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白说_白岩松【完结】(19)

  那时,浑身充满了要改变世界的冲动,所以会喜欢罗大佑的“朋友之间越来越有礼貌,只因为大家见面越来越少”“彩色电视变得更加花俏,能辨别黑白的人越来越少”“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你和我”,会喜欢崔健的“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我强打起精神从睡梦中醒来”……

  人在年轻的时候,对自我的激励和集体的呐喊都格外敏感,因此很容易被那些歌词触动。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你不再会被标语口号牵引着走,不再容易被文字激起波澜。你的人生阅历更加深厚,内心感受也更加复杂,反而是无词的音乐,更能击中你百转千回的冲动和欲望、思索与感慨。

  而且,即使都是无词的古典音乐,不同的年龄也能体会到不同的滋味。比如三十多岁的时候,我慢慢走进马勒的世界,那时要喜欢上布鲁克纳很难。但是近两年我就非常喜欢他了。这都是岁月给予的东西。

  我至今依然是摇滚音乐、流行音乐的聆听者,但是古典音乐却占据了我越来越多的时间。记得多年以前,跟傅聪先生聊天,谈到莫扎特。我们都知道莫扎特的钢琴曲,要么小孩弹得好,要么老人弹得好;小孩天真纯粹,老人洗尽铅华。对于傅聪先生,莫扎特就是他晚年的陪伴,在他生命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有人曾经说,莫扎特一生中创作的乐曲,哪怕是让你抄谱子,一天八小时,到他去世的那个年纪,你也抄不完。所以莫扎特和他的音乐,都是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

  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们在节目中邀请到英国一位音乐教授,围绕开幕式音乐作讲解。他说了一句让我非常难忘的话:“音乐,比你的新闻更真实地纪录了我们的时代。”

  确实,由于种种原因,今天的新闻未必能够为明天提供准确的历史,或者扭曲,或者留白。而音乐却是回忆中不可磨灭的纪念碑。年岁大些的人,也许听到《祝酒歌》就会想到“打倒四人帮”;听到《乡恋》就会想到青涩的青年时光;我们听到“二十年后再相会”,就会想起自己的大学时代……音乐从来不骗人,它是最真实的。

  而古典音乐的真实,就是把那些一百年前、二百年前、三百年前的伟大而孤独的心灵,情感的冲突和情绪的起伏,原原本本呈现在你的面前,丝毫不加掩饰。这一点,文字是做不到的,即使是写私人日记,你也不会将最真实的想法完全表达出来。所以,最优秀的音乐家也是最杰出的“心灵密码破译者”。这份“真”,在当下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简直太珍贵了!

  最重要的命题是“拯救”和“希望”

  文化作品的意义是什么?当然可以揭露假、恶、丑,这没问题,但最重要的命题是给人希望,归根到底是要拯救心灵。从这个角度来说,在所有的文化作品类型当中,音乐又是给人希望最多的。因为音乐里有绝望,有痛苦,有沉沦,有挣扎,但是到最后,尤其是贝多芬等,经历了诸多波折后,一定给你一个希望。

  很多年前,我在节目中采访指挥家陈佐煌,他谈到一段“文革”时期的经历。那时他在一个很闭塞的山沟里插队,有一天,翻山越岭,要去另外一个知青点。走在半路上,突然听到远方依稀传来了广播体操的音乐,他一屁股坐到山顶上号啕大哭起来,因为他已经太久太久没听到过音乐了。即使是广播体操的旋律,也让他感受到一种久违的美。

  我自己最初和古典音乐结缘是柴可夫斯基。我上大学的时候,学校广播站总放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名字是我后来才知道的,但旋律从那时起已经融入血液当中,那就是给人以希望的旋律。虽然柴可夫斯基不是我现在最喜欢的,但我最感谢他,是他把我带进古典音乐的世界,他的音乐太美了。

  就在我喜欢上他的音乐之后,第二年过生日,我夫人在东单外文书店给我买了一套穆拉文斯基指挥的《柴可夫斯基:第四、五、六交响曲》,两张CD,如果我没有记错,当时花了二百六十块钱,对于我们是天价。那时我们俩的工资只比这个数字略多一点,1995年。

  再到后来,喜欢的就很多了,比如《博伊伦之歌》,也有人翻译成《布兰诗歌》。

  它是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创作的一部大型合唱,灵感来自阿尔卑斯山谷里的一座博伊伦修道院里发掘出来的二百多首修道士们写的诗歌,那些诗歌大约创作于中世纪,有的是拉丁文,有的是古德文,充满爱情的幻想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在那样一个禁欲的时代,这些诗歌是惊世骇俗的,是一种对人性解放的渴望。而根据其中二十四首诗歌创作的《博伊伦之歌》诞生于1937年,德国正处在纳粹控制之下,是最黑暗的时期,人们通过音乐表达挣脱束缚的愿望,和数百年前一样,想要寻找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博伊伦之歌》被用作怀念迈克尔·杰克逊的MV开场音乐,他去世后曾经无数次播放,成为被全世界乐迷都记住的一段旋律。最古典的乐章,和最摇滚的画面配合在一起,却再恰当不过。摇滚性、现代性、戏剧性、悬念、人性、冲突……是古典音乐天然具备的一切。

  大约十七八年前,有一天,我和一帮朋友浩浩荡荡去天津八里台淘碟。现在有了互联网,淘碟已经成为一种奢侈行为了。那天我们淘到一张马斯卡奈《乡村骑士》间奏曲,在回北京的车上放,就是姜文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配乐。我的一位同事,现在是《新闻周刊》的制片人,突然让大家别说话,特别专注地听,听得泪流满面。从第二天开始,他的手机铃声就换成了这首曲子,直到今天。他说,他在这首曲子里听到了至美,仿佛让自己的灵魂洗了个澡。

  所以,如果不去发现和享受音乐,将会错失多少美好啊!总有一些时候,当我们听到一段旋律,会感慨世界也不是那么糟糕。

  我一直认为人生只有5%的快乐和5%的痛苦,剩下90%都是平淡。在最幸福和最痛苦的时候,音乐的作用并不明显。比如结婚,有几个人结完婚还记得婚礼上放的是什么曲目,他只记得交换戒指;又比如人生遭遇巨大痛苦的时候,音乐恐怕也消失了,只有当你慢慢要走出痛苦的时候,音乐才重新出现在你的生活中。

  那么在其余90%的平淡的日子里,怎样才能多一些幸福和平静,音乐在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它不一定每天都让你激动得起一身鸡皮疙瘩,感动得泪水滂沱,但它能让你平淡的日子变得有滋有味,而且能够以一种很开阔的心境去面对很多事情,能够看开、放下。这就是音乐的功德无量之处。

  莎士比亚在他的剧作里有一句话:“乞丐的身上也有几件没用的东西。”这句话写得很棒。按道理,乞丐除了为生存而奔波,已经别无选择,但是他们兜里却还有几件“没用的东西”,是他的趣味,是他的爱好。如果没有这些趣味和爱好的支撑,人生多无聊啊!

  没有信仰的时候,音乐也是信仰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白岩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