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下五千年历史真貌_心缘【完结】(97)

  萧衍在全国大举兴佛,广建佛寺。他还提倡礼仪,为了让子孙能在太平时期多读些书,他命人编写了《千字文》,这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儿童启蒙识字课本,比唐代出现的《百家姓》和宋代编写的《三字经》还早。

  * 萧梁的灭亡

  547年,东魏大将侯景因与掌权的高澄发生矛盾,表示愿献所据河南十三州之地降梁。梁武帝贪图利益,派萧渊明率大军北上接应侯景,结果被东魏在彭城打得大败,萧渊明被俘。

  高澄为挑起侯景与梁朝的矛盾,表示愿与梁重新通好。梁武帝同意通好,并答应以侯景交换萧渊明。侯景走投无路,于548年八月反于寿阳。侯景渡江,很快攻下建康石头城和东府城,但萧衍所住的台城却一时攻不下。以后,台城在久围之下,粮食断绝,饿死者十之八九,能作战的只有四千多人。次年三月,侯景攻入台城,萧衍被困而死。

  萧衍死后,侯景立太子萧纲为傀儡皇帝。侯景虽然攻下了建康,但却遇到了梁军和萧氏其他势力的强烈抵抗。萧衍第七子、湘东王萧绎派大将王僧辩东讨,连败侯景,并乘胜东下。梁高要太守陈霸先也从广州率兵北上。侯景见形势不利,急于称帝,于是废萧纲,立梁豫章王萧栋为帝。不久又废萧栋自立,改国号汉,大杀萧衍子孙。552年,王僧辩、陈霸先攻下建康。侯景企图逃胞,被部下所杀。

  侯景之乱是南朝历史的一个转折点。战乱后,南朝在长江下游以北的土地,尽为东魏、北齐所占;汉中及长江中游以北的土地,尽归西魏所有。残暴的侯景军在江东地区烧杀抢掠,社会经济遭到很大破坏,从此,南朝的力量更衰弱了。

  在侯景被灭的同年,萧绎在江陵称帝,同时,其弟萧纪也在成都称帝。次年萧纪发兵攻江陵,兵败被杀。西魏乘机攻陷成都,占有益州。

  梁元帝萧绎即位第三年,其侄萧詧勾结西魏攻陷江陵,杀了萧绎。江陵陷后,陈霸先、王僧辩立萧绎第九子萧方智,称梁王于建康。次年,萧詧在江陵称帝,建立后梁(555年~587年),实际上是西魏控制的傀儡。

  北齐又立萧渊明为帝,王僧辩与北齐勾结,迎萧渊明回建康。陈霸先乘机起兵,杀王僧辩,仍立萧方智为帝,梁朝政权落入陈霸先手中。557年(陈永定元年),陈霸先废萧方智,自立为帝,国号陈。梁亡。

  * 南朝之陈的兴亡(557年—588年)

  陈朝的建立者陈霸先,吴兴郡长城(浙江长兴)人,出身寒微。侯景之乱爆发后,陈霸先在岭南起兵讨伐侯景,逐步取得了权位。陈建国时,萧詧占有江陵,萧勃占据岭南,一些新兴起的土豪还各据一方。以后,陈文帝用笼络和征伐兼用的办法,相继消灭许多割据势力。

  陈朝在文帝和宣帝时期,政治情况较梁末有所改善,江南经济逐渐得到了恢复。573年(太建五年),陈将吴明彻乘北齐大乱之机北伐,攻占了吕梁(江苏杏讷南)和寿阳,一度占有淮、泗之地。北周灭北齐后,吴明彻再次北伐,在进攻彭城的战斗中失败被俘,陈军主力覆灭,南朝的力量更衰弱了。

  583年,后主陈叔宝继位,荒淫无道,不理政务,并且大修宫室,耗费了大量钱财,使经济又遭破坏。这时北方的隋朝已经强大起来,588年,隋军大举南下,攻入建康,俘虏了后主,陈朝灭亡。

