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本雅明思想肖像_刘北成【完结】(83)

  本雅明是法国人称作“忧郁者”(un Trise)的人。朔勒姆说,他年轻时就具有“一种深刻的沉郁”。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性格忧郁的人,但却鄙视现代心理学的标签,而宁愿借助传统占星术的解释:“我的星宿是土星,一个运转最缓慢的星球,常常迂回和拖延的星球。”阅读他的两部主要著作——1928年发表的关于德国巴罗克戏剧的《德国悲剧的起源》和从未完成的《巴黎,十九世纪的首都》,读者必须把握住他的忧郁理论,否则便无法理解它们。

  本雅明的气质贯穿他的全部主要作品。他的气质决定了他选择写什么。因为他从中看到与他契合的东西,比如17世纪巴罗克戏剧就把土星性格的各种怠惰特征戏剧化地表现出来。再如他用辉煌的方式论述了另一些带有土星气质的作家:波德莱尔,普鲁斯特,卡夫卡和卡尔·克劳斯。他甚至发现了歌德身上的土星气质。尽管他在论歌德的《亲和力》的著名论文中激烈地反对通过作家的生平来理解其作品,但是他却在一些最深刻的段落里有选择地使用了歌德的生活材料,比如揭示歌德忧郁性格和孤僻心理的材料。同样,他也描述了普鲁斯特的“把整个世界拖进漩涡中心的孤独”,分析了卡夫卡为什么与克利一样“在本质上是孤独的”,引证了罗伯特·瓦尔泽(译注:瑞士现代作家)“对生活里成功的恐惧”。他的观点是,人们不应用作者的生活来解释作品,而应用作品来解释作者的生活。

  他的两本回忆童年和学校生活的书写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他生前没有发表。书里包含着他对自己最细致的自画像。那时他的忧郁性格正在形成。无论在学校里,还是与母亲一起步行,“孤独都是唯一对我合适的状态”。他是个经常生病的孩子,但孤寂并不仅仅限于室内,而且还有在大都市中的孤寂。它占据着这个街头行人的心头:白日梦,观望,冥想和徘徊。本雅明具有19世纪对“闲逛者”形象的感受力——波德莱尔就极其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忧郁症,并体现了那种形象。本雅明从自己与城市之间的梦幻般的、狡猾而微妙的关系中培养了自己的感受力。街道、小巷、拱廊和迷宫都成为他文学研究经常触及的题目,尤其在关于19世纪巴黎的巨著中,在游记和回忆录中。(对于罗伯特·瓦尔泽来说,散步是他隐居生活和辉煌作品的中心,本雅明写过一篇关于他的文章,但没能像人们期待的那样充分展开。)仅有的一本在本雅明生前发表的带有审慎的自传性质的书是《单向街》。书中,个人回忆被放进一个地点,他在其中不断地变换着位置。

  《1900年前后柏林的童年》一开始就写道:“在一个城市里找不到路固然讨厌,但你若想迷失在一个城市里,就像迷失在森林里一样,就需要练习。……我很晚才在生活中学会了这门艺术,从而实现了我童年时代的梦想。那时我把吸墨纸上杂乱的墨迹想象成迷宫。”这个段落也出现在《柏林记事》中。本雅明指出,必须经过反复练习才能学会迷失,那是一种原始的“在城市面前无能为力”的感觉。他的目标就是要成为一个街道地图辨识者,知道怎样迷失,也知道怎样借助想象的地图确定自己的位置。在《柏林记事》里,他还谈了许多年里他是怎样设想绘制个人生活地图的。他把这张地图设想成灰色,并且设计出一套彩色标志,“清楚地标出我的朋友和我的女友的住宅,青年运动的‘辩论密室’,共产主义青年开会场所,我只住过一夜的旅馆和妓院房间,值得记住的动物园的长凳,通向各个学校的道路和我亲眼目睹了葬礼的坟墓,以及那些闻名遐迩的咖啡馆,虽然它们当年常被人们挂在嘴边的名字如今已被完全遗忘了”。本雅明说,有一次,他在巴黎杜玛戈咖啡馆等人时,画了一张自己生活经历的图表,看上去就像一个迷宫,其中每一个重要关系都像是“一个通向迷津的入口”。

  所有这些在本雅明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的隐喻,如地图、记忆、梦境、迷宫、拱廊、狭长街景和立体全景等,呈现了一种独特的城市幻象和特殊的生活。本雅明写道,巴黎“教会了我迷路的艺术”。他对城市的真正性质的理解不是得自于柏林,而是得自于巴黎,更准确地说是超现实主义运动重新想象的巴黎(布勒东的《娜佳》和阿拉贡的《巴黎的乡下人》)。魏玛共和国时期他就多次在那里逗留,从1933年起他就作为流亡者在那里生活,直到1940年在逃出法国的途中自杀。通过这些隐喻,他提出了一个关于方向感的普遍问题,确立了一种关于难度和复杂性的标准。(迷宫就是一个使人迷失的地方。)他还提出了关于禁地的概念:如何经由一种思想行动同时也是一种身体行动进入那些禁地:“整个街道网络都在妓女的引领下洞开”,他在《柏林记事》中这样写道。他召唤了一个阿里阿德涅(译注:希腊神话人物,用小线团帮助忒修斯逃出迷宫),一个妓女,她领着这个富裕家庭的孩子第一次跨过了“阶级的门槛”。迷宫的隐喻,也暗示了本雅明对自己的气质给自己设置的生活障碍的认识。

  本雅明在《德国悲剧的起源》中写道,土星性格使人“冷漠,迟缓,犹豫不决”。迟缓是忧郁性格的一个主要特征,笨拙则是另一个。这样的人总是能发现太多的可能性,但却意识不到自己缺乏现实感。再有就是固执,认为自己凡事比别人高明。本雅明回忆童年时代跟着母亲上街。母亲常用一些无足轻重的事情检验他应付实际事务的能力,而他故意表现出笨拙和缓慢来对抗母亲的测验,这种做法久而久之,就强化了他的笨拙(“直至今天我都不会煮一杯咖啡”),并且使他身上那种梦幻般的倔强变得根深蒂固。“在我身上,那些似乎比事实上的我更迟缓、更笨拙、更愚蠢的习性显然植根于那些散步,并且它还伴随着一种更大的危险:在内心里我始终觉得自己比真正的我更敏捷、更灵巧、更聪明。而且这种固执的后果“最重要的是,目光所及之处,真正看到的不足三分之一”。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