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秋大义2:隐公元年_熊逸【完结】(47)

  立嫡与立长的问题和媵妾问题都还没有结束,再看《榖梁传》对《春秋》“元年春王正月”的解释:

  虽无事,必举正月,谨始也。

  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志也。

  焉成之?言君之不取为公也。君之不取为公何也?

  将以让桓也。让桓正乎?曰不正。

  《春秋》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隐不正而成之,何也?将以恶桓也。

  其恶桓何也?隐将让而桓弑之,则桓恶矣。桓弑而隐让,则隐善矣。善则其不正焉何也?《春秋》贵义而不贵惠,信道而不信邪。孝子扬父之美,不扬父之恶。先君之欲与桓,非正也,邪也。虽然,既胜其邪心以与隐矣,已探先君之邪志而遂以与桓,则是成父之恶也。兄弟,天伦也。为子受之父,为诸侯受之君,已废天伦而忘君父以行小惠,曰小道也。若隐者可谓轻千乘之国,416蹈道则未也。

  【译文】

  “元年春王正月。”本月虽然无事可记,417但《春秋》也要表明“正月”,这是为了慎重地对待开始(“谨始也”,案:这是和《公羊传》大“大一统”如出一辙的)。

  问:为什么不记载鲁隐公即位的事?

  答:这是为了成全隐公的心愿。

  问:那《春秋》是怎样成全隐公心愿的?

  答:《春秋》这是表明了隐公并没有要做国君的打算。

  问:那隐公为什么不打算做国君?

  答:因为他想让桓公来做国君。

  问:让桓公来做国君,这样做对吗?

  答:隐公这样是不对的。(“不正”)

  问:《春秋》的精神是成全好人好事,鞭挞坏人坏事。(“《春秋》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既然这样,隐公的做法是不对的,《春秋》又为什么要成全他?

  答:成全隐公,是为了贬斥桓公。

  问:为什么要贬斥桓公?

  答:因为,隐公当了一段时间之后正要让位给桓公,桓公却把隐公谋杀了,这件事显示了桓公之恶。而隐公有让出君位之心,可见隐公之善。

  问:既然隐公让位是善的,为什么又说他的做法不对?

  答:因为《春秋》推崇的是大义而非小恩小惠,申张的是道义而非邪门歪道。(“《春秋》贵义而不贵惠,信道而不信邪。”418)作为孝子,应该彰显父亲的美德,而非宣扬父亲的恶行。想当初,前任国君(鲁惠公)在世的时候,打算把国君之位传给桓公,这是不合正道的,是错误的。尽管如此,他终于还是克制了自己不正当的想法而传国于隐公。隐公早就知道父亲有立桓公之心,便想把君位让给桓公,可他这么做就等于成全了父亲的恶行了。按照君位的继承制度,哥哥优先,弟弟靠后,这是天然的伦常秩序。隐公作为人子,已经受命于父亲;作为诸侯,又受命于周天子,可他现在的做法,不但背弃了兄弟伦常,更是背弃了君王和父亲的委任,让位给弟弟来行小惠,这是小道啊。所以说,像隐公这样的人,可以说他有着不把千乘之国的君位放在眼里的胸怀气度,但要说到行为合乎大道,他还没到这个份上。

  《榖梁传》讲述了事情原委,又加以道德评价,从“大义”的角度评隐公让国之心为“不正”。清人柳兴恩《榖梁大义述》在此提出了《榖梁传》的一个惯例,说《榖梁传》常以“正”和“不正”来作评语,来阐明“大义之所在”。419

  这一“大义”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所谓孔子在《春秋》中蕴涵的“微言大义”,那么,从立场来说,无论是《公羊传》还是《榖梁传》,其意义本非要阐述自己的一家之言,而是要发掘孔子的微言大义。现在,“元年春王正月”之后没有接着写下“公即位”,这事想来是孔子有意为之的,其中必有深意,但是,《公》、《榖》所发掘的这两种不同的“深意”到底哪个才是孔子的本意?

  这还真不好回答。确实,在一些经学家的眼里,孔子对《春秋》的所谓“笔则笔,削则削”意味着他对原有的一部鲁国国史做了加工修改,而这里的“公即位”推想是鲁史旧文原本就有的,孔子却特意把这三个字“削”了去,其中深意要靠后人细心体味。

  至于《公》、《榖》两家的学风差异在这里便已经有了一些体现:“《春秋》公羊学强调严肃宗法和政治的纲纪,严格等级秩序,提倡正名分、大一统,目的是为了强化中央集权等级制度的权威,这种具有法治精神的学说虽加强了国家的统一,但同时也使宗法伦常温情脉脉的一面大为削弱。与公羊学不同,榖梁学十分重视礼义教化,重视宗法情感,把礼的观念提到了突出的地位,而这具有缓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稳定政治统治,保护统治阶级长远利益的作用。比如在解释《春秋》经隐公‘元年春王正月’时,《公羊传》说‘立適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子以母贵,母以子贵’,强调等级制度的秩序;而《榖梁传》则宣扬‘孝子扬父之美,不扬父之恶’,侧重人伦情绪。”420

  (2)对《春秋·隐公元年》不书“公即位”的义理之争与考据之争

  揣摩圣人的深意,对与错并没有一个硬性指标,不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时代也有不同时代的思想烙印。比如宋代的春秋学是很主张“尊王攘夷”的,张洽《春秋集传》引《程氏传》中对不书“公即位”的看法:“这是在全书的开始彰明万世大法啊!诸侯即位必须由天子任命,不是自己说了就算的,可隐公即位却没经过这道正当手续,是为‘自立’,所以《春秋》不书‘公即位’,是不认可他的合法身份。”421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