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李鸿章传_张梅煊【完结】(14)

  事后,法国联合美、英、俄、德等多国向清政府提出抗议,各国军舰聚集于天津和烟台,进行武力恐吓。在剿捻成功之后,清廷因为曾国藩的赫赫军功,同时也是惧他坐大地方,就以裭夺兵权、明提暗抑之手段,将他直接调来中枢,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天津教案一发,朝廷即派曾氏前去处理。曾国藩深知,此事事关洋人,干系十分重大。临行前,他甚至给儿子写好了遗书,并买好一口楠木棺材,准备以死赴任。曾国藩这一生,自杀多次,多次写过遗书。也许,这是曾国藩内心深处的那种强烈的悲观主义色彩的体现。在处理天津教案过程中,曾国藩迫于洋人的压力,先后逮捕了 80 多人,其中定为死罪的20 人,流放的 25 人。还把天津知县刘杰、知府张光藻革职充军。一时间,舆论哗然,纷纷指责曾国藩“卖国求荣”,“为洋人献媚”。曾国藩面对内外压力,支撑不住,希望朝廷另请高明。

  事实上,自天津教案发生之后,李鸿章一直在观望曾国藩的处理方式。说实话,他对曾国藩的做法也是不甚满意。恰在这时,李鸿章忽然接到诏令,让他火速带兵到京畿一带备战,并任命他为直隶总督以接替曾国藩。李鸿章马上渡过黄河,到达直隶边境,但是他并不急于马上去天津接任。他给清廷写信说,淮军只能在直隶边境驻扎,如果离北京、天津太近,容易引起列强的疑心,引发战争。他到达保定之后,又给曾国藩写信说,自己的肝病复发,需要调养一段时间。李鸿章把自己处在一个可进可退的位置,并不去理会曾国藩的烦恼。这时候的李鸿章,在官场使用手段谋略,远远超过自己的老师。这也应验了曾国藩当年对李鸿章的评价。当年,提到对李鸿章未来的展望,曾国藩曾对李瀚章说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话。

  李鸿章在奏折中明确提出,第一,说教堂拐卖儿童、挖心肝、挖眼并没有确凿的证据。第二,崇厚平时对外国人献媚的行为早就深深引起了百姓的不满,所以此事是个导火索。第三,丰大业开枪射的朝廷命官,也是罪不可赦。第四,群众仅打死 20 个洋人。可见中外双方各有不是。所以处理时应本着和平解决的原则,一是必须捉拿凶手,一个是应当赔钱。但是,赔钱一定要有限度,更不能以割地为要挟。李鸿章在奏折上还说,如果我方在于情于理都站得住脚的原则下妥善处理之后,洋人还敢无理取闹,我们就和他们决一死战。李鸿章和外国人巧妙周旋,据理力争。他通过谈判,把死刑犯人数减少了4 名。有人提出火烧望海楼的主谋是陈国瑞,李鸿章多方努力,保住了他。此外,协助办理教案的丁日昌,偷偷用大牢里的死刑犯换出了真正的反洋教领袖。据说,这也是李鸿章授意所为。李鸿章还筹集各方面的捐助并和曾国藩拿出自己的积蓄,总共凑了 2 万两银子,送给张光藻和刘杰,算是对他们经济上的一点补偿。

  李鸿章后来给曾国藩写信说,和洋人交往,不妨稍微用一点“痞子腔”,不要轻易用死来逃避责任。说起“痞子腔”,还有一个故事。李鸿章在接办教案前,曾国藩问他,去天津之后会经常和洋人打交道,你准备用什么方式和洋人交往呢?李鸿章回答说,和洋人交往,我不妨就用点“痞子腔”(安徽话,就是耍一点青皮流氓的手段)。曾国藩劝慰道,我认为,洋人也是人,你和洋人交往还是应该笃信一个“诚”字,以诚待人。李鸿章总结多年和洋人交往的体会,好像并没有听从老师的话。

  1872 年 3 月 12 日,曾国藩因病去世。临死前,他对“天津教案”一事的处理悔恨交加,自责不已。曾国藩一辈子都讲究处事原则,讲究品德和修行的重要性,未料到自己晚节不保,心中的苦楚可想而知。李鸿章闻讯悲痛不已,热泪盈眶,他提笔写下挽联:

  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

  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天津教案之后,李鸿章开始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他在这个位子上整整坐了25年。在这 25 年的时间里,李鸿章开始了他的多方面的活动。其中包括政治活动、洋务运动,军事活动和主理清朝的外交事务。

  第四章 洋务兴邦经济之道场

  4.1节 兴办军工企业

  李鸿章初次来到上海租界时,被租界那种种不同于京城的繁华所吸引。那异域风格的场所,那高大雄伟的建筑,又让李鸿章隐隐约约感受到了一种压力。洋人在领事馆内还养了很多动物,有牛、马、羊鹿,还有很多鸟。这些体形高大的动物悠闲的在馆内散步,神情举止也好似那些高傲的洋人。街上不时有身穿西式长裙的女士走过,她们举止优雅的神态和外国小孩灿烂的笑容,都使李鸿章强烈感觉到西方人生活的富足悠闲。此后,李鸿章多次考察比较中国和外国的情况,终于得出了中国如果想自立于世界列强之间,必须先“富”而后才能“强”的结论。

  李鸿章立志于经办“洋务”。后来被史家称为“洋务运动”许多轰轰烈烈的事件,都与他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他的很多活动和功绩,成为“洋务运动”中最重要的部分。“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 60 年代。由于太平天国的崛起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一些有远见卓识之人提出了学习西方先进事务的主张。他们虽然出身、地位不同,但是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在学习西方的同时,不摒弃中国的固有传统。在朝廷内部,也有一些大臣投入了“洋务运动”。其中,较有名气的有奕、文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等。这些倡导“洋务运动”的人,在近代史上被称为“洋务派”。李鸿章自从知道“利器”的妙用之后,就开始购买洋人的武器,可是买来的武器又贵又不够使用。于是,李鸿章产生了建立中国自己的军工企业的强烈愿望。而且他认为,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一大批相应的军工人才。“才大心细”的李鸿章曾算过一笔账:一发英国的普通炮弹在市场上要卖到30两银子,1万发铜帽子弹要卖到19两银子。大清国凭什么要把白花花的银子给了洋人?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