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说明朝十六臣_王丰明【完结】(44)

  在蓟镇的几年里,戚继光完成了一部军事著作——《练兵实纪》。在书中,戚继光系统地提出了他的练兵理论。他认为,关于练兵,一要重视对士兵的平日训练,二是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他认为,士兵们应当重视平日里的教场操练,把训练当作真正临阵抵敌一般来体验,甚至平时不训练的时候也要“一心想着杀贼,蓄养锐气,军容整齐”。练习之法,先练“伍法”,即队伍之间的整合,其次练胆气,再次练耳目,再次练手足,最后练营阵。首练伍法,看得出戚继光对于军纪的强调,而对于士兵的个人能力,却是首重“胆气”。这种理论说明戚继光是一个非常重视精神训练的将领。他练兵,不是练单纯的武艺,而是要练就一种军魂,一种气魄。

  蓟州练兵收到的效果非常明显。当隆庆六年(1572)汪道昆代表朝廷巡视蓟镇时,戚继光在汤泉(今河北遵化县北)组织了一次有十万士兵参与的演习。演习规模之大,气势之伟,令亲自观看演习的戚继光本人都深受感染,有“中心实属恍惚”之叹,相信“边事真有可为”。

  ------------

  镇北:朔风边酒不成醉 落叶归鸦无数来(2)

  ------------

  十六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蒙古俺答汗与明廷讲和,被封为顺义王,宣府、大同以西边疆相对来说比较平定。骚扰边疆的只是东部一些小部落。经常侵犯蓟镇一带的是朵颜部的酋长董狐狸。然而,面对军容齐整的戚继光部队,董狐狸只是一次一次地失败,最后不得不在万历三年(1575)与明廷讲和,双方通贡互市。此后虽然偶尔会有一些战事,但是,戚继光与李成梁分别镇守的蓟州、辽东,始终固若金汤,保障了明廷东北边境的安全,而蓟州军容之盛,也为诸边之冠。据《明史》记载,蓟州防备极其完善,敌人根本找不到漏洞,只得转而骚扰辽东。这样,镇守辽东的李成梁就经常打战,似乎显得“战功卓著”。但比起戚继光镇守蓟州时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威名来,那就实在算不得什么了。

  这样的防御一直持续到万历十一年(1583)戚继光调离蓟镇。他调离蓟镇,是与张居正之死有关。张居正在万历十年(1582)死去,随即便遭到神宗的清算,而凡与张居正往来密切的大臣,多半受到牵连。戚继光正是在这种政治背景下遗憾地离开了北部边疆。清人编四库全书,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对戚继光的诗文有这样的评价:“诗亦伉健,近燕赵之音。”看来,蓟镇的近二十年岁月,毕竟给戚继光留下了抹不去的烙印。

  ------------

  兵法:迹至粗而用至神

  ------------

  戚继光在某些方面更类似文人。例如,他在另一部军事著作《纪效新书》的序言里,大谈“仁义”、“心”一类的儒学内容。他甚至认为兵法的根本也在于“人心”:“黄帝之法,根于几微;汤武之兵,本诸仁义。几微之所由起,仁义之所从出,在于吾心。是故迹至粗也,而用至神也。”像黄帝、成汤、周武王等人的用兵之法,都是本于人心。从这种理论来看戚继光的实践,他在剿倭时对胁从者的宽容,以及练兵时强调精神的力量,就很容易理解了。通过这样的表述,戚继光将被当时文人们形容为“粗迹”的军事行动,升华成一种蕴含精微道理的行为。然而,戚继光并不是一个夸夸其谈的军事理论家。他曾在《练兵实纪》一书中说过:“教兵之法,美观则不实用,实用则不美观。”实用,是戚继光军事理论的根本原则。他在练兵时,特别反对花法,要士兵一定要摒弃一切花架子,要学会实战的真本领,这样才不会在战场上吃亏。

  晚明有一个戚继光兵法的崇拜者,写了一部《武备新书》,提出要制造“火龙卷地飞炮”,大概就是雕木为虎豹之形,以轮驾之,使口中出火,藏炮于腹,点火于马尾,使其冲敌。这一“创意”被清代编纂四库全书的学者大大嘲弄了一番,说“殆于儿戏”,跟小孩子玩儿似的。然而,这部书也题名为“戚继光撰”,显然是托名,另一方面这也说明戚继光在军事理论上的声名。戚继光的军事理论著作,迄今所见主要是《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在这些书里,富含着这位爱国将领关于治军、实战等方面的理论。

  一、治军。戚继光治军,首先提出一个军队职能的问题。针对明朝军队战斗力不强而搜括民脂民膏却不遗余力的怪现象,戚继光提出士兵的首要职能是“保国安民”。他说:“兵是杀贼的东西;贼是杀百姓的东西。”士兵如果不愿杀贼,反而祸害百姓,便也变成了贼。他经常用宋代岳飞的岳家军来作榜样,认为岳家军的“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精神,就是保国安民的典范。

  其次,戚继光指出,处理好官兵关系是治军的关键。他对将领们说,官与兵要同甘共苦,要身先士卒。所谓的身先士卒,“非独临阵身先,件件苦处要当身先”,也就是要求将领们能时时“吃苦在前”。戚继光本人,也坚守与士兵同甘苦的原则。在浙江平倭时,有一次戚继光行军到乐清,恰逢大雨。当地的士绅请戚继光入室避雨,戚继光说:“上千士兵都露天站着,我怎么可以独自进屋避雨呢?”他虽然治军严明,但是对士兵们却非常爱护。他曾说过,自己的军队“暑行千里,我不曾打一个兵五棍”。这种恩威并行的治军方法,使得戚家军能够有良好的军纪,也因此受到人民的欢迎和支持。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