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132)

  二、眼底海阔天空 胸中春晴日午

  这两句话,是清乾隆时期,学者王植在《皇极经世全书解》中对邵雍的评语.

  结合前人所记述的其他有关史料来看,这一评价对邵雍是比较合适的.程颐在《邵雍节先生墓志铭》中说:"(邵雍)德气粹然,望之可知其贤.不事表衤暴,不设防畛,正而不谅,通而不汗,清明洞彻中外……群居燕饮,笑语终日,不取甚于人."(《明道文集》卷4)这是说,邵雍是一位道德高尚的贤者,为人正派,同人交往有其原则,同而不汗.他的头脑清醒,能洞察明暗,同时又是一个十分乐观的人.

  《墓志铭》还说他为人豁达、开朗,"接人无贵贱",不摆架子,平易近人.《宋史·道学传》称赞邵雍与人交谈时不讲他人的坏处,喜欢称道别人的长处,有人向其请教,则有问必答,从不盛气凌人,"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因此博得人们的好感,正派人士喜欢他的美德,不正派的人也能服其教化.人们认为,他的为人对洛阳一带的士风有着良好影响.

  史书和墓志铭对邵雍不免有溢美之词,但至少可以看出他确实具有很多优良品德和作风.

  邵雍初到洛阳时,家境十分清寒,虽然过着贫困的生活,仍然自有乐趣.只是因为他后来结交了一批达官贵人,受其资助,生活才变得优裕起来.但司马光等20余人为他购置的园宅,规模并不很大,他"岁时耕稼,仅给衣食.名其居日安乐窝."(《宋史·道学传》)当然,既称"安乐窝",可能收入不止仅给衣食,至少是比较优裕.不过,这只是他死前六七年的事.邵雍的晚年,就是在这样的生活中度过的.在这样的条件下,他觉得十分满足,如他在《击壤集》的《后园即事》中说:

  "太平身老复何优,景爱家园自在游,几树绿杨阴作合,数声幽鸟语方休.竹侵旧径高低迸,水满春渠左右流,借问主人何似乐,答云殊不异封侯."因此将自己的园宅称为"安乐窝",又自号"安乐先生".这说明他不但不以做官为荣,而且不谋取功利的态度.

  这位安乐先生,在生活上十分安闲自在,"旦则焚香燕坐,脯时酌酒三四瓯,微薰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同上)别有一番情趣.于春秋时节,出游城中,风雨时不出门,出游时乘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喜欢到哪就到哪,行无定所,无拘无泥.由于他在洛阳结交了很多文人儒土、官僚学者,并在这些人之中享有声誉,受到"雅敬",当他乘坐的小车出现,"士大夫家识其车音,争相迎候",无论童孺家仆,都欢喜地说:"吾家先生至也."又据《宋人轶事》说:邵雍每当"天色温凉之时,乘安车,驾黄牛,出游于诸王公家,其来,各置安乐窝一所,先生将至其家,无老少妇女良贱,咸迓于门,争前问劳,凡其家父姑妯娌婢妾有争竞,经时不决者,自陈于前.先生逐一为分别之,人人皆得其欢心.餍饫数日.复游一家,月余乃归."由此可知邵雍的人缘之美.据说当时有十余家为他准备了像"安乐窝"一样的住所,随时接待他的到来,名曰"行窝".邵雍去世后,有人写挽词云:"春风秋月嬉游处,冷落行窝十二家",自此以后,这十二家人就失去了一位十分逗人喜爱的客人,他们对邵雍的逝世感到非常惋惜.

  从表面上看,邵雍是一位十分乐观、随和,与世无争,不求荣利,安时顺处的人.但若从更深层的情况来看他对世事人生的态度,却又另有情由.作为一个思想深邃的思想家,他对历史、对社会、人生乃至宇宙万物都有更深刻的观察与思考.

  他对当时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之复杂性更有比较透彻的了解.因此,对自己应该怎样立身处世,自有一套人生态度.邵雍之所以不求名利,与世无争,能够安时顺处,自寻乐趣,是因他从历史和现实中,看到了许多阴暗面,因而奉行了一套以保全自己为要的处世哲学.关于这一层,可从《击攘集》的诗篇中看得明白.如《安乐窝中吟》组诗中的第一首云:"安乐窝中职分修,分修之外更何求?"第四首有云:

  "安乐窝中万户侯,良辰美景忍虚留."他的职分就是在安乐窝中写作《皇极经世》

  和看花、饮酒、赋诗.于外一切,皆无兴趣.

  自号"安乐先生"的邵雍,与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大不相同,他不恣意行乐和狂放不羁,而是适可而止,很有节制.在饮食方面,只是每日哺时(申时)饮酒三四瓯,微薰即止.他说:"酌有浅深存燮理,饮无多少系经纶,莫道山翁拙于用,也能康济自家身."又有诗云:"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安乐窝中吟》第十一首)."饮酒莫教成酩酊,赏花慎勿至离技"(同上).朱熹对此有看法说:"康节凡事只到半中央便止,如‘看花切勿看离技’是也".有学生问朱熹:"如此则与张子房之学相近."朱熹说:"因是,康节固有三诗称赞子房."这说明邵雍只是求乐,而不是享乐主义者,只是对人生采取达观态度,故而能够自待其乐.他还有诗写道:"美誉既多须有患,清欢虽剩日无忧",这也说明他为什么不重名位,能够清虚自守.邵雍的处世态度的确受张良之影响,难怪朱熹说他"有个自私自利之意"(《朱子语类》卷100).邵雍曾在《张子房吟》中称赞张良是一个"善始又善终"的人,这就是一证.由于他既不参加政治活动,但又善于同一些上层人物融洽相处,当时的著名大臣有诗说:"先生不是闭关人,高趣逍遥混世尘."(《邵子全书》卷20).这无疑是道家"和其光,同其尘"的处世态度.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