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_季羡林【完结】(37)

  第59节:回到祖国(12)

  然而,现实毕竟不是神话。接着来的是三年自然灾害。人们普遍挨了饿,有的地方还饿死了人。人尽管挨饿,大学里还要运动,这一次是"拔白旗"。每-系选几个被拔的靶子,当然都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又是批判,又是检查。乱哄哄一阵之后,肚子照样填不饱。

  到了一九五九年,领导上大概已经感觉到,"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仿佛共产主义立即能够实现,里面颇有点海市蜃楼的成分,不切实际。于是召开庐山会议,原本是想反"左"的,但后来又突然决定继续反右。会议情况,大家都清楚的,用不着我再来说。于是又一路"左"下去。学校里依然不得安静,会议一个接一个。一直到一九六五年,眼光忽然转向了农村,要在农村里搞"四清运动"了。北大一向是政治最敏感的地方,几乎任何运动都由北大带头。于是我也跟着四清工作队到了南口。因为"国际饭店会议"还没有开完,所以我到南口比较晚。我们被分派到南口村去驻扎,我挂了一个工作队副队长的头衔,主管整党的工作。日夜操劳,搞了几个月。搞了一些案子,还逮捕了人。听说后来多数都平了反。我们的工作,虽然还不能说全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然而也差不多了。我们在南口村呆到一九六六年六月四日,奉命回校。此时"文化大革命"已经来势迅猛,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一场运动就此开始了。

  我的学术研究

  一九五七年

  这一年我写了两篇学术论文。《中印文化关系论丛》和《印度简史》出版。

  1?《试论1857年至1859年印度大起义的起因性质和影响》

  一九五七年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百年纪念。我为此写了这一篇论文。后来扩大成了一本专著:《1857年-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于一九五八年在人民出版社出版。在文中和书中,我利用了学习到的一点辩证法的知识,对这次大起义提出了一些新看法。

  2?《中国纸和造纸法最初是否由海路传到印度去的?》

  在我一九五四年写的那一篇关于中国纸和造纸法传入印度的文章中,我讲到纸是由陆路传入印度的。后来有人(算不上是什么学者)反对我的说法,主张纸是由海路传入印度的。我列举了不少论据,论证此说之不当。

  一九五八年

  这一年,我写了三篇论文。

  1?《印度文学在中国》

  根据我平常阅读时所做的一些笔记,加以整理,按时间顺序排列开来,写成了这一篇文章。我在这里使用的"文学"这个词,完全是广义的,寓言、神话、小故事,以及真正的文学都包括在里面。印度文学传入中国,是多渠道的、长时间的。这篇文章中列举的材料,远远不够完全。以后在其他文章中,我还提到了这方面的问题。一直到今天,新材料仍时有发现,在这方面还大有可为。这篇文章,虽写于一九五八年,但是,由于个别领导人的极"左"思想的干扰,一直到一九八零年才发表出来。

  2?《再论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

  这一篇文章与第一篇性质不完全一样。第一篇是正面地阐明我的观点,这一篇则是一篇论争的文章。美国梵文学者佛兰克林·爱哲顿(Franklin

  Edgerton),毕生研究他称之为Hybrid

  Sanskrit(混合梵语)的佛典语言。他写的皇皇巨著《文法》和《字典》,材料极为丰富,应说是有贡献的。但是,他对我的一些论点,特别是语尾-a m

  ·〉o,u的看法,持反对态度。他先是否认,对《文法》中几个地方表示反对;但是到了最后却忽然说:"季羡林大概是对的。"这岂不是非常滑稽!

  3?《最近几年来东方语文研究的情况》

  严格地说,这算不上是一篇学术论文。因为它材料颇多,也颇有用,所以列在这里。

  一九五九年

  这一年只写了一篇勉强可以算作学术论文的文章。汉译《五卷书》出版。

  《五四运动后四十年来中国关于亚非各国文学的介绍和研究》

  情况同一九五八年3相同。

  一九六零年

  这一年总共写了一篇文章,勉强可以算作学术论文。

  第60节:回到祖国(13)

  《关于〈优哩婆湿〉》

  一九六一年

  这一年,我写了三篇学术论文。

  1?《泰戈尔与中国》

  这篇文章的命运同上面讲到的《印度文学在中国》一样,受到了极"左"思潮的干扰,虽写于本年,但一直到一九七九年才得以发表。泰戈尔向往进步,热爱中国,痛斥法西斯,鞭挞日本侵略;只因来华时与所谓"玄学鬼"接近了点,就被打入另册。"左"的教条主义之可怕,由此可见一斑。

  2?《泰戈尔的生平、思想和创作》

  这篇文章的命运与上一篇相同。虽写于一九六一年,但二十年后的一九八一年才得以发表。我在这里想讲一件与泰戈尔有关的事情。为了纪念泰戈尔诞生一百周年,出版了一套十卷本的《泰戈尔作品集》。为什么叫这样一个名字呢?为什么不顺理成章地称之为《泰戈尔作品选集》呢?主其事者的一位不大不小的分管意识形态工作的官员认真地说:""选"字不能用!一讲"选"就会有选的人。谁敢选肯选泰戈尔的作品呢?"最后决定用《作品集》。仿佛这些译成汉文的泰戈尔的作品是从石头缝蹦出来似的,没有任何人加以挑选。这真是掩耳盗铃,战战兢兢,如临深履薄之举,实在幼稚可笑。没有人"选",怎么能"集"呢?我亲自参加过这一件工作,所以知之颇详,现在写出来,也算是过去中国文坛上之花絮吧!现在这种事决不会发生了。

  3?《泰戈尔短篇小说的艺术风格》

  这篇论文的运气比较好,写好立即发表了。

  一九六二年

  这一年,散文写了不少,学术论文勉强算数的只有两篇。汉译本《优哩婆湿》出版。

  1?《〈优哩婆湿〉译本前言》

  2?《古代印度的文化》

  一九六三年

  情况与前一年相同,散文创作多,而学术论文只有两篇。

  1?《关于巴利文〈佛本生故事〉》

  2?《〈十王子传〉浅论》

  一九六四年

  这一年没有学术论文。

  一九六五年

  这一年有一篇学术论文。

  《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问题》

  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七年

  这一阶段,前后共有十二年,约占我迄今为止的生命的八分之一。如果活不到我这样大年纪,则所占的比例还要大。"文化大革命"长达十年,对于这一场所谓"革命"的评价,稍微有点良知的人的心中都是有数的。它让我们伟大又有智慧的民族,一时失去了理智,好像是无端着了魔。这种耻辱永远是磨灭不掉的。我个人总能算上是一个有头脑的"高级"知识分子,在这次运动中,却并不比任何人聪明。一直到把我关进牛棚,受尽了殴打与折磨,我还忠心耿耿地拥护这一场"革命"。至今回想起来,我自己宛如做了一场噩梦,自己也无法解释。我认为,对"文化大革命"进行冷静反思和深刻剖析,对于整个中华民族进行教育,从而提高民族素质,应当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事情。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季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