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说明朝十六臣_王丰明【完结】(43)

  从嘉靖四十一年到四十三年(1562—1564),戚继光先后在福建独自或者配合总兵俞大猷取得了横屿、牛田、林墩、平海卫、仙游等大捷,最终平息了福建倭患。残余的倭寇流入广东,但是为患不大。因此,在戚继光等人的支撑下,明王朝的东南海防总算是得到了稳定。但是,北部的边疆却始终未能安宁。

  ------------

  镇北:朔风边酒不成醉 落叶归鸦无数来(1)

  ------------

  戚继光的一首《登盘山绝顶》,不知作于何时。盘山,位于天津市蓟县西北,在明代属北方边防的重地之一。所以,这首诗似应作于戚继光镇守北方之时。“朔风边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的意境,让一位武将在萧瑟的北风中显得多少有些落寞。然而,戚继光是懂得诗文技巧的:“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虽有些衰迈之气,但是,雄心未已的豪壮气概,仍然依稀可见。与东南平倭的显赫声威相比,戚继光坐镇北部边疆、抗击蒙古骑兵之事,少为人知。然而,万历初年北部边防的稳定与戚继光是分不开的。

  隆庆元年(1567)秋天,戚继光应诏北上。其实,戚继光在浙江平倭的时候,对于北部边防也了若指掌。他曾对朋友汪道昆说过,明王朝的北部边防有五难,就是:一、北部边地绵延数千里,防不胜防;二、鞑靼却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攻击明朝边防最薄弱的环节;三、鞑靼的军队以骑兵为主,来去疾如飘风,不易抵挡;四、明军作战优势乃在火器,但是塞外北风高厉,尘土蔽天,明军常处于下风向,火器不易奏效;五、明王朝北方边镇各自为战,号令不一,划地为防,各不相统。因此,当他接到朝廷将他调往北方练兵的调令时,感到十分棘手。

  相对于东南沿海来说,北疆的一举一动更容易招致近在京城的文官们的攻击。而且,负责北部防守的部队,无论是禁兵,还是各镇戍守之兵,或者骄横,或者因欠饷而困顿疲敝,战斗力不济。在私下的交谈中,他对汪道昆说,他想仿效在东南沿海时的做法,在沿边各地招募一支由车兵、骑兵、步兵混编的精锐部队。因此,在到达京城之后,戚继光向朝廷上了《请兵破虏四事疏》,要求朝廷在兵员、粮饷、练兵事宜上给他更大的权力。这一上疏,包含了戚继光整顿北部边防的一揽子计划。但是,据说是由于流言之故,戚继光被任命为神机营副将,统领的不但不是原先所期望的十万或者五万雄兵,而是那老大而腐朽的京营。

  时间一过就是半年,凑巧戚继光当初在浙江平倭时的上司谭纶出任蓟辽保定总督。谭纶集结了三万步兵,并从南方调来三千浙兵。为训练这些兵士,他请求皇帝让戚继光来负责,得到许可。这样,在谭纶的保荐下,朝廷任命戚继光驻守蓟州(今天津蓟县),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总兵官以下悉受节制。此后,朝廷将同样驻守蓟州的总兵郭琥调走,事权统一于戚继光,命其总理练兵事务兼任蓟州、永平、山海等处地方总兵官,专门负责蓟州一带的防务。当初的三千浙兵此时也停调了。戚继光在蓟州任上,主要干了两件实事:一是修边墙;二是练兵。

  蓟州位于北京城的东北面,与昌平构成北京的北部门户。但是,这一带的边墙虽然在嘉靖年间曾经有过一番整修,但是却没有筑台,所谓“边墙虽修,墩台未建”。由于边墙修得很薄,又没有用以观测和防御敌人的墩台,因此这一设施如同虚设,根本就无法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武装袭击。因此,戚继光一方面请求朝廷允许对边墙进行加厚加高,另一方面建议在边墙上设置敌台。所谓敌台,又叫空心台,一般高三四丈,周围十七八丈,以巨石垒成与边墙一样高的台基,但台基向外、向内都有突出。台基之上为一虚空的中间,但四面却有箭窗。最上一层为垛口。每个台里,通常可以驻兵三十至五十人,设百总一人,同时可以贮备必要的粮食与军器、辎重,由台头、台副负责管理。敌台的作用,就是在敌军来临的时候,可以举烽火报警,并可登台迎战。每个台后,都会有一部分驻军,负责守卫边墙。总体看来,敌台比原先修建的砖石小台更为雄伟,所以更容易发挥防守的作用。而且,依托敌台,士兵们还可以就近屯田,解决军粮问题。这样一来,每一个敌台就像一个小型的城池。明廷同意了戚继光的建议,但是却将应修敌台的数量由三千余座减到一千余座。到隆庆五年(1571)秋天,东起山海关,西至镇边(今北京市昌平区西部),一千余座敌台随其地势高下,突兀参差,各自矗立,蔚为壮观。戚继光为每座敌台配备了固定的台军,著《哨守条约》,让士兵们学习。敌台不仅充当防御工事,也充当烽火台。在敌台之间,再利用原有的砖石小台作为烽火台,设守军五人。一旦有敌情,距离仅相隔一里的烽火台就可以纷纷举火传烽为号,而敌台的守军则准备迎战。通过戚继光的整顿,北京东北部的防御工事终于得到改善,故《明史》称:“(蓟镇)十七年间,易大将十人,率以罪去。继光在镇十六年,边备修饬,蓟门宴然。”

  戚继光在蓟州,也注意练兵事宜。由于北方兵卒未经训练,如果在修建边墙中以军法处置,怕他们一时受不了,戚继光重提调浙兵之议,请示朝廷从浙江调三千浙兵。据说,浙兵来到蓟州的时候,正好下着倾盆大雨。雨下了大半天,浙兵站立于郊外,虽然浑身湿透,但军容十分齐整。这使得北方兵卒大惊,自此知道了戚继光军令的严肃。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