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193)

  叶适不仅坚决主张抵抗金国统治势力的南侵,而且还亲自参加了抗金的实际斗争,并为此建立了功绩.对于如何抵抗金军,收复故疆,在叶适的思想中早已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意见和办法,如他在《上孝宗皇帝札子》中说:"今日人臣之所当为陛下建明者一大事而已:二陵之仇未报,故疆之半未复."(《水心文集》卷1)对这件大事,历光宗、宁宗札他都不断提出,如《上宁宗札子》中说:一陛下当申命大臣,先虑预筹,思振积耻,恢复祖业."(同上)他从主战派的立场出发,严厉地抨击了各种各样的主和论调和不切实际的空谈,批判了北宋末年以来的主和误国议论及其危害,特别谴责了秦桧,汤思退等人"撤守弃地,开门纳敌",排斥打击主战派的罪行.在札子中,叶适也批评了那些不切实际和畏缩保守的种种议论.如:

  "为奇谋密划者"的"乘机待时"论,"忠义决策者"的"亲征迁都"论,"沉深远虑者"的"固本自治"论,"高谈性命者"的"功业可略"论等等错误论调.如前所述,叶适认为,要恢复故业,必先改良内政,最切要的是减轻人民负担,调整内部的阶级关系,防止内部动乱.

  在上述方针指导下,叶适既反对无准备的冒进,又不主张依靠宋军以单纯的军事行动去硬拼,他主张依靠人民力量,层层设防,步步推进,去达到驱逐金军,规复故疆的目的.在韩囗胄冒然出伐之前,叶适就对他提出了详细的建议:

  请先择濒淮沿汉数十州郡,牢作家计,州以万家为率,国家大捐缗钱二千万,为之立庐舍,具牛种,置器仗.耕织之外,课习战射.计一州有二万人胜兵.三数年间,家计完实,事艺精熟,二十万人声势联合,心力齐同;敌虽百万,不敢轻挠,如其送死,则长弓劲矢,倚堑以待.当是时,……河南可复;既复之后,于已得之地更作一重.气壮志强,实力足恃,虽无大战,敌自消缩."(《宋元学案》卷54《水心学案》)

  韩囗胄急于求功,不听叶适的建议,单纯依靠不堪一击的宋军去与敌人硬拼,结果劳师糜饷,溃败而归,不但白白丢送了很多将士的性命,而且使江浙一带的人民再一次遭受了极大的苦难.

  在叶适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节制江北诸州的任期内,初步实践了他的抗金计策,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据《宋史》本传记载,"及金兵大入,一日,有二骑军旗若将渡者.难民仓皇,争斫舟缆,覆溺者众,建康震动".叶适为了安定人心,先采用了出奇制胜的策略,招募了民间精壮二百余人,与"民兵"配合,偷袭敌营.在这次战斗中,由于叶适布置得宜,指挥得当,击退了金兵对和州的围攻,接着又指挥所属宋军分路追击,所向皆捷.叶适所指挥的抗金将士,不向老百姓摊派粮饷,不惊扰百姓,对逃难渡江的难民"渡江有舟,次止有寺,给钱米,其来如归"(《宋史》本传).击退金兵之后,叶适被提升为宝文阁待制,兼江淮制置使.

  此后,他又以实行屯田,建立堡坞的办法来巩固边防.

  经过金兵骚扰的淮北地区,群众惊散,日不自保,没有安全保障.叶适任江谁制置使期间"于墟落数十里内,依山水险要建立保坞40余处,使居民复业自守,春夏之时出去种地,秋冬时节入堡.此外,他又在沿江一带择地形建立了3个大堡:

  "石跋则屏蔽采石,定山则屏蔽靖安,瓜步则屏蔽东阳、下蜀,西护栗阳,东连仪真,缓急应授,首尾联络,东西三百里,南北三四十里"(同上)连成一气,实行大区域联防."每堡以二千家为率,敖之习射,无事则戍.以五百人一将,有警则征募新兵及抽摘诸州禁军二千人,并堡内居民,通为四千五百人."(同上)实行有组织的军民联防.建立堡坞实行屯田和军民联防,在当时的江,淮地区确实很有必要,照叶适的意见,建成堡坞可获四利,其大意是;"敌在北岸,共长江之险,而我有堡坞以为声援,则敌不敢窥江而土气自倍,战舰亦可策勋.和、滁、真、六合等城或有退遁,我有坞堡全力助其袭逐.或过其前,或尾其后,制胜必矣.此所谓用力寡而收功博也."(同上)三大堡建成之后,流散的百姓逐渐回来,这说明叶适的办法的确很好,并且收到了实际的效果.

  可惜的是在叶适的计划尚未得到全部实行的时候,于宋宁宗开禧三年(1207年),韩囗胄获罪被诛,本来是韩囗胄一党的中丞雷孝友,反而弹劾叶适的附合韩囗胄用兵,朝廷以此罪名追削辛弃疾等主战人士官职,叶适也被夺去官职.此次事件,是叶适一生的转折点.从淳熙五年中进士,到开禧三年夺职的29年间,是他学业已成,从事政治活动的时期,从开禧三年到他去世的16年间,是叶适回到故乡永嘉从事讲学和整理著述的时期.因为叶适晚年住在永嘉城外的水心村从事讲学活动,所以人们称他为"水心先生".《宋元学案》,为他立有《水心学案》记述了他的思想和生平事迹.

  二、提倡改良 重视物质生活利益

  叶适是我国南宋时期的进步思想家,在他的学术思想中,特别重视对实际问题的研究.他和陈亮一样,都十分重视实际功效、实际利益,反对空谈和玄思.在政治思想方面,他通过对各个时代的历史考察,认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都有其不同的政治理论和主张,泥古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例如,他认为春秋以前行"井田","封建",秦汉以后行郡县,都是由不同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古时天下分为许多国家,土地为国家所有,所以井田可行,井田与封建"相待而行",封建既废,井田亦不能独行.在宋代,井田早已成了一湮淤绝灭"的陈迹,谁也无法再使井田制重新恢复.所以他说:"治后世之天下,而求无失于古人之意,盖必有说,非区区陈迹所能干也".(《习学记言》)这就是说治理今日之天下,决不可从已往的事中求得解决办法.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