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玄机∶清王朝皇权角逐中的平步青云者_高冕【完结】(66)

  直隶总督易位决非偶然。

  直隶省是清王朝北方最重要的省份。直隶,因直接隶属京师而得名,于清初正式定制为直隶省,省治保定。直隶地理位置重要,地处清王朝统治中心区域,居太行山脉与渤海之间,东濒渤海连接奉天,西据太行、恒山而毗山西,南与河南、山东接界,北枕塞外与内蒙相连;直隶省地域广大,当时范围相当于今河北全省、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南、山东一小部分。直隶总督直接辖区共十一府、九州、一厅、一百零四县。直隶总督负有拱卫京师、就近顾问之责,内为清廷依寄、外而表率督抚,历来为疆臣之首。这把交椅,清廷总是遴选强有力的宠臣来坐。

  在列强环伺、内乱纷繁的年代,安内攘外靠枪杆子说话。此时曾氏湘军早已衰败,曾国藩也就成了明日黄花;李氏淮军装备、操练近代化程度已跃居全国之冠,成为王朝最精锐的拳头部队,李鸿章也就成了清廷眼里的香饽饽、直隶总督的最佳人选。

  同治九年八月(1870年9月),李鸿章从曾国藩手中接过直隶总督关防印信,就任直隶总督。这标志着在竞争激烈的仕途中,李鸿章一举超越曾国藩,成为同治朝官场红人。

  十月,李鸿章权势进一步增大。清廷裁撤三口通商大臣一职,改为北洋通商大臣,管理直隶、山东、奉天三省通商、洋务,办理有关外交、海防、关税及官办军事工业等事宜,颁给钦差大臣关防。北洋通商大臣例由直隶总督兼任。李鸿章的权柄从此超出直隶范围,伸至山东登莱青道所辖的东海关和奉天奉锦道所辖的牛庄关。五年后,李鸿章奉命筹建北洋海军,在北洋沿海旅顺、威海卫等地建设军港船坞,山东至奉天一带重要军港、商埠,全部纳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辖管范围。李鸿章因此成为有史以来权势最大的直隶总督。

  李鸿章认识到,武器装备依赖洋人是不行的。他移任直隶总督伊始就宣称,“中国不亟图强兵经武,徒纷纷遇事张皇,事后苟且粉饰,必致失国而后已,可为寒心。”而要“强兵经武”,关键是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路,仿制西方军舰大炮,摆脱武器装备受制于人的局面。为建设陆军和北洋海军,李鸿章竭力控制经营以应用机器为基础的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和天津机器局,简称沪局、宁局和津局。沪、宁两局始建于李鸿章任江苏巡抚、署理两江总督期间。沪局局址上海城南高昌庙,设翻译馆、汽锤厂、枪厂等,在龙华镇还设有制造洋枪细药和铜帽炮引厂,是一个以生产枪炮为主、修船造舰为辅的综合性新式军用企业。宁局位于南京雨花台,后有机器厂三个,翻砂、熟铁、木作厂各两个,并设火箭、洋药、水雷等局,能够制造开花炮弹、洋枪、抬枪、大炮、水雷、铜帽、炮位火门、车轮盘架、子药箱具等。同时,清廷为打破军事工业由汉人控制的格局,命崇厚筹建天津机器局,专门仿制炸弹、开花炮和各种枪械,李鸿章洞穿清廷意图,表面上奉命派员赴津参与筹办,实质上敷衍塞职,但不料时来运转,数年后坐上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宝座,就毫不客气将津局掌控起来,并大力扩建,增设铸铁、熟铁、锯木、洋枪、枪子、炼钢等厂,主要制造枪炮、子弹、火药、水雷,还进行修船造舰。发展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李鸿章得意地将津局称之为“洋军火之总汇”。李鸿章建设三家军火工厂很用心,清廷对其支持力度也非常大。据不完全统计,这三家军火工厂从创建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共耗费二千四百五十四万余两白银,占清政府近代军工企业投入经费的一半。

  掌控兵权(6)

  高冕

  然而,李鸿章创办的中国近代军式企业,采取先购置后仿制的模式,“事事依样画葫芦”,到头来只能落入“随人作计,终人后也”的局面。对此认识逐步加深的李鸿章,试图培养自己的科学人才,建立自己的重工业基地,以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但收效甚微。

  创办“求强”为目的的军工企业实践,使李鸿章悟到一个道理:军工企业在西方国家整个政治经济体系中是一个环节,它好比大树上的一根树枝,单独将它折来插在大清的土地上,是难以成长的。要解决军工企业面临的经费来源枯竭、原料燃料供应不足、人才匮乏、技术落后等问题,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近代工业体系。他说“欲自强必先裕饷源,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因此,“必先富而后能强”,求强必先求富。从这一思想基点出发,李鸿章奏办轮船招商局,奏设开平矿务局,倡办天津电报局和津榆铁路,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和漠河金矿等等,兴办了一系列民用企业,其中倡办电报、铁路、机器棉纺织厂等方面,属中国第一人。军企民企,林林总总,开近代洋务风气之先,他因此成为公认的洋务大师。

  李鸿章由掌控兵权而居高位,凭居高位而兴办洋务,成为晚清政坛继曾国藩之后最具影响力的风云人物。

  李鸿章在晚清大红大紫,连任直隶总督二十六年,加上后期复出担任两年,任期之长,创有清一代纪录。直隶总督一职初设于雍正二年(1724年),由李维钧出任;最后一任为宣统三年(1911年),由张镇芳出任。其间一百八十七年,担任过直隶总督七十三人,一百任次,平均一个任期不到两年。在直隶总督这把交椅上稳坐五年以上的,仅十余人,其中任期最长的莫过于李鸿章,等而次之的当数方观承,共二十年。任期短的不足半年,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宣统元年(1909年)等年份,一年之内频换四五人,板凳尚未坐热就更替换人。直隶总督走马灯似的换人,主要原因无非两条,一是缺乏合适人选,按照清任官惯例又需要及时补缺,因此以换待人;二是直隶不设巡抚,总督一人说了算,无人掣肘,位高权重,频繁更换便于朝廷驾驭。李鸿章一人任直隶总督长达二十八年,足见清廷对其有何等宠信。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