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朝定居指南_森林鹿【完结】(55)

  “叉手”在唐、五代、宋都是很流行很常见的礼节,行起来简单,而恭敬意味又很浓,可谓方便足料廉宜碗大······咳,想当年柳宗元被贬到永州的时候,谨小慎微怕再犯错误,于是“入郡腰恒折,逢人手尽叉”。敦煌变文里也有“舜子叉手启阿娘”的句子,总之与人交往的时候保持这个姿势是比较安全的。

  好啦,平民百姓日常用到的各种礼节,我们讲得差不多了。现在回到开头说的上朝那段,既然唐朝人上朝不对皇帝“三跪九叩”,那么应该怎样行礼呢?

  首先要说“三跪九叩”这个礼节出现的时间很晚,有说是到了清朝才见记载。中古时代最隆重的拜君礼仪,以“再拜稽首”为主,唐朝的更加有特色,是在两次“再拜”之间,加入一段“舞蹈”。

  “上朝”有很多种类型,比如元旦、冬至的大朝会、每月初一十五的“朔望朝”、每日或者隔三五天来一次的“常朝”、接见外国使团的朝会、接受皇太子拜见的朝会、封爵授高官的朝会等,哪种和哪种的礼仪都不完全一样,参加朝会的君臣穿戴的服饰、演奏的音乐等也不一样,这些烦琐的事想想都让人头大,所以才有礼部等机构里的一群官员专门负责弄这些。

  咱们就拿最隆重的新年元旦大朝会来说吧,作为一个在京的官员,您有幸(必须)参加这种大场面,再加上程序不熟(或者说完全不懂),心情想必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吧?那么牢记两个秘诀,可以帮助您安全度过“第一次”。

  第一,朝会进行时,一直会有官员站在阶下高声指挥大臣们行礼,这个官员的职位是“典仪”,还有帮助他扬声喊叫的“赞者”,您要时刻注意听他们的号令。他们喊“趋”,您就跟在别人身后弯腰拱手小步快走;他们喊“脱舄”,您要把自己脚上的鞋脱掉;喊“解剑”,您就把身上朝服腰间挂着的剑解下来;喊“俛伏”,您要双膝跪倒趴地;喊“兴”的意思是可以站起来了······

  第二,紧盯着站在您前面的官员,亦步亦趋,人家做啥你也做啥,这样最稳妥。比如典仪喊了一声“再拜”,您可能就晕了,知道“再”是“两次”的意思,但不知道这里的“拜”是哪一种拜。拜手?顿首?还是稽首?那就赶紧看着前面那老兄,见他双膝跪下,举手过头,往前拱落至地——这应该是稽首了,您也得加快速度,争取和大家同时叩头落地,动作不要迟慢得太明显,否则小心被御史弹劾“朝仪不整”什么的。

  稽首至地,别人都老老实实叩头就行了,您就苦命一点儿,不但要拗着脖子磕头,还得斜着眼偷瞄左右,见别人起身,您也要爬起来,然后再一次······跪地拱手叩头,再行一遍“稽首”礼,要不怎么叫“再拜”呢。

  这一遍拜完,大臣们爬起来站好,当朝的宰相之一“侍中”(三省之一门下省首长)要上前到皇帝那里接受诏旨,然后回来走到官员们的东北位置,面朝西,大声宣布“有制”(皇上有旨)。

  这时候您一看官员们又开始下跪行礼了,得,又是一次“再拜”。折腾完了,侍中才宣布刚从皇帝那里领受的旨意,说的是什么呢?“履新之庆,与公等同之。”(新的一年来到了,我和大家一起庆贺。)

  就说这一句话,你们这些官员又开始折腾“再拜”啦!这回稽首两次还不算完,等您爬起来,发现庄严神圣金碧辉煌的大明宫含元殿上,开始了一番······天魔乱舞的景象······

  我说您,不要傻呆呆站着呀!御座上那个天子正注视着你们呢,大过年的,各位官员都在比谁跳舞跳得卖力,争取给皇帝陛下留个好印象,您僵立着卖呆是不想干了?您说不知道该怎么跳?老办法,紧跟着前面那个官员同事,他扬臂您也扬臂,他跺脚您也跺脚,人家来个原地转体1080度,您至少得跟着转个720度吧?

  光跳舞还不成,大家挥胳膊蹬腿地扬尘舞蹈一番,又同声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随后又一次“再拜”,稽首两次,把欢庆气氛推向高潮,这才算结束了一年里最隆重的一次拜君礼,侍中也才能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

  这个对着皇帝跳舞的“蹈舞”“舞蹈”“拜舞”礼呢,其实也不是上古中原文化流传下来的礼俗,而是跟“五胡乱华”后北方游牧民的风俗有那么点儿不远不近的关系。北朝各个宫廷里都有君臣在朝会上起舞庆贺的记载,游牧民族的感情比较外露奔放嘛……不过“舞蹈”作为大臣对皇帝行的礼第一次见诸史书,是在隋朝,到了唐朝就大大盛行,然后宋朝也还沿袭着,不仅是元旦大朝,凡是要表达激动兴奋情绪的时候,大臣都要对着皇帝开跳,而且一般是边跳舞边叩头边喊万岁,难度还不小呢。

  中原汉人都被感染得热情奔放到这程度了,游牧民族一看,也不甘示弱。你们不是对着天可汗老大跳舞嘛,不稀罕了,我们不但跳舞,还要行“捧足嗅靴”礼。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