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秋大义2:隐公元年_熊逸【完结】(217)

  386 章太炎:《春秋左传读》,《章太炎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二册,第60-63页。

  387 [清]顾炎武/著,[清]黄汝成/集释《日知录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451页:孔子言“行夏之时”,固不以望之鲁之定、哀,周之景、敬也。而独以告颜渊。及汉武帝太初之元,几三百年矣,而遂行之。孔子之告颜渊,告汉武也。

  388 [明]王守仁《论元年春王正月》,《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914页:《春秋》之法,变旧章者必诛,若宣公之税亩;紊王制者必诛,若郑庄之归祊,无王命者必诛,若莒人之入向;是三者之有罪,固犹未至于变易天王正朔之甚也。使鲁宣、郑庄之徒举是以诘夫子,则将何辞以对?

  389 [明]王守仁《五经臆说》,《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976-977页:人君即位之一年,必书元年。元者,始也,无始则无以为终。故书元年者,正始也。大哉乾元,天之始也。至哉坤元,地之始也。成位乎其中,则有人元焉。故天下之元在于王;一国之元在于君;君之元在于心。元也者,在天为生物之仁,而在人则为心。心生而有者也,曷为为君而始乎?曰:“心生而有者也。未为君,而其用止于一身;既为君,而其用关于一国。故元年者,人君为国之始也。当是时也,群臣百姓,悉意明目以观维新之始。则人君者,尤当洗心涤虑以为维新之始。故元年者,人君正心之始也。”曰:“前此可无正乎?”曰:“正也,有未尽焉,此又其一始也。改元年者,人君改过迁善,修身立德之始也,端本澄源,三纲五常之始也;立政治民,休戚安危之始也。呜呼!其可以不慎乎?”

  390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第5页。

  391 此例基本为后世沿袭,但也有例外,一年之中会出现两个元年。如[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一,中华书局,1959年,第799页:一岁两元,本朝所无,惟景泰已称八年,而正月十七日英宗反正,改称天顺元年。

  392 [清]惠栋《九经古义·仪礼下》:古者立、位同字,古文《春秋经》“公即位”为“公即立”。

  393 “立適”之“適”,这个字因为简体字“适”的缘故很容易造成误会。比如唐朝有个边塞诗人高适,还有个唐德宗李适,这两个人名如果都恢复成繁体字,写法是不一样的:高适变成了高適,而李适还是李适。两个字的读音也不一样,一个是高適(shì),一个是李适(kuò)。繁体字的“適”被简化为“适(shì)”,和繁体字中原有的“适(kuò)”字是完全无关的两个字,而“適子”既通“世子”,又通“嫡子”。

  394 [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公羊注疏》:谓適夫人之子,尊无与敌,故以齿。子,谓左右媵及侄娣之子,位有贵贱,又防其同时而生,故以贵也。礼,嫡夫人无子,立右媵;右媵无子,立左媵;左媵无子,立嫡侄娣;嫡侄娣无子,立右媵侄娣;右媵侄娣无子,立左媵侄娣。质家亲亲,先立娣;文家尊尊,先立侄。嫡子有孙而死,质家亲亲,先立弟;文家尊尊,先立孙。其双生也,质家据见立先生,文家据本意立后生:皆所以防爱争。

  395 吕思勉:《吕思勉读史札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244页。

  396 详见吕思勉:《吕思勉读史札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268-269页。

  397 《吕氏春秋·审分览·慎势》: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適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適孽无别则宗族乱。慎子曰:“今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一兔足为百人分也,由未定。未定者,人欲望之也。由未定,尧且屈力,而况众人乎?积兔满市,行者不顾,非不欲兔也,分已定矣。分已定,人虽鄙不争。”故治天下及国,在乎定分而已矣。

  398 程树德:《论语集释》,中华书局,1990年,第891页引《论语古训》,似较合理。

  399 [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公羊注疏·昭公五年》:嫡子生,不以名令于四竟,择勇猛者而立之。

  400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第十二卷,中华书局,1987年,第184页:以子贵,谓有子则以次升为贵妾也。

  401 [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公羊注疏》:古者一娶九女,一嫡二媵,分为左右,尊卑权宠灼然,则朝廷之上,理应悉知。今此传云国人不知,明是国内凡人也。虽然,事大非小,若早分别,亦应知悉,故注言惠公不早分别,是其义也。

  402 [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公羊注疏》:公子翚弑隐立桓公,仲遂弑赤立宣公,皆贬去公子以起见之。今此诸大夫废桓立隐,亦是不正,何故不作文贬之以见罪?正以在春秋前,欲明王者受命,不追治前事故也。

  403 [明]陈献章《与贺克恭黄门》,《陈白沙集》卷二。

  404 朱维铮:《中国经学史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0页。

  405 历代诸家于此议论极多,这里取[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卷一“左氏是太史氏之流”条以见一斑:《北梦琐言》云:大中时,工部尚书陈商立《春秋左传学议》,以孔圣修经,褒贬善恶,类例分明,法家流也。左丘明为鲁史,载述时政,惜忠贤之泯灭,恐善恶之失坠,以日系月,修其职官,本非扶助圣言,缘饰经旨,盖太史氏之流也。举其《春秋》,则明白而有实;核之《左氏》,则从杂而无徵。杜元凯曾不思夫子所以为经,当与《诗》、《书》、《周易》等列;丘明所以为史,当于司马迁、班固等列。取二义乖剌不侔之语参而贯之,故微旨有所未周,宛章有所未一。按此即汉儒《左氏》不传《春秋》之说,唐人犹及见之,宋以后不复知矣。本朝为公羊学者,乃始大畅其旨。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