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说聊斋_马瑞芳【完结】(46)

  (像这样人死了变成鬼还要维护夫权的故事充斥着陈腐的封建气息,这是封建制度下男权意识的集中体现。它表现了作者蒲松龄思想上的局限。但蒲松龄作为一个天才作家,他在另一些鬼故事中揭示了科举的黑暗,表现出了思想的进步性。他把现实生活中的学府变了形放到阴曹地府的背景下。在这样的故事中,他揭示了怎样的猫腻呢)

  而蒲松龄他在科举路上拼搏了一辈子,他非常熟悉学府,非常熟悉那些学官。他很知道咱们北京人所说的猫腻。鲁迅先生曾说过“讽刺的生命是真实”,蒲松龄有很多篇的作品写的都是读书人死了还为了功名来魂游。读书人为什么那么倒霉,为什么有才能的人就考不上?就是因为他们的命运掌握在那些表面上道貌岸然、骨子里男盗女娼的人手里面。掌握在不学无术道德极其底下的人手里面。《饿鬼》它写的是阴司但是很明显它是阳世的倒影,《饿鬼》他写的是这样一个人,它的主角是个邻邑儒学训导相当于县中学副校长。像这样的人他应该是培养人才爱护人才的,但是这位外号“饿鬼”的儒学训导他专门和学生作对,因为他前世就是个饿鬼。

  这里蒲松龄创造性地运用轮回观念,传统的轮回观念是说人今生作恶来世

  就变畜生,今生积德来世就有官路。蒲松龄反其道而行之,现在的学官上辈子都是饿鬼转世。这个训导上辈子叫马永,是个懒汉、坐吃山空,家产当尽,大家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饿鬼”。他穿的衣服用我们山东人的话来说叫“破八蔓儿”,在市面上怎么吃饭呢?抢东西吃,有个朱老头很可怜他,就给了他点钱教他做个小生意,但是他拿到钱又把它吃光了。又怕碰到这个朱老头他就跑到邻邑住在学宫里。天冷了,怎么取暖?把学宫供着的那些圣贤人的雕像拿的那个笏板,他们的那个帽子都是木版作的拿下来烧了取暖。被学官发现了要惩罚他,马永就表示我可以为先生生财。两个人一拍即和,怎么生财呢?

  演双簧,这个马永找到有钱的秀才上门要钱,不给钱,那把刀把自己割伤了然后去告状。这个学官再向他要钱。不给钱就按照学规处理,秀才降等、除名。这样作了几次引起了公愤,大家揭发。马永被抓起来打了四十大板,带枷示众死在监狱里。这就投胎了,投到朱某这个朱老头家里来作儿子。长大了无意之中看到一篇文章。到旅店里面看到墙要上帖了一篇文章叫《狗之性》,记住了。结果考试的时候瞎猫碰到死老鼠,偏偏就考这篇,就考中了。到了60岁的时候就做了这个儒学训导,成了前世和他狼狈为奸的学官的继承人。

  这个儒学训导前世是饿鬼投生在朱家,这是个谐音了,在狗身上做文章升了上去。蒲松龄真是嬉笑怒骂、冷嘲热讽,更丑恶的是这个儒学训导平时的表现,作了几年学官一个道义上的朋友没有,只要谁拿出钱立即他就像水鸭子一样嘎嘎的笑。你要是手里面没有钱,眼皮耷拉下来,睫毛把眼睛遮得严严实实就像不认识。见钱眼开这叫什么学官?这个理应庇护学子的学官把学生当成摇钱树把学府变成陷人坑。

  只要学生、秀才犯了点小小的错误,县官轻轻处罚,他必定狐假虎威,对学生敲骨吸髓就像对待盗贼一样,小说里面说酷掠若治盗贼(《饿鬼》),老师哪有这样对待学生的,最后被恨透他的那些学生捉弄他,你不是嫌自己老要染胡子么,那黑颜色染,学生偷偷的地把黑颜色换成红的,结果染了红胡子,变成名副其实的鬼样了,最后气得数个月就死了,永远去做饿鬼了。这就是一个学官,鬼话连篇,但是这确确实实是封建社会科举制度下学官的漫画像。

  (饿鬼转世就成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下的学官,学官前世都是饿鬼,饿鬼和恶鬼又是谐音,这真是冷嘲热讽,而在阴曹地府的背景下,蒲松龄更是把科举制度和藏污纳垢巧妙的画上了等号,离奇的鬼故事是怎样的做到了这一点的呢。)

  而《考弊司》是饿鬼的姐妹篇。它画的是学府,它写的是读书人在虚肚鬼王的管辖下怎么样生活。虚肚鬼王这个名字很有意思,虚肚,永远填不满。虚肚鬼王管理的这个地方叫考弊司,顾名思义考弊司是考察弊端的所在,但是它变成了一个藏污纳垢的地方,挂羊头卖狗肉,表面上一套宣传,背地里完全不一样,背道而驰。小说开头有个书生来找闻人生,跟他有个要求,说求您去给我讲个情,将什么情呢。说现在有一个考弊司,管着这些学生,它有一个很特殊的规定,就是凡是来觐见鬼王的秀才,每个人鬼王都要从他身上割一块髀肉。什么叫髀肉,大腿上割一块肉。

  这显然是个隐喻。割肉就是要钱,而这个秀才之所以来求这个闻人生,因为闻人生上一辈子是这个鬼王的爷爷。书生认为,怎么着你也得听爷爷的话,所以求闻人生去给他讲情。闻人生就到考弊司去了。到了司前边,先看到了高高大大的一个堂。立着两个石碑,上面写着像笆斗那么大的绿色的字。这边是孝悌忠信,这边是礼仪义廉耻,堂上一个大匾,考弊司。堂前面挂了两个很大的对联,上联——曰校曰序曰庠两字德行阴教化,下联——上士中士下士一堂礼乐鬼门生。什么意思,这幅对联连起来它是在标榜在宣传考弊司的责任。

  古代的学校夏代叫“校”,殷代叫“序”,周代叫庠,这些学校都是用德行,道德品性来教育学生。“上士中士下士”本来是周代的官名,后来用来指各个等级的读书人。这些读书人都是来向鬼王学习礼乐学习礼仪的。这幅对联看起来非常光明正大,标榜自己很正派,讲究道德就是讲究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广告,实际是什么货色,什么人在这儿活动,闻人生前世那个孙子是个什么模样。蒲松龄写得太精彩了。鬼王出来了,一头肮脏的卷发,前鸡胸后驼背,鼻孔撩天,嘴唇外倾,包不住牙齿。太丑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