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105)

  从史料记载看,陆淳任太子侍读并不是很受尊崇.当时顺宗身患重病,经过激烈的斗争,宦官与保守派集团立李纯为太子.王叔文集团预谋另立皇嗣的计划失败,因此,李纯对王叔文集团没什么好感.陆淳被改革派派去做太子侍读,原打算通过他对太子施加影响,但事与愿违,更引起李纯的反感.《旧唐书·陆淳传》以贬斥的笔调记述了这一过程:"时(韦)执谊得幸,顺宗寝疾,与王叔文等窃弄权柄.

  上(指李纯)在春宫,执谊惧,质已用事,故令质入侍,而潜伺上意,因用解.及质发言,上果怒曰:‘陛下令先生与寡人讲义,何得言他.’质惶惧而出."说明他与李纯的关系并不融洽.

  贞元二十一年九月十三日,柳宗元、刘禹锡等人被宪宗逐出朝廷,王叔文等人发动的永贞革新宣告失败.两天后,陆淳去世[注],门人私谥为文通先生.

  啖、赵二人的著作已经亡佚.陆淳的著作,今存有三种:《春秋集传纂例》10卷、《春秋集传辨疑》10卷及《春秋集传微旨》3卷.这与柳宗元说的陆淳有"《春秋集注》十篇、《辨疑》七篇、《微旨》二篇"不合.事实上,《春秋集注》即《纂例》,其他二书卷篇不合,当为后人传写割析而致.这三种书集中了啖、赵、陆三人的《春秋》学研究成果,并在啖助旧稿的基础上作一分为三处理而成的.据他在《春秋集传辨疑·凡例》中说:

  《集传》取舍三传之义,可入条例者于《纂例》诸篇言之备矣.其有随文解释,非例可举者,恐有疑难,故纂啖、赵之说,著《辨疑》.

  这就明白地说了《纂例》、《辨疑》是综合了啖、赵二人的研究成果,并加以扩大而成的.但其中也包含了陆淳个人的心得,书中多处标明"陆淳曰"即是明证.

  至于《春秋集传微旨》,则先列三传异同,参以啖、赵之说,而断其是非.他在自序中说:"其有事或反经而志协乎道,这虽近义而意实蕴奸,或本正而末邪,或始非而终是,"介于疑似之间者,并委曲发明,故曰微旨.可知这部书为陆淳自撰.

  但每条必称"淳闻于师曰",以示不忘本.总之,从三书来看,《纂例》以啖说为多,《辨疑》以赵说为多,而《微旨》则较多地保留了陆淳的观点.事实上,三人的观点大同小异,无法分述.而啖、陆二人的观点更为接近.下面就将三人的学术思想合在一起论述.

  二、论麟经别出胜义 疑三传释滞指迷

  在《春秋集传纂例》第1卷中,陆淳以8篇文字,比较详细地叙述了啖、赵及本人对《春秋》及《三传》的理解.这是他们学术观点的总结,也是他们著作的纲领.

  首先,孔子修《春秋》的用意究竟是什么?过去《左传》学者认为是为了"考其行事而正其典礼,以上遵周公之遗制,下以明将来之法",《公羊》学者认为是为了"将以黜周正鲁,变周之文,从先代之质",《谷梁》学者则认为是为了"明黜涉、著劝戒,成天下之事业,定天下之邪正,使夫善人劝焉,淫人惧焉".啖助却认为,三家之说都"未达乎《春秋》之大宗",因此不可能真正理解夫子作《春秋》的深刻用意.他认为,《春秋》之作,是为了"救时之弊,革礼之薄".他具体论证说:

  夏政忠,忠之弊野,殷人承之以敬;敬之弊鬼,周人承之以文;文之弊亻寒,救亻寒莫若以忠,复当从夏政.

  夏文化以"忠"为其特色,殷文化以"敬"为其特色,周文化以"文"为其特色.到了春秋时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表明以"周礼"为主要内容的周文化已失去了其应有的社会功能.因此,孔子作《春秋》,"以权辅正,以诚断礼",正是以"忠道原情"为本,不拘浮名,不尚猖介,从宜救乱,因时黜涉,或贵非礼勿动,或贵贞而不谅,进退抑扬,去华居实,所以说孔子作《春秋》是为了"救周之弊,革礼之薄".

  这样,啖助把前人的种种《春秋》宗旨说统统打倒.前人多认为《春秋》之旨在于复兴周礼,而啖助却强调《春秋》之作在于用夏政求周失.他说:.

  《春秋》参用二帝三王之法,以夏为本,不全守周典,理必然矣.

  啖助认为在这一认识上,杜预所言全失,而何休所说"变周之文,从先代之质",虽然话是说对了,但"用非其所",即不从"性情"上去说,却从"名位"上去说,这样,就没有把握关键所在.唤氏所说的关键之点,不是"改革爵列,损益礼乐",不是从外在的虚文出发,而在于"立忠为教,原情为本".

  所谓"立忠为教",是说孔子作《春秋》,在于树立"忠道"进行教化,所谓"原情为本",是说孔子所倡的"忠道"源于人的性情."原情",即分析人物的思想动机,将目的与手段分开,强调"权"、"宜",这样,对经文的阐释、对人物的评价比纯粹用事实、用效果、用"礼法"去衡量,要灵活得多,主观随意性也更大.阐释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评判标准及价值观任意发挥,寄托自己的政治主张,以旧瓶装新酒.这种一忠道原情"的分析方法,被啖助等人用于《春秋》学研究.如僖公二十八年"天王狩于河阳",左氏引用孔子的话批评晋文公"以臣召君,不可以训",陆淳《微旨》则说:"若原其自嫌之心,嘉其尊王之义,则晋侯请王以狩,忠亦至矣."这样,通过发挥历史人物的心理动机,宣传"尊王"的"忠道".所以陆淳说:"凡事不合常礼,而心可嘉者,皆以讳为善"[注].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