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_张秀平/王晓明【完结】(107)

  的也是不正确的;但从他倡导的“新史学”的方法论来说,在当时却是有积极意义的。

  关于对“中国之旧史”的批判。这是梁启超“新史学”论纲的一个突出的部分。这

  个批判,贯穿于二文之中,其势之猛,其辞之烈,前所未有。他认为中国史学是“发达”

  的,但他对这种“发达”却持否定态度,认为它不过是“陈陈相因,一丘之貉”。梁启

  超具体指出“中国之旧史”有“四蔽”,“一曰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二曰知有

  个人而不知有群体”,“三曰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四曰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

  想”;“缘此四蔽,复生二病”,一是“能铺叙而不能别裁”,二是“能因袭而不能创

  作”;“合此六弊”,又有三“恶果”,即“难读”、“难别择”、“无感触”。其议

  论排击,多以西人、西史为据。梁启超虽也慷慨地把司马迁、杜佑、郑樵、司马光、袁

  枢、黄宗羲奉为中国史学上的“六君子”,但认为其余史家多碌碌无为,“因人成事”,

  《二十四史》不过是二十四姓的“家谱”,是“地球上空前绝后之一大相斫书”,所有

  的本纪、列传只是“无数之墓志铭”的“乱堆错落”,“汗牛充栋之史书,皆如蜡人院

  之偶像”等等,其所否定,可谓淋漓尽致,颇有不容分辩之势。这在当时提倡西学、批

  判旧学的思潮之下,提出对“中国之旧史”的批判,为“史界革命”和开创“新史学”

  开辟道路,在思想观念的转变上对中国史学的近代化过程,具有客观上的积极作用。但

  也必须看到,梁启超的这种对“旧史”的批判,在立论上,往往得失参半;在许多结论

  上,更是误解强于精审,谬误多于正确。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条是,这种批判不

  是建立在冷静的、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因而带有明显的武断和感情色彩。又一条是,作

  者错误地认为,在“新史学”和“旧史学”之间绝然存在着一道鸿沟,既无任何联系,

  却有对立之势,故以彻底否定“中国之旧史”为目的。指出这一点,并不是苛求于梁启

  超。其实,有一个最有说服力的参照者,即章太炎1904年出版的《訄书》重订本。《訄

  书》对西学的理解、消化、吸收,对中国史学的剖析、扬弃,反映出更多的理性认识,

  是梁启超二文所不及的。总的来看,《新史学》的成就,在倡言史学之“新”的方面,

  有首开风气的历史作用;而在批判史学之“旧”的方面,虽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但尚不能作为一种理性的批判来看待。

  68 《考工记》

  先秦百工技艺之书

  《考工记》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科技专著,原未注明作者及成书年代,一般认为

  它是春秋战国时代经齐人之手完成的。

  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的重要阶段,农业、手工业、商业、科学技术此时

  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手工业中,一方面是原有的操作工艺更为纯熟;另一方面又产生

  了许多新的工艺。分工亦更为精细。春秋以前“工商食官”的格局已经打破,除了官府

  手工业外,此时还出现了许多私营的个体手工业。由于礼乐崩溃,学术思想上呈现了一

  派百家争鸣的局面。许多士人都比较重视实践,关心社会的进步和生产技术的发展,鲁

  班、墨翟、李冰这样一些杰出的学者、技术发明家便是这一时期产生出来的。为了进一

  步组织和指导生产,需对已获得的生产经验和技术思想进行总结,《考工记》便是在这

  一社会大背景下产生出来的。

  今见《考工记》一书是作为《周礼》的一个部分出现的。

  《周礼》一书原有六官之纪,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

  “夏官司马”、秋官司冠”、“冬官司空”。但后者早佚。据说西汉时期,河间献王刘

  德修学好古,喜欢收集先秦经典,为购求此篇,曾费千金而不得,不得已乃以《考工记》

  补之。此书原无名称,《考工记》之名亦是汉代人手笔,后又经刘歆父子之手,才得今

  本。

  《考工记》一书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约与总目、总论相当,主要述说了“百工”

  的含义,它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获得优良产品的自然的和技术的条件。第二部分

  分别述说了“百工”中各工种的职能及其实际的“理想化”了的工艺规范。书中说国有

  六职,即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农夫、妇功。百工系六职之一,它又包括了六类

  30个工种,分别是:

  攻木之工。包括轮人(主要制作马车的车轮和车盖等)、舆人(主要制作马车的车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