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清商埠_祝春亭/辛磊【完结】(135)

  潘振承从福建回广州没几天,对杨抚台上任后的作为了解不多。昨天在省河食舫请客户饮酒,听旁边一桌的几个缙绅说起杨应琚:“杨大人做广东巡抚,学政大人就没事干了。”潘振承断定,杨应琚巡抚广东还是延续西宁道“兴学重教”的套路。潘振承问过广义行的伙计,杨抚台从未来过十三行,也没对十三行下过什么训示。照此推断,杨抚台特意发一道规定十三行联名保结的抚谕,其中大有蹊跷。

  潘振承不想揣测到底是不是严济舟在从中作祟,他冒出一个朦胧的想法:另辟蹊径,直接接触杨应琚。

  知己知彼,潘振承喝了一口酽茶,准备再细看一遍邸报。彩珠带振联进来,“振承,二弟来看你了。”

  振联说他从食舫吃过酒席回家,遇到陈寿年,得知申办行帖连担保这一关都没通过,“突然冒出一份全体行商联保的抚牍,会不会是严济舟在背后搞了名堂?”

  振承指了指邸报道:“杨抚台的兴趣在兴学,他上任三个月,从未过问过十三行的事务。”

  “肯定是严济舟捣的鬼,想办法求见杨应琚,去问个明白。”

  “不成,就算是严济舟捣的鬼,可事情已经牵扯到巡抚,怎么好问?弄不好严济舟和杨应琚都会得罪,申办行商帖子,他们这两关最为重要。”

  “只要严济舟做行首,会所这一关休想通过。”

  “这是明摆着的。东主回籍祭祖,严济舟暂署总商,专权独断批了章添裘、黎南生两人的申请。现在他手上攥着抚牍,假惺惺搞什么会所庭议。同行是冤家,谁愿意再增加行商呢?假如他真有诚心,就会私下说服行商,甚至独断。”

  振联重提过去的话题:“大哥你还是做盐商吧,申办盐引,我有一些办法。”

  振承态度异常坚定:“不,我一定得做行商。”

  “你第一关都通不过,下面,还有巡抚一关,海关一关。就如登楼探宝,一楼都进不去,如何上二楼三楼?”

  “我先上二楼,再从二楼下一楼,然后再拾级而上三楼。”

  燃眉之急

  杨应琚在西宁有个“兴学道台”的美名,来广东后,很快就有个“兴学抚台”的绰号。

  广东府道司抚官员上督署衙门聆训,杨应琚是地方首官,来得自然稍迟些。他进入督署二堂,总督硕色拱手相迎:“啊,杨督学,久仰久仰。”杨应琚一愣:“硕制宪,本官体察几所儒学,这也有错吗?”硕色讥笑道:“没错没错,兴学抚台,广东儒生三生有幸,就不知是否广东苍生之荣幸。”

  杨应琚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巡抚职守,他认为自己的分寸把握得还算恰当——只是稍稍偏重于儒学。其他民生大事,杨应琚照样挂在心上。譬如赈济灾民,有严济舟代表十三行捐输的一万银两,加上向广州各商会派捐,很快就筹齐两万两赈灾银。告急的州县正堂早就在广州等候,领到赈灾钱粮后星夜启程往回赶。杨应琚忙完手头的事务,特意去了一趟土民最集中的连州,站粥棚掌勺赈粥,累得腰酸背痛。

  连州学正俞昭请杨抚台视察儒学。来这么僻远的州县实在不容易,不知在任内会不会来第二回,杨应琚声明:“视察可以,但没有银子。”俞昭微笑道:“酸儒岂敢觊觎抚台钱囊?连州儒生一辈子都未仰慕抚台尊容,您若亲莅儒学,乃儒学师生一生的莫大荣幸。”

  杨应琚欣然前往,面对破旧不堪的陋舍,心中像梗了块大石头。学正叫来几个儒师介绍唐代大文豪韩愈、刘禹锡贬为连州刺史,为连州儒学呕心沥血的美谈轶事。学正察颜观色,猜想杨抚台已被深深地感动。学正恭恭敬敬请杨抚台垂训,聆训的儒生都是学正特意安排的。杨应琚面对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儒生,哪里说得出什么训词,他话语哽咽,拱手向师生道:“儒学乃国家兴旺之基石,佩之向列位儒生鞠躬了。”三躬之后,儒生亦向抚台跪拜,杨应琚泪水潸然,承诺支拨五千两银子用于修缮学舍和补助家境贫寒的学子。

  这五千两银子,竟然是空头银票!

  新上任的布政使滕召华第一把火便是烧抚署,他特上一道禀帖。这哪是什么禀帖,而是发难。滕召华先是哭穷,接着笔锋一转,说在前任余朴元丁忧、藩司正印交他人暂署期间,某些官员视藩库为私囊,任意调度,沽名钓誉,此风若涨,藩库不为之藩库,实乃国之大祸。滕召华恳请抚台斥责违规官员,以正朝纲。滕召华虽未直接点巡抚的名,却句句都是冲着杨应琚来的。杨应琚离开连州儒学后,反悔不迭,新任藩司滕召华是个铁公鸡,这张空头银票,还不知上哪兑现?

  随行的张师爷为东翁出点子:“你是巡抚,哪容得藩司用这种口气指责上官?东翁就拿禀帖做文章,质问滕召华,‘视藩库为私囊’、‘沽名钓誉’是何意思?难道巡抚贪墨了藩银?难道兴学重教是沽名钓誉?你尽管恶言厉色训他一顿,然后再提连州儒学的窘状。”

  经师爷这般点拨,杨应琚不再为五千两空头银票担忧,他问张师爷:“广东诸多官员儒生称我兴学巡抚,先生依你看,兴学巡抚是褒还是贬?”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