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秋大义2:隐公元年_熊逸【完结】(85)

  还有一个可大可小的问题:“蔑”和“眜”这两个字可都不是“三传”里的,而是来自“三传”当中各自含有的《春秋》的经文,“三传”虽然作者不一、师传各异,出现这种文字出入在所难免,可是,《春秋》号称出自圣人之手,应该是“三传”共同的渊源才对。这种文字出入的情况,要么说明了《春秋》有不同的抄本流传,要么说明“三传”在抄录经文的时候没有经过严格校对。

  一经三传当中这类文字歧异的问题并非少数,元代大史家马端临就曾经因此而强烈地怀疑过《春秋》的可靠性,他说:《春秋》古经虽然在《汉书·艺文志》中有过记载,但孔子所修的《春秋》单行本从没在世上露过面。自汉朝以来,所谓古经,其实都是从“三传”里把《春秋》的经文抽取出来罢了。但问题是:“三传”各自所辑的《春秋》经文在很多地方都有出入,真不知该以谁为准才好。比如“公及邾仪父盟于蔑”这句话,《左传》作“蔑”,《公羊传》和《榖梁传》却都作“眜”,也不知道孔子当初落笔的时候到底写的是“蔑”还是“眜”?同类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果仅仅是人名、地名有这类出入,似乎倒也无伤于春秋大义,但在事件记载上也颇多矛盾,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其权威性了。从一些线索推断,“三传”的三家学者肯定陆续各有加工,而后世的儒家经师竟从“三传”所录《春秋》经文的文字异同里边咀嚼出许多孔圣人的微言大义,其可信度实在令人怀疑。757

  马端临的意见是颠覆性的,它会让人怀疑:孔子的许多所谓微言大义,溯其源头,也许仅仅是文本流传中的抄写错误造成的,另有一些则源自“三传”历代传人的自我发挥。退一步来想:即便《春秋》确实是孔子所著,即便其中确实蕴涵着深刻的微言大义,但是,抄写错误和“三传”传人们的自我发挥,使得我们很难辨别哪些才是圣人的笔削之迹。树林掩盖了树林,人群掩盖了人群,还有可能去伪存真吗?

  清人毛奇龄在对《春秋》经文的校勘上作过很大的贡献。他在《春秋简书刊误》说,《汉书·艺文志》提到《春秋》古经十二篇,758被前辈儒师视为“简书”,后来失传了,我们见到的《春秋》都是被“三传”夹带着的。但问题是,公羊、榖梁两派的前辈们根本就没见过“策书”,只是以个人理解来解释经文,所以搞出很多错别字来,《公羊传》里边还羼杂了不少市井俚语,其中辑录的《春秋》经文早已不复旧貌。直到《左传》行世,大家才知道有“简书”正文冠于“策书”之首……759

  毛奇龄这里着重提到的“简书”和“策书”都是在说竹简而各有区别:古人把字写在竹简上,单独一根竹简叫做“简”,把一堆竹简用绳子串起来就叫做“策”,杜预《春秋左氏传序》说古代史官记录国史,“大事书于策,小事简牍而已”,从字面来看就是说:记载大事需要的文字多,所以要写在一堆竹简连成的“策”上,而小事几笔就能记完,所以用一两根竹简就够了——单独一根竹简就能写完的事,自然很“简单”,“简单”一词就是这么来的。

  毛把《春秋》视为“简书”,把《左传》视为“策书”,把简书冠于策书之首视为典籍原貌,然而《经》、《传》之合编其实是杜预搞出来的。

  再者,毛奇龄这个说法也许并非无源之水。前人如宋代的魏了翁在《春秋左传要义》就曾问到为什么有些事情《左传》里有记载而《春秋》却丝毫没提?——这本是一个关于《左传》身份的严重问题:《左传》到底是《春秋》的教辅还是单独成篇的一部史册,如果是后者的话,不但《左传》的地位会一落千丈,治《左传》的学者们也会马上面临就业和待遇的现实问题。魏了翁这里的解释是:《春秋》依据的是史官的策书,策书上没有的,《春秋》遂阙;而《左传》的内容采自简牍,赖之独存。760——魏了翁对“简书”、“策书”的理解似乎和毛奇龄颇有差异。

  这类解释中最有创意的说法大概要算是清人张沐的《春秋疏略》,认为孔子尊鲁史为经,凡是不可为经的内容,就附在经文的左边,是为《左传》。俞樾指其为匪夷所思,761而赵慎畛却觉得古来论左丘明者均无确切依据,这种论调也算可备一说。762其实若谓铺陈敷衍,左丘明甚至有墓可供凭吊呢。763

  回顾孔颖达的权威解释,是把《春秋》的记载说成大事,而把《左传》的记载说成小事。764从经与传的地位上说,这个解释倒也合理,但问题在于小事连篇累牍,大事却寥寥几笔,虽然孔颖达努力弥合,但这总难免让人怀疑。

  毛奇龄和魏了翁都在这个问题上挑战着孔颖达的权威。魏了翁的说法只是个简单的推测,到毛奇龄这里便已经发展成细致的考据了。毛以《左传》里辑录的《春秋》经文来校对《公羊传》和《榖梁传》,因为他认为《左传》所辑录的经文正是当初的简书,孔子的笔削即以鲁国史官留下来的简书为蓝本,而在孔子死后,仍有十七条旧简书被收进《左传》。再者,《公羊传》和《榖梁传》一直都是口耳相传,到了汉初才被书写下来定了型(是用汉朝流行的隶书书写的,所以《公》、《榖》两书一般被称为“今文经”),而《左传》则是西汉末年才被发掘出来,它有可能是秦始皇焚书政策的幸存者,765所用的文字则是古老的籀文(所以《左传》一般被称为“古文经”)。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