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玄机∶清王朝皇权角逐中的平步青云者_高冕【完结】(28)

  低调贵戚(5)

  高冕

  傅恒子侄也都深受皇上恩宠,获高官显爵。长子为皇帝女婿(多罗额驸),曾任正白旗满洲副都统,官正二品,在代理云南永北镇总兵时去世;次子福隆安,被乾隆帝招为女婿(和硕额驸),封一等忠勇公,任兵部尚书;第三子福康安,官居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仍任两广总督,封一等嘉勇公;四子福长安,任工部尚书。内阁六个部,傅恒的三个儿子竟当过三个部的第一把手。福隆安之子丰绅济伦,袭一等忠勇公,官副都统,在御前侍卫行走,为皇上心腹之臣。傅恒子孙个个高官显爵,其留下的云骑尉世职,便由其侄子承袭。

  谨慎低调是部厚沉沉的人生哲学,尤其天生显贵如傅恒者,只要读懂用好,必终生受益。

  高明奴才(1)

  高冕

  乾隆朝后期,和珅一跃成为权倾朝野的政治暴发户。

  和珅在弘历当皇帝期间,虽始终未能跨越阿桂,当上首席军机大臣和内阁首辅,实现位极人臣的梦想,但朝臣们心里明镜似的,都知道他是皇上最宠信的大臣。《清史稿》称和珅“宠任冠朝列矣”,说的就是这意思。和珅与皇帝的特殊关系和在朝中的独特地位,连英国访华使团副使乔治·斯当东也看在眼里,“这位中堂大人统率百僚,管理庶务,许多中国人私下称之为‘二皇帝’。”

  这种现象具有特殊而典型的意义,因而值得冠以一个时髦称谓:“和珅现象”。

  和珅为何能够飞速跃上政治舞台,为何得以长期受到专宠,实在是一个天大的谜。

  乾隆四十年(1775年),是破解“和珅现象”的重要时间界碑。这之前,和珅平淡无奇,名不见经传,官场之中不知和珅为何许人;这之后,和珅平地一声雷,超级礼炮般直蹿九霄云天,而且这朵巨大神奇的耀眼礼花,从此宝石星辰似的镶嵌于苍穹,终乾隆一朝不再消殒。

  乾隆四十年前,和珅是一个名落孙山的穷学生,是一个偶尔陪同皇上捕鱼、罟雀,寻开心的小混混。

  《清史稿》载,少年和珅是在贫穷中度过的。乾隆十五年(1750年),他出生于一个旗人之家。父亲常保,姓钮祜禄氏,隶属满洲正红旗;母亲是河道总督嘉谟的女儿。和珅祖上没得过什么高官显爵,高祖尼牙哈冲锋陷阵、出生入死,挣下三等轻车都尉世职,这个爵位允许世袭罔替,算是给后代子孙留了一官半职。三等轻车都尉政治待遇相当于正三品官,但物质待遇比正二品还要高一些。常保除承袭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外,生和珅那年任副都统,论品级为武职正二品;后来,他还晋升为都统,成为从一品官员。就拿副都统俸禄来说,每年白银一百五十五两,俸米七十五点五石,蔬菜、烛炭、纸张等各项补贴银三百七十六两,养廉银六百至一千两。另外,清廷还发给三十五个人的口粮(每人三十五石)作为官员家属补贴。武职官员的岁俸比起待遇最高的宗室岁俸要低得多。宗室岁俸最高的是亲王,岁俸白银一万两、米一万斛。但要比起寻常百姓家来,武职正二品官员的收入就够富庶的了。然旗人有旗人的生活方式。八旗军入主中原一百多年,绝对优越的统治地位将他们诱入堕落的罗网。眠花宿柳,声色犬马,赌博斗殴,看戏遛鸟,酗酒豪宴,甚至吸食鸦片,无休止的挥霍享乐,往往使他们坐吃山空,债台高筑。和珅一家生活方式大概与其他旗人没多大差别。特别是和珅父亲常保,中年丧妻,前妻撇下和珅、和琳两个儿子,不久常宝续娶吏部尚书弥泰女儿为妻。和珅在后娘那里得不到从前那份娇惯,要想过其他八旗子弟那种奢华日子,只好经常向外祖父嘉谟讨钱。有一回,和珅又派仆人去找两千里外的外祖父讨银子,嘉谟给他五十两;没过多久,又派仆人刘全讨要三百两,被嘉谟拒绝。和珅只好自己出马,去找外祖父。嘉谟恼了,打算将外孙和珅法办(逃人法规定,旗人不得私自外出,旗人奴仆不得擅离主子)。这时,嘉谟部下郭大昌出面说情,嘉谟才很不情愿地掏给外孙三百两银子,郭大昌也掏给三百两。这种屈辱生活,给少年和珅留下很深刻的记忆。和珅父亲是都统、母亲是河道总督之女,这等身份,要是放在外省特别是边远之地,也算是显赫门第了,但放在皇子皇孙一大帮、王公贵族满大街的京师,就再寻常不过了,穷兮兮的和珅绝对找不到一丁点优越感。

  幸运的是,十岁的和珅步入位于西华门内的咸安宫官学。这所官学始建于雍正六年(1728年),隶属内务府,每年招生仅九十名。入学者每年免费得一份口粮,不必再为肚子发愁。官学师傅由进士或举人担任,课程有四书、五经、满文、骑射。清廷定期考核官学生,择优授以官职。考一等的授笔帖式,主要负责抄写和满汉文翻译,有七品、八品、九品及未入流者;考二等的授库使、库守。从笔帖式入仕,对咸安宫官学生来说具有极强的诱惑力。乾隆朝协办大学士兆惠、军机大臣舒赫德、云南巡抚恒文等高官,都是从笔帖式做起,逐步发迹的。凭着自己的机敏和刻苦,和珅学习成绩拔尖,精通满、蒙、汉、藏四种语言文字,四书五经能够倒背如流,写得一手漂亮八股文,而且工诗擅画、才气横溢。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十八周岁的和珅去应戊子科顺天乡试。他兴冲冲而去,灰溜溜而归,只好用“翻悔归来增怅怏,人间谁复是知音”的诗句,来抚慰自己的落第创伤。要过很多年后,和珅才明白,清初以来历次科举考试有一个规律:“所中大臣子弟居多”。作为出身寻常的普通官吏子弟,乡试落第不足为怪。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