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西藏的感动:阿里雪山神秘之旅_熊育群【完结】(2)

  《西藏的感动:阿里雪山神秘之旅》

  作者:熊育群【完结】

  “要去西藏”这个念头不知始于何时,每每听到或见到朋友从那片高原风尘仆仆下来,谈起高原藏民的糌粑、牦牛和青稞酒,那里的辽阔草原、千里雪山和佛教喇嘛寺,总给我一次次强烈的震撼,直撼得我心尖都颤颤的。尽管我一直没有行动,然而,我从没怀疑过自己去不了那里。在内心里,我总是安慰自己:时机还未到,启程的那一天总会来的。

  为了对西藏有一次全新的完全属于自己的感动,我本能地拒绝了一切关于西藏的书。我不愿那些枯燥的文字影响了我的观感。然而,朋友们拍回来的照片和盛情之邀,我却无法抗拒,西藏是绝对应与人共享的。就这样,我渐渐对那片高原有了一点零星的了解和不得要领的想象……

  目录

  第一章 在路上

  第二章 穿过后藏

  第三章 阿里离太阳最近的土地

  第四章 札达时间的守望者

  第五章 圣待们的宇宙中心

  第六章 在喜马拉雅与冈底斯山脉间

  第七章 来自冰塔的诱惑

  第八章 灵魂升天的仪式

  第九章 拉萨的世俗生活

  【52书库将分享完结好看的小说以及现在文学书籍等,找好看的小说就来52书库https://www.52shuku.vip/】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站不做任何负责,版权归原文作者!如侵权,请邮件联系。

  在路上

  我要去西藏

  “要去西藏”这个念头不知始于何时,每每听到或见到朋友从那片高原风尘仆仆下来,谈起高原藏民的糌粑、牦牛和青稞酒,那里的辽阔草原、千里雪山和佛教喇嘛寺,总给我一次次强烈的震撼,直撼得我心尖都颤颤的。尽管我一直没有行动,然而,我从没怀疑过自己去不了那里。在内心里,我总是安慰自己:时机还未到,启程的那一天总会来的。

  为了对西藏有一次全新的完全属于自己的感动,我本能地拒绝了一切关于西藏的书。我不愿那些枯燥的文字影响了我的观感。然而,朋友们拍回来的照片和盛情之邀,我却无法抗拒,西藏是绝对应与人共享的。就这样,我渐渐对那片高原有了一点零星的了解和不得要领的想象。

  也许是出于英雄情结,从那里回来的人,总把高原反应,如缺氧、头痛、呼吸困难等令夸到无限大,以致我出发时,还与朋友道了“永别”,我虽然是开玩笑的口吻,可心里还真没底,颇有一点“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毕竟我的同事中,有从拉萨下飞机就住进医院急救的,有去高原后患上终身不愈的怪病的。连我的好友都劝我慎重,去冒这个险值不值得。

  我是讲不出要去的理由的,却有近乎盲目的坚决。

  我就是这样莽莽撞撞、迷迷糊糊上路的,我坚信自己能活着回来,尽管临走之前,与家人一一道别,有时也会掠过一丝半点的不祥之感。也许,正是因为这一信念,在以后的历险中,几次命悬一线,我都表现出了超常的冷静,好像死亡只是过一道门槛,太过平常。

  事后,我对自己的这种冷静越想越觉得不可思议,越想越觉得神奇,这不是我真正面对死亡的态度。也许,那时我根本就没到自己会死,头脑里的意念十分单纯,只是本能的驱使肢体做下一个动作,仿佛神示,我的所作所为似乎都与己无关。这真是奇妙的体验,它竟有一种诗意。不像病床上的人,面对死亡时那样阴郁、惊恐和绝望。那里是有一种死亡气息弥漫着的。

  一九九八年七月十七日,就是这一天,我怀揣两万元现金,带了二十筒柯达和富士彩卷,背上我那台尼康全手动相机,就上路了。

  同行的张宇是第二次入藏,他把一切计划都弄得十分周详,还给我借了一个有一米多高的旅行袋。我把衣服、雨披、药品、洗漱用具等统统往里一塞,往身上一背,哈!背囊高出了我半个头。从我的住处走下楼梯,柔软的胶鞋踏在一级级台阶上,远走天涯的感觉就像空气一样包围了我。走在我身边的女儿和妻子,仿佛离我遥远了。从这一刻开始,我的心就已属于高原了。

  火车上一次有趣的观察

  去西藏是乘飞机还是坐火车,在去的方式上,我选择了后者。我要亲眼看着脚下的土地是怎样由江南的河渠纵横、绿草葳蕤,一变而成为中原的千里沃野、西部的黄土高坡,再到青海的荒凉戈壁,天地一步步由平原走向高原,一步步升向天空,其过程与目的地同样重要。

  我可以整日整夜坐在车窗边,看风景的流动,看窗外的山川一点一滴的变化,看忽闪而过的村庄和无缘相识的人群,怎样构就了大地上真实的生活图画。它是我所生活的世纪画面。平日,我只是这个图画中的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局部,像一座山中的一颗石子,在某一道山梁的某一条山沟里,迎迓日出和送别日落,虽然也沐浴时间,却是微不足道。

  若把历史称为“纵”,把现实世界当做“横”,纵横世界,纵已不可追,只能读读史书、寻觅点遗迹,作适当弥补;而作为横向的扫描——对同时代人的生存状态的观照,却还是有机会的。

  火车一开,我就打定主意:观察和发现南北方民居和农作物变化的过和以及它们的分界线,展望亚洲腹地的地貌变化。我虽然不能了解人们的生活习俗与观念,但却可以走马观花浏览其生话环境,它们是交错的、渐变的,还是真有那么一条截然分开的线?这是我对付寂寞旅途的好办法。

  火车驶出广州站,经过一个下午和一个晚上的奔驰,穿过了我熟悉的广东、湖南。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一觉醒来,窗外仍是江南景色,稻田处处,水渠密布,一个叫李新店的小站从窗外闪过。估计大概是河南驻马店的某一个镇。

  小镇布局为东西向,与南北向的铁路垂直相交。小镇南面是稻田,过了一条小街,相隔一二百米远,北面种的就是玉米、花生等旱作物了。其地势比南面高,不见了那么多反射天光的水面池塘,水稻与小麦在这里进行了交接,水稻文化与小麦文化,也就是吃米饭的南方人与吃馒头的北方人在此分开。也许,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南方的八面玲咙与北方的憨厚耿直,其分水岭也莫不与这几百米相关,这里可以用泾渭分明来比照了,不知鄂方言与豫方言、豫剧与楚剧,是否也在这里摆开了战场,长期地进行拉锯战呢?

  火车一闪而过,放眼是无际的大平原,玉米的绿铺到了天涯海角。

  火车继续哐隆哐隆往前奔驰。没多久,房子挑檐消失了,北面窗子不再是一扇窗户,它小得如同一个洞口,有的连洞也没有了,民居在这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也可以被视作南北方的分野,也许床与炕也在这里交错了。这里,还有江南的霉雨季节吗?还有桃花汛吗?有清明时节雨纷纷吗?这是干燥的中原大地,即使在春天,土地也不会是湿漉漉一片,落一场雨,水迅疾被土壤吸于,留不下一洼一洼的水泊。就连风也少了一份湿润,多了一份干爽,冬天,凛冽的北风,在这辽阔的平原大地上疯狂地肆虐着。鹅毛大雪,纷纷扬扬,给大地披上一层银装。静悄悄的雪原,只有几缕升起的炊烟,飘扬在视野里。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