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海权论 _[美]A·T马汉【完结】(49)

  因此,如果上述形势完全形成,它也不会是史无前例的。不过,它和昔日的情景相比明显地多了几分不祥之兆,因为现今的国家间竞争远比1860年以前激烈。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是德国自1870年以来由一个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造成的。今天的敌对和以前一样,也是由海洋而起,而海洋正是美国及其他海上国家的边疆。这个世界久已习惯于由一个海军强国起着支配作用,并且毫不含糊地将这个国家和英国这个名称连在了一起;它还注意到,海上霸权总是和商业和工业的优势相维系的。今天,争夺这个优势的斗争正在英国和德国之间展开。对这个优势的追求促使各国寻求市场,并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倚仗压倒性的力量以控制市场,使其为我所用。这种控制的最高形式就是占有。这种保护制度目前盛行于世,它表明了力量或国家权力如何被用来人为地为本国的工商业创造优势。英国自诩的自由贸易政策是以简单的比较优势为基础,而现在这种优势已陷入了疑问之中,自由贸易体系也摇摇欲坠。在1878年,英国同意由奥地利对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实施占领,尽管当时后者名义上还是土耳其的省份。可是,奥地利一占领这些地区之后,就进行了关税调整,结果英国就被排挤出了当地的市场。“门户开放”这个如今已为人熟知的词汇要表达的就是对于通过领土占领或公开、隐蔽的领土控制而在某个地区推行贸易独占政策的抗议。

  无疑,纯粹的商业竞争完全是基于工业和经济效率。然而,不管一个民族在这个方面如何表现上佳,它也只会在无力操纵事态时才愿意依靠效率进行竞争。一旦有了权力,它就会使用它;而之所以未能这样去做就是因为它未控制某片土地。于是就有了两种结果:一是一些国家力图占有某块地区;二是占有者倚助武力来保住已到手的地盘。就在最近,当笔者正写这些文字的时候,一位在德国颇具影响的人物称,如果将来德国在其他国家先行抢占的殖民地盘上依然不能立足,德国对此只好默认。人们完全应该相信此话的确是由衷而发的。不过,国家实际上是由它遇到的机会所支配而且很乐于应用这些机会。在1898年最初的几个月中,谁又能想到美国将占有菲律宾呢?当初,这块群岛既不是美西战争的起因所在,也不是美国预定的战争目标;而且笔者还亲眼目睹了当时美国政府内部对于夺取菲律宾的强烈反对。无人能预料一个国家将做些什么或感到必须做什么。只有一件事情是肯定的:即使在某个问题上争执的双方都觉得自己有理,也还是谁的力量强,谁就占上风,而且大家都会不失时机地使用自己的力量。目前,德国需要的市场大多处于他国法律的控制之下,这种状况决定着德国的当前意图以及对强大的海军的期望;不过,支配着德国前途的并不是后者,而是无法预测的四周形势。

  海军在力量运用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没有海军的强大,在海外使用其他形式的力量就无从谈起。而且,海军需具备根据需要能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要求它发挥作用的地区出现的能力。这就意味着要有海军基地,而土地占有就能带来这方面的好处。作为对德国公民在中国受到伤害的反应,德国向中国炫耀武力,并迫使后者将胶州湾让给德国。不过德国首相告诉议会夺取胶州湾并不是偶然的、事先未曾预料的孤立行动,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我们长期以来一直确信我们在远东需要一个陆上基地。”这番言论只不过是对于上述的基地重要性的一个具体表述,而基地本身也正是一串有着逻辑上的承先起后关系的链条上不可缺少的一环,这串链条就是:工业-市场-控制-海军-基地。

  这个链条总结了英国海权的成长过程;正是这种成长使美英两国在自门罗声明至南北战争结束这段时间内,围绕着土地占有上的争议,一直处于外交冲突之中,虽然如“疲倦的巨人”这个词所表达的,当时英国也开始感到管理广大的地盘对它是个负担。那个时代的一些英国政治家也远不止一次地想到英国得到的已经足够多了,但英国并未摆脱多多益善的习惯,它的工业还继续要求市场,它的海军依旧首屈一指,它在海洋上的权力仍然无人堪与匹敌。令人幸运的是,尽管美国的市场对英国极富价值,两国之间又有着外交争端,但英国人仍清楚地记得1812年的英美战争让自己一无所获且还惹得一身烦恼,因此占领美国的想法在英国虽一直存在,但并无多大影响。英美间的和平一直得以维持,美国人的要求很大程度上也为英国人接受了。

  上述之类的情形在各国政府的行为中随处可见;从中必须看清的是,相互冲突的国家利益考虑导致了各国间的竞争。这种竞争就是权力的针锋相对,无论这种对峙是否得到了外交手段的调节或是被置于了战时仲裁之下,或是处于两国还是国家集团之间。对权力大小的判断不仅仅停留在对物质力量的认识上,更表现为对于所有对行动产生影响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的广泛评估。均势就是指在天平上各处一边的两个秤盘处于一个基于对立关系因而又易于浮动的平衡状态,十九世纪的欧洲就呈现出这样的局面。从这种局面中崭露头角的是国际协调思想,即大国和其他有关国家步调一致,以通过妥协或基于应有的权利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一旦达成了某种解决,它就具备了合同的约束效能。尽管所有在国家间会议上达成的条约都有着这种性质,不过现今的“协调”概念从广义上讲是指各国通过双边交流和国际会议,进行普遍的磋商和安排,从而对有关问题达成具体的解决方案。几大国就是通过协调,才决定由法国、英国、意大利和俄国在克里特岛联合驻军,以维持该岛上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居民之间关系的平静。这两方分别希望和希腊及土耳其实现政治统一并且从后者那儿寻求支持,这种局势恶化了希土两国间的关系并给欧洲和平带来了爆发战争的危险。不过,德国拒绝参加上述协调,这显然是因为它和刚刚被赶下台的土耳其苏丹阿布杜拉·哈米德有着特殊关系。此外,五年前的阿尔黑西拉斯会议也是一项大国间的协调行动,该会议同意法国和西班牙这两个在摩洛哥有着最直接的利益的国家在摩洛哥推行某些措施。在这类情形下取得的成果至少就其形式而言体现的是大国间的一致,而不是对抗基础上的平衡。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