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_张秀平/王晓明【完结】(143)

  “分野”,作天地对应,有“俯察仰观之义”。前面历代州域形势以朝代为经,以地理

  为纬;后面分省则以政区为纲,朝代为目,全书经纬交错,纲目分明,且自作自注,叙

  述生动,结构严谨,读之趣味无穷。

  第二,具有浓厚的军事地理色彩。顾祖禹著述《读史方舆纪要》的主要目的之一既

  然是为反清复明之需,当然十分注重对于军事的记述。他鉴于明朝统治者不会利用山川

  形势险要,未能记取古今用兵成败的教训,最后遭致亡国的历史,在书中着重论述州域

  形势、山川险隘、关塞攻守,引证史事,推论成败得失,“以古今之史,质之以方舆”。

  详细记载历代兴亡成败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而对名胜古迹的记载则相对简单得多。不仅

  前面9卷专门论述历代州域形势,而且每省每府均以疆域、山川险要、形势得失开端。

  各省形势及其在军事上的重要性,皆有总序一篇进行论述。《历代州域形势》和各省山

  川险要总论,几乎每篇都是甚有价值的军事地理论文。

  而且每叙述某一地理实体时,必穷根究源备述其军事上的地位和价值。顾祖禹认为,

  地利是行军之本。地形对于兵家,有如人为了生存需要饮食,远行者需靠舟车一样重要。

  只有先知地利,才能行军,加上“乡导”的帮助,“夫然后可以动无不胜”。这正是他

  在《读史方舆纪要》中,对于地理环境与战争得失成败的关系着重记述的初衷。难怪张

  之洞认为“此书专为兵事而作,意不在地理考证。”梁启超也认为,“景范之书,实为

  极有别裁之军事地理”。

  第三,注重人地关系的辩证思维。以研究天险地利为主的《读史方舆纪要》,始终

  贯穿着天险地利只是成败得失的从属条件,而决定的因素还在于社会和人事的正确思想。

  因为“阴阳无常位、寒暑无常时、险易无常处”。虽是“金城汤池”之故,若“不得其

  人以守之”,连同“培塿之丘”、“泛滥之水”都不如。如若用人得当,纵使“枯木朽

  株皆可以为敌难”。也就是说,决定战争胜负的原因,地理形势固然重要,但带兵将领

  所起的作用更大。在论述历代都城的变化和原因时,顾祖禹认为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

  并非地势险固决定一切。首先,都城的选择与当时的形势有关,此时可以建都的地方,

  而到彼时则不一定适于建都,其次,是否适合建都不但要看地势是否险固,攻守是否有

  利,而且要看交通是否方便,生产是否发达,对敌斗争是否有利。由于建都的各种因素

  是在经常变化的,不能单纯考虑山川地势。他的这种观点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基本上

  是符合的。

  第四,注重经世致用,有关国计民生的问题尤其重视。顾祖禹认为:舆地之书不但

  要记载历代疆域的演变和政区的沿革,而且还要包括河渠、食货、屯田、马政、盐铁、

  职贡等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经济地理的内容。当他开始撰写时的确对此十分重视,但后

  来由于各种原因,原稿多有散佚,加上“病侵事扰”,顾不上补缀,但其大略亦能“错

  见于篇中”。不过他在论述各地的地理形势时,尽量做到以地理条件为印证,使历史成

  为地理的向导,地理成为历史的图籍,互相紧密融汇。全书对于有关国计民生的多写,

  无关的少写,详人之所略,略人之所详,这也是《读史方舆纪要》有别于其他地理著作

  之处。由于黄河之患历来不止,直接对国计民生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顾祖禹在《读史

  方舆纪要》中大量辑录前人治水的主张,以留给后人借鉴。他十分赏识潘季驯的治河方

  针。认为“以堤束水,借水攻沙,为以水治水之良法,切要而不可易也。”(《读史方

  舆纪要》卷126)书中对潘季驯的主张颇多引证。此外,书中对漕运的记载也十分重视。

  顾祖禹认为漕运相当重要,因为“天下大命,实系于此”。但他反对为了漕运而置运河

  沿线百姓生命财产于不顾的观点。在《川渎异同》中,他以整整一卷的篇幅,论述漕运

  和海运,又在有关州县下,详细记载运河的闸、坝、堤防和济运诸泉。此外,对于明代

  农业经济发展较快的苏松地区,以及扬州、淮安等转漕城镇冲要地位,书中都一一作了

  记载。同时,《读史方舆纪要》于农田水利的兴废、交通路线的变迁、城邑镇市的盛衰,

  都详略得当地有所记载。由此可见,不但对于军事地理、沿革地理方面《读史方舆纪要》

  有十分重要的记述,而且在经济地理方面亦有相当可观的内容。

  以军事地理为主,集自然与人文地理于一身的巨著——

  《读史方舆纪要》的撰成,当然与顾祖禹本人的努力分不开。

  为了编撰这本巨型历史地理著作,他先后查阅了二十一史和100多种地志,旁征博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