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战国杀_洪兵【完结】(41)

  田忌是旧贵族,这样的家庭出身,无论在魏国还是秦国,都是被批斗的对象,别说在官场混了,能留条狗命都要拍着胸口默念“阿弥陀佛”。但在齐国就不一样了,旧贵族不要紧,你不是会打仗吗,做将军吧!

  田忌两次带兵,在桂陵、马陵打败魏国,尽管算不上什么大战役,也没有摧毁魏国的有生力量,但对于长期默默无闻的齐国而言,能够与魏国抗衡,并取得局部胜利,绝对是“壮我国威”的大事件。

  齐威王选人用人,除了不避血统,还不论长相。前面说过孙膑,膝盖骨被剔了,脸被刺了字,齐威王照用不误,要不是本人推辞,都做齐国的大将军了。

  淳于髡比孙膑好不到哪里去,首先出身卑微,是地位等同于奴仆的赘婿,其次身材矮小、相貌丑陋,还受过髡刑,也就是被剃光头,这在崇尚“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的古代,是一种极具侮辱性的刑罚。就这样的人,齐威王还是委以重用,让他活跃于政治舞台。

  孙膑、淳于髡这类人,要搁到现在,就算能混迹官场,最多也就是发挥“身体优势”,到残联挂个闲职。有时候真的说不清楚,历史是在前进还是倒退。

  前面说过魏惠王与齐威王“比宝”的情节,当时能够把人才当成“国宝”看待的,恐怕也只有齐威王一人。因此,在齐威王的治下,齐国从中央到地方都是人才济济。

  另一方面,齐威王也不是毫无原则地用人,他不关注出身,但看重结果,公正处置即墨大夫和阿大夫就是最好的证明。

  公元前358年,齐威王拜著名的政治家邹忌为相,开始对齐国的官场进行改革。

  邹忌变革的具体措施,在《史记》和《战国策》中没有记载,但淳于髡与邹忌的对话,透露了一些变革的政策信息。

  邹忌刚做上宰相,淳于髡就找上门来,两人展开了一次对话。这次对话,就跟俩土匪说“黑话”一样,搞得人一头雾水。我们先看看两人的“黑话”是怎么说的。

  淳于髡说:“伴君周全,身名俱盛;伴君有失,身败名裂。”

  邹忌回答:“谨记在心。”

  淳于髡说:“把猪油抹到车轴里,为的是润滑,但如果轴是方的,抹多少油都没用。”

  邹忌回答:“谨记,我会小心侍奉国君于左右。”

  淳于髡说:“弯弓用久了会开裂,用胶只能粘到一起,却不能弥补裂缝。”

  邹忌回答:“谨记,我将始终依附于万民。”

  淳于髡说:“狐皮的袄子破了,也不能拿黄狗的皮去补。”

  邹忌回答:“谨记,我会谨慎选择官吏。”

  淳于髡说:“车辆不保养,就不能担重物;琴瑟不调弦,就奏不出和谐之音。”

  邹忌回答:“谨记,我将制定法律监督官吏。”

  对话到此结束,给人的第一反应是: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要理解这段对话,还得从淳于髡的动机说起。淳于髡是齐桓公的旧臣,当时齐桓公办了一个“稷下学宫”,相当于“顾问委员会”一类的智囊团,此时的淳于髡是这个学宫的元老级人物。齐威王拜邹忌为相,就是想推行变法,但“稷下学宫”的老同志们不放心,决定派元老淳于髡出马,面见邹忌,一方面打探虚实,一方面给予必要的提醒。

  出于这个目的,淳于髡所说的几句话,实际上都是围绕着即将进行的变革所说的。有了这个认识,我们再把对话翻译成“白话”,立马就清晰多了。

  淳于髡说:“变法无小事,办好了,你邹忌功成名就,稍有差池,不仅你身败名裂,国家也要受到牵连。”

  邹忌回答:“记住了,还需要老同志们随时指点。”

  淳于髡说:“有威信的君主好比圆车轴,变法就是润滑剂,但如果把圆车轴变成方的,君主没了地位,再多的变法也无济于事。”

  邹忌回答:“记住了,我会始终维护君主的权威。”

  淳于髡说:“变法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如果人民离心离德,政府与群众之间的隔阂是不可能从根本上弥补的。”

  邹忌回答:“记住了,我会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

  淳于髡说:“官吏队伍鱼龙混杂,要明察秋毫,绝不可滥竽充数。”

  邹忌回答:“记住了,我会辨明忠奸的。”

  淳于髡说:“官吏在位置上待久了,又没有人管,难免就要胡作非为。”

  邹忌回答:“记住了,我会通过法律来监督惩治。”

  这下我们总算发现其中的玄机与奥妙了,淳于髡所“提醒”的,实际上就是邹忌变法的具体政策,主要包括:——削弱地方权势,强化中央集权。

  ——关注民生,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

  ——完善官吏考评制度。

  ——制定法律,依法治吏、依法治国。

  通过邹忌“静悄悄”的变革,实力雄厚的齐国有效地改善了政治环境,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顺理成章地成为战国中期的霸主之一。

  凡是认定的人才,齐威王是非常宽容的,在这方面,淳于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