  北朝之广泛兴佛

  北朝各代均笃信佛教,北魏拓跋氏从道武帝开始就信奉佛教。道武帝本人喜欢看佛经,每次见到沙门都要行礼。明元帝则在都城的四方建立佛像,并令沙门开导民俗。

  不过,魏太武帝却在太延四年三月,令五十岁以下的沙门一概还俗;后又听信崔浩谗言,下令杀尽长安及各地沙门,并焚毁经像,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灭佛。史书记载,“后魏时,太武帝四征长安,以沙门多违佛律,群聚秽乱,乃诏有司,尽坑杀之,焚破佛像,长安僧徒,一时殊灭。自余征镇,豫闻诏书,之匿得免者十一二。”但太武帝因为灭佛而不得善终,45岁时为宦官所害。

  除了太武帝以外,北魏诸帝都是信佛的。文成帝时,下令重兴佛教,准许诸州城郡县于众居处各建寺一所,并允许平民出家,寺塔经像渐渐修复。献文帝继位后,在宫中建寺习禅。到孝文帝太和元年,平城即有僧尼二千余人,各地僧尼达七万七千二百五十八人。到北魏末年,各地僧尼多达二百万余人;而位于平城的佛寺约有100所,各地合共6478所,洛阳中已有1376所,各地寺庙达三万余所(见《释老志》和《洛阳伽蓝记》)。

  北魏至孝静帝后,分裂成东西二魏,继承东魏的是北齐帝室,文宣帝曾派遣高僧法常入内庭讲经,之后北齐诸帝,多半好佛,邺都内的大寺约有4000所,僧尼近80000人,全境寺院有四万余所,僧尼二百余万人。

  继承西魏的是北周王朝,明帝时建陟岵、陟屺二寺,至武帝时又有灭佛之事,至宣帝时才渐次回复旧貌,至静帝时全国恢复佛道二教,重立佛像及天尊像,使佛教全面复兴。

  北朝时佛寺建筑盛极一时,如《洛阳伽蓝记》序中指“招提栉比,宝塔骈罗”,当北魏道武帝接受佛教时,便于天兴六年在首都平城“作五级浮屠,耆阇崛山及须弥山殿,加以绘饰。”后来献文帝又于皇兴元年在平城起永宁寺,构七级浮图,高三百余尺,基架博敞。孝文帝在迁都洛阳后,更大力营造寺塔,洛阳一地就有一千余寺,其中以永宁寺、瑶光寺、景乐寺、法云寺、皇舅寺与祇洹精舍较著名。

  北朝之北魏的兴亡

  * 北魏的建立

  北魏是由鲜卑族的拓跋部落建立的。拓跋部最初在东北大兴安岭北端东麓一带活动,过着游牧生活。西晋末年,拓跋部分为三部。

  307年,猗卢统摄三部,有骑士四十余万。猗卢因帮助西晋抗击匈奴的刘聪和羯人石勒,被西晋封为代王。316年,猗卢被杀。从此,拓跋部落分裂,又陷于纷乱之中。

  338年,什翼犍继代王位。拓跋部“始置百官,分掌众职”,国家机构逐步完备。什翼犍频繁的对外進行征伐,虏掠了数以百万计的牲畜和人口,势力逐渐壮大。376年,前秦苻坚征服了拓跋部,什翼犍被杀,部落离散,余众被分为二部。

  386年,什翼健的孙子拓跋珪乘前秦瓦解之际,在盛乐称代王,重建代国。同年,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 统一北方

  拓跋珪建立北魏后,推行屯田制度,发展农业,国力日益强盛。395年,他大败后燕军队,接着攻占信都(河北冀县)、中山(河北定县)、邺(河北临漳)等地。

  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山西大同)。北魏在征服中原过程中,任用汉族地主为官,许多著名汉族豪强都成了拓跋珪的得力谋士。

  元帝拓跋嗣(409年~423年)即位初,继续任用有能力的汉人,并给他们高官要职。他们帮助出谋划策,制定政治、礼仪、法律制度,使北魏逐渐巩固和强盛起来。后来,山东、河北的著名士族豪强也都归附了北魏。

  到太武帝拓跋焘(424年~451年)即位时,十六国后期的各个政权,经过互相吞并,只剩下北凉、北燕、夏和西秦了。经过征战,到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