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秋大义2:隐公元年_熊逸【完结】(277)

  1498 如程门高弟杨时于经史关系的议论,可以当时风气之一斑,并解释了孔子作《春秋》的意义。见[宋]杨时《杨龟山先生全集》卷十一,台湾学生书局,中华民国六十三年,第569-570页:今人多言要作事须看史。史固不可不看,然六经先王之迹在焉,是亦足用矣。必待观史,未有史书以前人何以为据?盖孔子不存史而作《春秋》,《春秋》所以正史之失得也。今人自是不留意六经,故就史求道理,是以学愈博而道愈远。

  1499 [宋]朱熹《答刘子澄》(七月九日),《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三十五,《朱子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1册,第1549页。

  1500 《孟子·梁惠王上》。

  1501 [清]顾炎武/著,[清]黄汝成/集释《日知录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251页: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而左氏之记周事曰:“王贰于虢”,“王叛王孙苏”,以天王之尊,而曰贰,曰叛,若敌者之辞,其不知《春秋》之义甚矣。另见[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六“左氏传”:王贰于虢,王叛王孙苏。曰贰,曰叛,于君臣之义失矣,不可以训。《通鉴》书燕叛齐,而《大事记》非之;书蜀汉寇魏,而《纲目》非之;书晋寇梁,而《读史管见》非之,况天子之于臣乎!

  1502 [清]俞樾《文王受命称王改元说》,《达斋丛说》,《九九销夏録》,中华书局,1995年,第325-326页:……此夏商以来相习之见,非左氏纪载之失也。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由是观之,孟子之世,岂非周王之天下,而孟子已与夏商亡国并言之。然则文王受命称王,复何疑之有?执后世之义而以绳三代以上,其不可通者多矣。

  1503 [元]赵汸《春秋师说》卷下“论学春秋之要”引。

  1504 [宋]赵鹏飞《春秋经筌》卷一:圣人之治天下,始于修身、齐家。尧始于亲九族,舜始于逊五品,文王始于刑寡妻以至于兄弟,武王始于重民五教。孔子言:大学之道,亦始于齐家。故《春秋》之作,尤以名教为重。《春秋》之初,首书郑伯克段之事。呜呼,圣人尚忍言之,盖亦不得不诛也。然则何以诛乎?郑伯不友,段不弟,均名教之罪人也,而段为重。世之说者皆甚郑伯而恕段,不知段何以恕也。君虽不君,臣不可以不臣;父虽不父,子不可以不子;兄虽不兄,弟遽可以悖逆邪?予段之说本于序诗者之误后学也。《诗序》汉书附益之,非圣人之言也。《叔于田》、《大叔于田》二诗之辞皆刺段也,而序者曰:刺庄公。且其诗曰:巷无居人,不如叔也。言无叔之横也。叔在薮,火烈具举,袒裼暴虎,献于公所。言叔之暴也。二诗无一言及庄公,何也?其说生于左氏,曰:称郑伯,讥失教也。特以为庄公失教,以致段之愚,非谓庄公之罪重于段也,而序诗者误以为刺庄公,是兄不可以不兄而弟可以不弟也。吾窃谓圣人责臣之过常重,责君之过常轻,非茍加轻重也,长幼之分也,尊卑之义也。分义定而天下定,吾不信郑伯之罪重于弟也。凡诸侯之弟称弟,亲之也,或称公子,宗之也。段不言弟,不称公子,比于路人也。比段于路人,庸谓之恕段乎?盖庄公不幸有悖逆之弟,如舜之待象可也。礼以绳之,仁以字之,禄之而不可任以事,富之而不可宠以兵,而郑伯之罪,本于请邑而不拒,缮兵而不禁,益其愚,助其虐,至不可制,而将以兵加我焉然后以兵克之。左氏所谓讥失教是也。克者,胜之之辞。郑伯不克段,则段克郑伯。书曰:克段,言段强暴,幸郑伯之胜也。使不幸而段克兄,又何以训哉?愚谓观《诗》之旨而得《春秋》之意,明《春秋》以正段之罪,盖以名教之义,不可重诛兄而轻责弟也。

  1505 [宋]范镇《上仁宗乞宗子以次补外疏》,《国朝诸臣奏议》卷32《宗室》,详见张邦炜:《宋代对宗室的防范》,《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1期。

  1506 刘广明:《宗法中国》,上海三联书店,1993年,第63-64页。

  1507 《明史·诸王传》。

  1508 [美]贾志扬:《天潢贵胄:宋代宗室史》,赵冬梅/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1页。

  1509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二十八《春秋经筌》:其意以说经者拘泥三《传》,各护师说,多失圣人本旨,故为此书,主于据《经》解《经》。其《自序》曰:“学者当以无《传》明《春秋》,不可以有《传》求《春秋》。无《传》以前,其旨安在,当默与心会矣。”又曰:“三《传》固不足据,然公吾心而评之,亦有时得圣意者。”

  1510 周予同:《经学历史》序言,[清]皮锡瑞《经学历史》,周予同/注,中华书局1959年,第5-6页。

  1511 胡适:《我们今日还不配读经》,《胡适文集》第5卷,欧阳哲生/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439-443页,原载于1935年4月14日的《独立评论》第146号。

  1512 [元]赵汸《春秋师说》卷下:晦庵先生不信诸家传注,而亦自谓《春秋》难说,决意不解此一经。

  1513 [清]李塨《颜元年谱》,中华书局,1992年,第80-81页。

  1514 [清]朱彝尊《经义考》卷一百九十五:张天祐序曰:四明时叔程先生以《春秋》一经诸儒议论不一,未有能尽合圣人作经之初意,于是本程朱之论,殚平生心力辑诸说之合经旨者为《本意》(案:当作“《本义》”)以发之。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