的基本方针,即“察哈尔,我仇也,科尔沁,我戚也”[21]。对于察哈尔林丹汗等蒙古的抗金势力,采取打击的方针,对于科尔沁等蒙古贵族上层采取团结的方针。

  为了贯彻上述方针,努尔哈赤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天命十年)十一月,后金出兵为科尔沁解围,迫使察哈尔林丹汗撤兵。第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派出八路大军往征巴林部囊奴克。同年四月,由于扎鲁特部违背盟誓,截阻后金的使者,暗中与明廷通好,努尔哈赤又发兵擒获扎鲁特部十四名贝勒,夺取人、畜五万多[22],直到皇太极时期,打击以察哈尔林丹汗为首的抗金势力的基本方针,始终没有改变。

  与此相反,大英明汗努尔哈赤竭力团结以科尔沁鄂巴为首的各部上层。在广宁被后金夺取以后,喀尔喀蒙古各部或集体或个别地向后金投靠,其中有兀鲁特部的十七名贝勒和喀尔喀部的一些台吉等,共计率领三千户前来投奔努尔哈赤。喀尔喀五部中的一千二百户也归附了。拉巴斯希布、琐诺木、蟒古塔布囊等率领五百户,并驱赶大批的牲畜也前来投靠[23]。同时,科尔沁诸贝勒与后金的交往也日益频繁起来。天启二年,科尔沁的明安贝勒携同十七名贝勒投向后金,接着有孔果尔贝勒、吴克善贝勒等纷纷前来朝拜努尔哈赤。

  对于前来归附的各部蒙古贝勒,努尔哈赤都给予盛情的欢迎,优厚的待遇。如十七名贝勒前来归附时,努尔哈赤赐给他们貂裘、金、银、布、帛、房屋、奴仆、牛、马等[24]。尤其是对于蒙古巴约特部的达尔汉巴图鲁之子恩格德尔兄弟的款待,最集中地表明了努尔哈赤对于招抚蒙古的热切心情。天启二年,恩格德尔第三次前来朝拜努尔哈赤的时候,后金不惜以辽阳西北平虏堡四百三十四丁的租赋,供给他享用[25],并招为额驸。天启三年二月,努尔哈赤在送恩格德尔及格格(即gege,译作姐姐,公主)归去的时候,许诺他若是诚心前来归顺的话,给他本人、妻子和兄弟等共计八千丁,每年可以得到银子五百二十两,谷物八百八十石[26]。同年七月,恩格德参果然率领部民、牧群前来归附,同时,发誓对大英明汗努尔哈赤,绝不三心二意[27]。努尔哈赤对于恩格德尔等喀尔喀众贝勒、台吉的前来投靠,非常高兴,决定给他们与近身的八贝勒同等待遇,除了谋篡汗位的罪行以外,一般的犯法,一律不判死罪。还可以与后金的诸贝勒家通婚[28]。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天命九年)正月,大英明汗努尔哈赤和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四大和硕贝勒以及阿巴泰、德格类、寨桑古、济尔哈朗、阿济格、杜度、岳托、硕托、萨哈廉等与恩格德尔共聚一堂,向天发誓,将待恩格德尔与诸贝勒一样。汗将视他如同亲子,并赐给他田庄、奴仆,任命他为总兵官,所受待遇是相当优厚的[29]。

  由于蒙古各部经济生活困窘,努尔哈赤采取积极的招抚政策以及察哈尔林丹汗在统一蒙古各部中政策的错误等原因,投靠后金的蒙古部众越来越多,这就是宁远战前努尔哈赤对蒙古的外交活动所取得的积极结果。在这段时间里,努尔哈赤尽管招抚蒙古各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以林丹汗为代表的抗金势力,对后金的压力还是相当大的,后金如进攻宁远城仍然无法彻底解决后顾之忧。

