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本雅明思想肖像_刘北成【完结】(2)

  [史学研究] 《本雅明思想肖像(出书版)》作者:刘北成【完结】

  内容简介

  1940年9月26日,为躲避盖世太保的迫害,本雅明从法国逃亡到西班牙边境时自杀身亡,时年四十八岁。他的好友、戏剧家布莱希特得知消息后沉痛的说:“这是希特勒给德国文学界造成的第一个真正损失。”本雅明生前四处漂泊,事业坎坷,身后才逐渐被重新发现,引起西方知识界的瞩目。如今,本雅明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思想家,其论著丰富的解释力吸引越来越多学者的目光,俨然成为重审现代性与欧洲文化史的关键节点。本书正是在此基础上,追访本雅明跌宕起伏的一生,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理想与现实交织的文化长卷。

  前言

  1940年9月26日,为躲避盖世太保的迫害,德国犹太人学者瓦尔特·本雅明在从法国逃亡到西班牙边境时自杀身亡,时年48岁。他的好友、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得知消息后沉痛地说:“这是希特勒给德国文学界造成的第一个真正损失。”

  当时本雅明没有什么名气,有布莱希特这种哀痛感的人寥寥无几。本雅明生前生活漂泊,事业坎坷。除了大量见诸报刊的评论文章外,只有两部著作问世——《德国悲剧的起源》和《单向街》。而这两部著作也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

  桂冠是在多年以后才落到死者头上。从1955年起,本雅明开始被重新发现,引起西方知识界的瞩目。这一年,本雅明生前好友阿多诺夫妇克服了种种困难,出版了德文两卷本的《本雅明选集》。从此本雅明声名鹊起。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西方新左派运动更是把“本雅明热”推至极端。由朔勒姆和阿多诺于1966年编辑的德文两卷本《本雅明书信集》终于在1978年问世,1972—1989年,由蒂德曼(Rolf Tiedemann)和施韦本豪泽尔(Hermann Schweppenhauser)编辑的德文7卷本《本雅明全集》陆续推出。各种英文选译本也先后问世。研究本雅明的专著和文章大量涌现,数以千计。现在本雅明已经为西方知识界家喻户晓,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最伟大的文学评论家,他的著作被视为文化批判的经典。

  近年来,本雅明也引起我国知识界的广泛兴趣。1989年,三联书店出版了本雅明的《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的中译本。许多著述中也论及本雅明的思想,主要是美学思想。

  但是,关于本雅明在现代学科中的定位,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有人指出:“本雅明被今天各种不同的人分别视为历史唯物主义、否定神学或文学解构主义的权威学者,但是他本人从来没有找到一个政治、宗教、或学术的家园。”(1)他的大多数文章偏重于文学评论,但仅仅用“文学评论家”不足以概括本雅明的学术建树。因为他的主要著作涉及美学、语言学、哲学、历史等许多领域,具有“跨学科”的性质,即使是文学评论也带有哲理性。不过,他很少写纯粹的哲学论文。他的许多思想往往是通过意象表达出来,或者说,他实践着一种“诗意思维”。不少研究者主张给本雅明冠以“哲学家”的头衔。他们解释说:“本雅明旨在创造一种涵盖经验整体的哲学。他力求使经验哲学化,使之成为真理的经验。由于这种广阔的抱负,他与当时占支配地位的新康德主义哲学分道扬镳,而使自己的研究与文学结盟。正是在体系化的哲学放弃对其传统整体的权利时,本雅明依然忠实于那种传统,但却拒绝其体系形式,而对文化经验的对象进行‘直接’的哲学化。”(2)由此,可以简单地说,本雅明是一个独特的哲学家或思想家。

  关于本雅明的基本思想取向的定位,更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甚至有人说,在20世纪的学者中,没有谁能像本雅明(和福柯)的著作那样被广泛阅读并适合于如此众多的各不相同的思想和政治传统。以阿多诺为代表的一派,坚持把本雅明的著作放在法兰克福学派的框架中,视之为该学派的马克思主义收获中的一部分,尽管是边缘的一部分;以朔勒姆为代表的犹太文化研究学者,强调本雅明思想中的犹太神学来源,并认为本雅明的思想主旋律最终回归到犹太教救世主义;新左派运动则塑造出一个“布莱希特式的本雅明”形象,鼓吹本雅明不屈从于任何学派、任何思想传统的反叛创新精神。阿伦特和桑塔格反对上述各种观点,把本雅明说成是一个思想开放、兼收并蓄的旧式“文人”或“最后一个知识分子”。中国学者张旭东认为在本雅明身上“融合了一个马克思和一个现代诗人的倾向”。等等。

  本雅明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之所以如此变幻多端,从他这方面看,是由于他的思想的复杂性造成的。正如桑塔格所说,本雅明同时保持着几个可能的立场(位置)间的平衡。本雅明青年时代受到浪漫主义思潮的深刻影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对犹太教救世主义和社会主义产生兴趣,在魏玛共和国时期开始部分地转向马克思主义,但是不能接受苏联官方的马克思主义。以后,他与布莱希特的“朴素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研究所的“辩证马克思主义”以及朔勒姆的犹太教救世主义都维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尽管当时这三方中的每一方都指责其他两方对本雅明的“有害影响”,但与这三方的关系(当然不仅这个原因)也促成了本雅明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在法西斯主义对他个人生命的威胁日益逼近之时,他滞留法国而最终导致的悲剧,更带有令人感怀的暧昧性。他之所以滞留法国,一方面是因为“这里还有需要保卫的(文化)阵地”,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陷入了“走投无路”的困境:无论巴勒斯坦、苏联,还是美国,都不是他的思想和情感可借以安身立命的家园。而他的绝望,既蒙着法西斯主义肆虐的巨大阴影,也是本雅明自己思想的逻辑结论。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