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勃朗特三姐妹传_李彤【完结】(8)

  (五)《维莱特》

  夏洛蒂在创作《简·爱》、《教师》以及《谢利》的大部分篇章时,都有两个亲爱的妹妹陪伴。她们一起讨论书稿,互相提出修改的意见,写作对她们来说是精神上的一种享受,一种慰藉。而夏洛蒂在写第四部小说《维莱特》时,却再也没有一个人能听她念一段,或能提一些中恳的意见,她的精神状态十分沮丧,心境颇为凄凉寂寞,对这部小说的水平如何自己一点也没有把握。夏洛蒂在小说中,写了她所熟悉的东西,与其他几部小说相比,内容上带有更浓厚的自传色彩。女主人公露西·斯诺从许多方面看,应该是经过艺术加工后的夏洛蒂的主要经历。她把女主人公的名字定为”斯诺”,英文原意是”雪”的意思,这不仅是指她冷冰冰的外表,还指她的内心,她那坎坷的经历将她的心灵冰封起来,无法融解。书名”维莱特”的原意是法文”小城”的意思,英国人常用这个字指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实际上,夏洛蒂用”维莱特”暗指她在布鲁塞尔留学的一段时光。在两年的时间里,她的法语、德语、文学都大有收获,并且还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她爱上了自己的老师埃热先生。夏洛蒂在1844年给埃热写的信中说:“若是我能写作,我就不会感到空虚无聊我要写一本书,把它奉献给我的文学老师,我唯一的老师,奉献给你。”两年以后,她完成了第一部小说《教师》,它同样是以布鲁塞尔为背景的,但写得过于平淡,此后,她一直有重写《教师》的愿望。1852年的冬天,她终于完成了《维莱特》,内容和人物都比《教师》更为丰富复杂。小说中的男主人公保罗·伊曼纽埃尔身上,有依稀可辨的埃热的影子。贝克夫人可以说是埃热夫人的化身。很多情节也是夏洛蒂自己亲身经历的移花接木。因而这部小说可以说是她用自己真实的心灵写成的文字,非常打动人心。1853年1月,《维莱特》正式出版,得到了众多的赞扬声.女学者乔治·艾略特说:“我刚刚回到自己周围真实世界的感觉中来,因为我刚刚读完《维莱特》,这是一部比《简·爱》更了不起的书。”勃朗特研究家玛格丽特·莱恩说:“在许多方面,这部小说更精彩,更成熟,更老练也是唯一的一部从头到尾显示出夏洛蒂在最佳时期所能达到的高度。”《维莱特》自出版以来,以其独具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的读者。小说的主人公露西是个孤女,被她的教母布列顿太太认领。布列顿太太是个寡妇,当医生的丈夫很早以前就去世了,只有一个儿子叫约翰。一天,布列顿太太收到一封信,原来是已故的老布列顿的朋友写的,他需要出国,想将女儿波琳娜托付给布列顿太太照顾。女孩子终于来了,她漂亮可爱,和小约翰玩得很好,但没过多久,她就被她的父亲接到欧洲大陆去了。紧接着,露西也离开了布列顿家,到女财主马趣门特小姐那儿照顾她,日子过得平静而闭塞。当马趣门特小姐去世后,露西又变得孤苦伶仃,和布列顿家也失去了联系。她决心到国外去谋生,开辟一个新的天地。露西到伦敦坐上了去维莱特城的渡轮。在船上她认识了一个漂亮的姑娘金尼法,她是去维莱特念书的,两个人聊得十分开心。到达维莱特后,露西人生地疏,不知该去何方,幸而遇到了一个相貌英俊的英国人,帮她写下了她需要的小旅馆的地址,并给她指了路。但露西又迷了路,不知不觉地走到了贝克夫人的学校门前,她又饿又累,实在没有力气继续向前走,就敲了敲门,准备在这儿碰碰运气。贝克夫人接待了她,她是一个精明的女人,看到露西的狼狈样子,没有立即收留她。这时,她的侄子保罗先生出现了,在他的帮助下,露西终于被留了下来。开始,她做贝克夫人孩子的保姆兼家庭女教师,有一次,学校的英语教师没来,贝克夫人让露西代课。露西的课讲得很好,她完全胜任这项工作,从此,露西就成为学校的英语教师了。贝克夫人给她加了点薪水,她的工作量却是一般老师的三倍。但露西仍兢兢业业地工作,并利用业余时间让自己多学一些东西。