  ________________

  [1]《朝鲜李朝实录·仁祖》卷12载:“自数年以来,山东继粮渐不如初,毛将十余万众及老弱男女数十万糊口之资,皆取办于本国。”

  [2]《朝鲜李朝实录·仁祖》卷10载:“督府多率辽民仰哺于我,今过五载,所食公私米粮不知几十万石。”

  [3]《满文老档·太祖》卷31载:“……给毛文龙,则释尔之元帅,若然,则与明人永远断绝。”

  [4]《满文老档·太祖》卷36载:朝鲜使者说,后金若得了广宁“我方永和。”

  [5]《朝鲜李朝实录·仁祖》卷12载:癸亥(1623年)之夏,即差张晚为都元帅驻节平壤,又以李适为副元帅,悉发国中精锐以付之,两西军兵专属其营,俾进驻宁边,一听毛文龙指挥,以待协攻之期。”

  [6]《满文老档、太祖》卷24。

  [7]《朝鲜李朝实录·仁祖》卷12。

  [8]《满文老档·太祖》卷37。

  [9]《金史·太祖本纪》卷2。

  [10]《满文老档·太祖》卷31。

  [11]《满文老档·太祖》卷42载:“……朝鲜之赵位宠率四十余城叛,则我金帝不受,是我二国有善邻之例也。”参见《金史·世宗本纪》卷7载:”高丽并表谢,不纳赵位宠。”事在金大定十七年(公元1177年)。

  [12]《满文老档·太祖》卷31。

  [13]《朝鲜李朝实录、仁祖》卷13载:“韩润兄弟变姓投奴.老汗极其厚待,即以胡女嫁之云。”

  [14]王在晋:《三朝辽亭实录》卷7载:“……而虏(系指蒙古)之无广宁则失衣食养命之源。”

  [15]《满洲实录》卷8,农安塔即今吉林农安。

  [16]《满洲实录》卷7。

  [17]张鼐:《辽夷略》(叙言)。

  [18]漫臾:《东江遗事》卷下。

  [19]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卷12,卷9。

  [20]《满洲实录》卷7。

  [21]《清太宗实录》卷1。

  [22]《满洲实录》卷8。

  [23]《武录》卷4。

  [24]《武录》卷4。

  [25]《满文老档·太祖》卷32。

  [26]《满文老档·太祖》卷45。

  [27]《满文老档·太祖》卷54。

  [28]《满文老档·太祖》卷57。

  [29]《满文老档·太祖》卷60载:给恩格德尔夫妇“女真庄二,汉人庄二,每庄各有七男。……应手役使的女真男女各五人,其下有伐木之男,运水之女各五对,共计男女四十对。”

  明金相峙,你防我守

  二、明金相峙,你防我守

  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天命七年)正月二十四日,明朝巡抚王化贞舍弃广宁城,与经略熊廷弼相遇在闾阳驿后,共同率领士兵七、八万,难民几十万人,向山海关奔去,以致使关门四昼夜没能关闭。明逃军丢下的刀、枪、箭、戟等各种武器,堆积如山,其溃败之状相当狼狈。朝廷的大学士叶向高在奏文中说:辽人避难入关的先后多达两百万[1]。足见,明朝关外守军溃败的结果,使辽民的信心完全动摇了。

  当明巡抚王化贞、经略熊廷弼向山海关奔逃的时候,后金国大英明汗努尔哈赤统率大兵还徘徊在距离广宁一百五十多里的沙岭一带,因为敌情不明,未敢于轻易进兵。正在进退不定时,明广宁游击孙得功主动前来迎接金兵。努尔哈赤在孙得功的引导下到达广宁城下,经过察看后,才放心进了广宁城,犒赏三军将士[2]。努尔哈赤在广宁休兵十夭,决定回师辽阳。因此,所谓广宁之战,实际上明与后金只经过西平堡、平洋桥东两次激战。广宁城不攻自陷,充分反映了明朝政治腐败,用人不当,造成“经抚不和”,导致如此的严重后果。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