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史秘本_[日]陈舜臣【完结】(154)

  “为何不可?之前你不是极力劝说……”

  “当时曹操进兵徐州,许都空虚,确实是绝好的机会,但此时曹操已经返回许都。当时不出兵,现在出兵,岂非咄咄怪事?”

  田丰的话语之中,隐隐带有指责之意,袁绍听着格外刺耳,露出了不快的神色。总是抱怨不休,真是个记仇的家伙!

  “形势瞬息万变,时机成熟与否,每个人的判断自然不同……玄德,你以为如何?”袁绍又面向刘备询问道。

  刘备反叛曹操,好不容易才由青州逃到冀州。他的部将关羽虽然投降了曹操,不过四散的部下得知旧主的消息后,纷纷回到寄身于袁绍军中的刘备身边,人数已然过万。袁绍势力庞大,增加万余人马并算不得什么大的变化。不过,“刘备投靠袁绍”这个事实却具有极大的影响力。黄巾起事之时还只是步卒头目的刘备,不知什么时候当上了指挥一方的将领,后又爬上了州牧的高位。世人都如此评价刘备:“洞悉世事,目光长远。”这个善于把握时代走向的刘备果断地抛弃曹操,投靠了袁绍——“由此看来,曹操果然成事不足,袁绍才是天命所归啊。”刘备此举给世人心中植入了这种印象。袁绍很重视这种印象。作为名门之后,袁绍非常清楚虚名带来的效果。袁氏族人往往因为出身名门的虚名,获得了高于其实际能力的地位。

  刘备想了一会儿,回答道:“如今曹操不得人心。董承密谋叛曹,事情虽然败露,被曹操诛灭三族,然而这不过是巨石露出地面的一角而已,大部分还深深埋在地下。曹操这棵大树,根基已经被这块巨石毁了大半,只要稍稍加力一推,很容易倒掉。”

  “是啊!”袁绍满意地点头道,“况且还有天子密诏,讨伐曹操,名正言顺。外有玄德起事,内有董承谋叛,曹操营中早已千疮百孔了吧?”

  “当真如此吗?曹操人马论数量虽然不及我军,然而曹操用兵千变万化,万不可掉以轻心。曹操阵营此时或许确有动荡,果真如此的话,还是多用奇兵,使其疲于奔命才是上策。”田丰坚决反对大规模出兵。他主张以奇兵——游击战的方式拖垮曹操,三年之内便可不战而胜。

  “明明有天子密诏,却以奇兵为战,岂不成了天下的笑柄?这也是对天子的不忠啊。”袁绍认为,既然出兵,就要高调宣扬天子密诏,举全军讨伐曹操。这位出身名门的主帅,向来看不起游击战。那种战法是普通百姓起义时所用的,不是堂堂英雄应该采取的。

  袁绍未采纳田丰的提议,让刘备放下了一颗心。对曹操而言,眼下最头疼的正是东北发动的游击战。若如田丰所言,打上三年的游击战,曹操说不定真会被袁绍拖垮。倘若袁绍吞并了曹操,天下便再无人能与之抗衡了,刘备也再无机会走向前台了,只能作为袁绍手下的一员部将终老此生。不!刘备心中暗叫:“必须削弱袁绍的势力。”在这一点上,曹操与刘备一致。正因为如此,两个人才能暗地里结成同盟。刘备知道,假如袁绍想采用游击战,自己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打消他的念头,他甚至还买通前线主帅。不过,还没等刘备表示反对,袁绍自己就先拒绝了这个提议。“我要以堂堂之势讨伐曹操。”直到最后田丰依旧在反对。

  军事会议结束后,刘备凑在袁绍耳边说:“大军出动之前,田丰说不定会四处宣扬他反对远征的意见。这难免令人担心。”

  “我决定了的事情,绝对不会再更改,他再反对也没用。”袁绍说。

  “即使计划不变,但田丰的反对恐怕也会影响全军士气。倾尽全军之力讨伐曹操之际,士气若是低迷,恐怕……”刘备露出担心的神色——不,他的确是在担心。袁绍缺乏决断力,虽然他嘴上说自己做出的决定不会更改,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变卦。田丰又是能言善辩之士,只要有一丝希望,便不会放弃,恐怕还会不断游说袁绍。况且田丰深知袁绍的禀性,一定会盯住袁绍的弱点不放——只要他还有盯住袁绍的自由。刘备于是对袁绍说,若是任由田丰四处活动,定会影响士气。

  “这倒也是。这家伙说不定会到军中传扬……好!先把他关上一阵子再说。”袁绍道。就这样,反对出兵的田丰当天便被剥夺了自由。

  二

  各家军中都有细作。消息便由这些细作源源不断地传来,然而究竟是否可信,却很难判断。刘备送给曹操的消息自然是最值得信任的。无论如何,这是来自敌军大本营的消息。但曹操对刘备的期待却并非仅仅提供消息,他更希望刘备深入敌人的中枢,引导敌人做出对己方有利的决策。至于可信的消息,只是副产品而已。

  征讨曹操之前,袁绍发出檄文,由陈琳执笔。陈琳是广陵人,因避兵乱来到冀州,袁绍爱惜他的文采,登用其为记室(文书)。袁绍出身名门,向来注重招纳人才,但将人才招纳来之后,如何人尽其才,却是一个问题。陈琳在檄文之中不但逐一列举了曹操的罪状,甚至连其祖父曹腾身为宦官却飞扬跋扈、其父亲曹嵩用钱买了三公之位的事都揭发出来了。

  “嗯!写得真好,可称名篇啊。”如此感叹的并非袁绍,而是得到此文的曹操。“此篇檄文揭露了我种种罪行,连我自己都禁不住怒上心头啊,哈!哈!哈……”曹操放声大笑。他并不只是笑笑而已,心中也已经暗暗记下了陈琳这个名字,将其视为当世一流檄文大家。后来陈琳被捕时,曹操问他:“汝前为本初(袁绍)作檄,但罪状孤可也;何乃辱及祖父耶?”陈琳以为自己性命难保了,曹操却说:“汝之文才,可为我所用,更可为天下万民所用。”曹操就这样轻易地赦免了他。鉴别一个人的才能,他确实远远高出袁绍。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