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秋大义2:隐公元年_熊逸【完结】(218)

  406 [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四:宋于庭先生翔凤尝与余言:“近日士子,不读经书,不通经义,有学使以‘多闻阙疑’命题,一生文中用‘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二语,居然高等。彼殆不知‘异辞’二字作何解也。”余谓先生此论亦太苛,此生毕竟曾见过《公羊传》。尚有并此二语而不知者,先生又谓之何?至于引经不合本义,古人亦或有之。汉光武建武十九年,诏曰:“《春秋》之义,立子以贵。东海王阳,皇后之子,宜承大统。”按《公羊传》:“立適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所谓立子者,谓立庶子也。《公羊》此文,盖明立適立庶之不同,上言立適,下言立子,子对適言,则是庶子可知矣。建武诏书既云:“东海王阳,皇后之子,宜承大统”,则是主于立適也,而反引《公羊》立子之文,殆未知“立子”二字作何解乎?汉世多通《公羊》者,而当时秉笔之臣,卤莽若此,何责童蒙之深也?

  407 [宋]洪迈《容斋续笔》卷二“二传误后世”条:自《左氏》载石碏事,有“大义灭亲”之语,后世援以为说,杀子孙,害兄弟。如汉章帝废太子庆,魏孝文杀太子询,唐高宗废太子贤者,不可胜数。《公羊》书鲁隐公、桓公事,有“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之语,后世援以为说,废长立少,以妾为后妃。如汉哀帝尊傅昭仪为皇太太后,光武废太子强而立东海王阳,唐高宗废太子忠而立孝敬者,亦不可胜数。

  408 《史记·赵世家》:太史公曰:吾闻冯王孙曰:“赵王迁,其母倡也,嬖于悼襄王。悼襄王废嫡子嘉而立迁。迁素无行,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用郭开。

  [汉]刘向《列女传》卷七·孽嬖传“赵悼倡后”:倡后者,邯郸之倡,赵悼襄王之后也。前日而乱一宗之族。既寡,悼襄王以其美而取之。李牧谏曰:“不可。女之不正,国家所以覆而不安也。此女乱一宗,大王不畏乎?”王曰:“乱与不乱,在寡人为政。”遂娶之。

  409 [明]刘绩《春秋左传类解》卷一“母以子贵”注:礼,妾子立则无得为夫人。

  410 王晖:《古文字与商周史新证》,中华书局,2003年,第209页。

  411 陈锦城:《鲁隐公研究》,国立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论文,2004年,第2章第3节。

  412 陈锦城:《鲁隐公研究》,国立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论文,2004年,第62页。

  413 《三国志·魏书八·二公孙陶四张传》注引《典略》:春秋之义,子以母贵。绍母亲为婢使,绍实微贱,不可以为人后,以义不宜,乃据丰隆之重任,忝污王爵,损辱袁宗,绍罪九也。参见吕思勉:《嫡庶之别》,《吕思勉读史札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625页。

  414 [清]赵翼《廿二史箚记》卷二十四“宋皇后所生太子皆不吉”,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415-416页:真宗由皇太子登极,其母则李贤妃也。仁宗由皇太子登极,其母则李宸妃也。神宗之为皇太子,其母本高皇后,然生帝时尚在英宗潜邸,未为后也。哲宗由皇太子登极,其母朱德妃,亦非后也。惟钦宗生时,其母王氏已册为后,故钦宗以嫡长为皇太子,后即位,竟北迁于金。……统计有宋一代,皇后、正位后所生太子,只靖康、德祐二帝,而二帝皆为失国之君,此理之不可解者。

  415 [清]俞樾《明代争国本诸臣论》,《宾萌集》卷一,《春在堂全书》,光绪九年重定本:有明一代士大夫喜名誉、好议论,乃宋以来之积习也。其争大礼、争国本,稍有依违即为公论所不容,以今论之,大礼之议互有得失,而其争国本者,亦未为得也夫。光宗生于万历十年,福王生于十四年,相去才四岁。是时神宗春秋尚富,国赖长君之说固无取也,且《春秋》之义,立嫡以长,立庶以贵,神宗孝端王皇后无子,则光宗与福王皆庶也,非所以论长幼也,论贵贱也矣。……有明诸臣未读《春秋》者矣。……诸臣不知《春秋》之义,区区以长幼之说争之,何其陋也。记曰: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其明人之谓欤!

  416 千乘之国,参见[清]俞樾《春在堂随笔》,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4页引日本物茂卿《论语征》“千乘之国”条:万乘、千乘、百乘,古言也。谓天子为万乘,诸侯为千乘,大夫为百乘,语其富也。如千金之子,孰能计其曩之藏适千而言之乎?古来注家,布算求合,可谓不解事子云矣。另参[清]俞樾《湖楼笔谈》,《九九销夏録》,中华书局,1995年,第192页:“千乘之国”,马、包异说,当以包说为长。子路曰:“千乘之国。”冉求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盖子路所说者,百里之国,故冉求从而递减之为六七十、五六十也。

  417 参见[清]廖平《重订榖梁春秋经传古义疏》:“无事”谓不言即位。

  418 [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春秋榖梁传注疏》:信,申字,古今所通用。

  [清]钟文烝《春秋榖梁经传补注》:郑君《士相见礼》注曰:古文伸作信,《儒行》注曰: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韦昭《国语》注曰:信,古申字。

  419 [清]柳兴恩《榖梁大义述》:《传》例通以正不正为言,亦大义之所在也。

  420 周桂钿、李祥俊:《中国学术通史·秦汉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65页。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