后来,金尼法也来到了贝克夫人的学校学习,两人相见,分外高兴。有一次,贝克夫人的孩子病了,请来了约翰大夫,露西认出他就是给她指路的那个英国人,他帅气文雅,深深打动了露西的心,以后,他经常来到学校为贝克夫人的小孩看病,露西默默地爱上了他。而约翰爱的是漂亮迷人的金尼法。感情的痛苦煎熬着露西,她终于病倒了。一次,她强撑着虚弱的身体,去教堂寻求精神上的安慰,半路昏倒在大街上,正巧被约翰大夫发现,把她救到自己的家里。露西醒来,惊讶地发现站在眼前的是布列顿太太,原来,布列顿太太早就移居到维莱特了,约翰医生就是她的儿子。找到了自己的教母,露西惊喜交加。不久,约翰发现金尼法并不爱他,虽然心里十分痛苦,却明智地和她疏远了。一次,他医治了一位受伤的姑娘,竟是他童年时代的好朋友波琳娜。波琳娜仍然漂亮可爱,他们意外相见,分外高兴,彼此相投的性格,使他们很快就热恋上了,最后终于结成幸福的一对。爱慕虚荣的金尼法却选中了游手好闲,有贵族头衔的德·阿麦尔上校,并和他私奔远行。保罗先生慢慢地爱上了朴实善良的露西,他脸色黝黑,其貌不扬,性格也粗犷豪放。他常对露西发脾气,过后又非常后悔,他的心地十分善良,关心着露西的一切,有时他把露西需要的书悄悄地留在她的书桌上。一次,露西打瞌睡的时候,他轻轻地给她盖上大衣,十分体贴入微。露西也渐渐对他有了好感,他们相爱了。但心计多端的贝克夫人极力破坏他们的感情,故意让露西知道保罗仍爱着一个死去的女子,并赡养着那女子的祖母。露西在了解真情后,更加敬佩他正直的人品,也更爱他了。贝克夫人看在眼里,就又生一计,叫他们各在一方,无法相见。她决定派保罗去西印度群岛清理财产。露西得知他要走,心里十分痛苦。他们约定,保罗一回来就结婚。三年过去了,在此期间,露西坚贞地等待着保罗,并开办了一所自己的学校。事业的成功,使她更期待爱情的到来。保罗终于要回来了,他乘坐的船就要到了,可就在当天,海上突然起了大风暴,疯狂地吼叫了七天七夜,保罗生死未定,故事到此就结束了。夏洛蒂在这本小说中塑造的女主人公露西和以前小说的人物一样,具有追求独立,希冀真诚爱情的性格特征。她更注重了女主人公心里活动的刻画,体现了露西在平静冷淡的外表下面,蕴藏了她改变枯燥生活的愿望及对爱情和事业的渴求。但露西在厄运前的叛逆性远不如简·爱,显得过于顾影自怜和哀怨。与之相比,男主公保罗则是引人注目,形象生动的。他虽外表平庸,暴躁粗俗,但却满腹经纶,聪明富于见解,精神上非常的充实。他和露西的爱情根植于彼此的才智相当和尊重,他们对教育事业有同样的追求,也有着同样的正义感和想象力,他们本来应得到的幸福,却成为周围自私小人阴谋的牺牲品。对另一人物约翰医生的描绘,实际是夏洛蒂对普通幸福生活的一种梦想,用他来和保罗与露西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后者的命运是多么悲苦和不公平。夏洛蒂将《维莱特》头两卷的手稿寄到出版公司后,曾明确地说明了以后的结局:“露西不该嫁给约翰医师,他太年轻、英俊、开朗和蔼;他是大自然和命运的宠儿,应该从生活的彩票中抽得一张奖券。他的妻子应该年轻,富有而漂亮;他应该得到莫大的幸福。如果露西要嫁人,她应该嫁给那位教师。”在故事的结尾,夏洛蒂也放弃了传统的大团圆的结局,以暴风雨的阴暗画面作结束,对于保罗是否能平安归来,就由读者去想象。这也许是夏洛蒂隐匿在《维莱特》的一种人生观,她经受的苦难太多,领悟到了人生的吉凶难测。小说通篇都显得色调阴暗,无论是女主人公的忧郁心情,还是她在风雨中踯躅在布鲁塞尔的街头,都体现了世事沧桑的悲凉。对贪婪冷酷的贝克夫人的描写,表现了夏洛蒂现实主义技巧的娴熟。对主人公心理活动细致入微的刻画,使得人物形象饱满,轮廓分明。但夏洛蒂在小说中对人物生活波折和感情宣泄的描写有前后矛盾的地方,显得不够连贯,没有一气呵成之感,稍稍破坏了小说的艺术价值。题材上也偏离了社会问题,更多地陷入了主人公个人抑郁的精神世界。但这并没有影响《维莱特》作为一部文学名著而应有的不可抗拒的艺术吸引力。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