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_金纲【完结】(173)

  宋琪听后,为太宗的博学感到很惊讶,就说:“这事,百年来,人君很少有知道的。如果不是陛下博览群书,哪能得到这种鉴戒。但是臣听说:‘知之非艰,行之惟艰’,愿陛下勉励啊!”

  这是宋琪最大胆的一次言说。

  太宗认为他说得对。

  但宋琪,偶然会有的那种鄙陋,暴露了他们庸人的一面,不仅与“敢以天下为己任”的赵普不同,即使与“清介醇谨”的薛相、李昉比较也有距离,甚至与沈伦比较,似也缺少一点信仰中的坚守。他看中了卢多逊的大宅子,就与同列柴禹锡串通,由柴禹锡向皇上吹风,要将卢宅转移给宋琪。广州那边转运使王延范试图“偏霸一方”的大案中,柴禹锡与宋琪也在为之辩护,让太宗不得不猜忌他们的“结党”行为。如果他们的“结党”如仁宗时的范仲淹为天下计,那将是另外一种性质。现在,为了一个远房的亲戚王延范,为了得到卢多逊的大宅子,就这样叽叽喳喳,确实有失大臣风范。

  宋琪本来是燕人,对契丹形势很熟悉,他曾经给太宗上表,长篇大论讨论攻取契丹的谋略,有大而无当之处,也有切合实际之处,太宗曾有选择地采纳过他的意见。后来在攻取西夏时,他也有可取的意见贡献。

  与薛相、李昉比较,沈伦、宋琪这两个宰辅少一点“大人”气象。

  吕蒙正与太宗的博弈

  吕蒙正,在宰辅中比较特殊。

  他是正式科班出身,太平兴国二年(977),太宗朝头一场科举,他获进士第一,“释褐”授绶将作监丞,通判升州(今江苏南京)。

  吕蒙正很顺利做到参知政事。最初,他的父亲好“内宠”,与妻子刘氏不睦,于是休了妻子,吕蒙正跟着母亲一块被扫地出门,生活很窘迫。但他像后来的范仲淹一样,越是困窘越是努力,终于一举中第,朝廷赐给府邸一座,于是接父亲母亲来住,但刘氏仍不与前夫来往,二人同堂异室,吕蒙正仍然恭谨伺候父母,没有怨言,直到吕蒙正父亲去世。

  吕蒙正气量很大。参知政事是国务工作最有实权的宰辅职务,他第一次进入朝堂时,被朝士轻视,其中一人指着他说:“这小子也参政啊?”吕蒙正假装没听到走过去。同列人不能替他咽这口气,回头就问是谁这么大胆口吐狂言。吕蒙正急忙阻止他说:“不必不必。若果一旦知道此人姓名,恐怕终生不能忘。不如不知道为好。”此事传出,时人都很佩服他的气量。

  太宗对这位新科状元有期待,对他说:

  “凡士未达,见当世之务戾于理者,则怏怏于心;及列于位,得以献可替否,当尽其所蕴,虽言未必尽中,亦当佥议而更之,俾协于道。朕固不以崇高自恃,使人不敢言也。”

  一般士大夫还没有发达时,往往看到当世政务有悖于义理的地方,就内心不快;现在你已经位列朝臣,有机会可以批评时政哪些有益哪些有害,贡献有益于政制的意见,要尽所能有的智慧。即使某一个意见未必精当,也应当群策之际有所变更,使适用的意见有益于正道。朕是不会自恃地位崇高而让人不敢说话的。

  不久,李昉罢相,吕蒙正拜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平章事,监修国史。这就从副总理往国务总理又迈进一步。在宰辅期间,吕蒙正为政重内涵,不重形式,务行宽大,有简易之风。这是宰辅的正经品质。因此不久就获得士林“重望”。吕蒙正也更以正道自持。他记住了太宗的一番嘱咐,遇事敢言,每一次议论时政,有不精允的地方,他一定要争论,要求趋于精允。太宗很欣赏他这种“无隐”的工作风格。赵普也欣赏他。

  吕相的敢言,是薛相、李昉、沈伦、宋琪做不到的。

  淳化年间,太宗检讨此前的历代征伐,有一番自我辩解的话头。他说:“朕以前征讨北汉、契丹,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民除暴。如果我要是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天下恐怕早就被战火烧光了。”

  这番话说的是实情。如果战争一味求胜,不计一切代价,也许会有另外的战绩,但那样一来,天下恐怕就会出现杜甫《兵车行》中的场景:“……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如此“武功”,是太宗,乃至于大宋王朝十八帝都不愿意看到的风景。惜民力、重民生,是大宋与其他王朝比较,很突出的“特色”。

  但吕蒙正还不满意,他进一步敲打皇上说:

  “隋唐数十年间,四次征伐辽东,那时人没有法子承受王朝命令。隋炀帝乃至于全军覆没,唐太宗则自己都运送土木去攻城,最后还是没有法子成功。说起来,治国之要,在内修政事!做到这一点,则远人自会来归,国家也可以因此自然导致安静。”

  显然,“修德以来远人”,也是吕蒙正的关键词。就此也可以判断,他是一个“主和派”。

  有一次晚上张灯设宴,乘舆之外,士庶云集,都在看皇上。吕相与太宗在一起。太宗再一次对自己的文治武功有了飘飘然的自诩。他对吕相说:“五代之际,生灵凋敝,丧亡太多。周太祖郭威,从河北南归,士庶都担心大军剽掠。那时候,下面是火灾,头顶则是彗星,看到的人都很恐怖。朕当时亲历那个乱世,以为不会有太平日子了。但现在朕亲揽庶政,到今天,已经做到万事粗粗理顺。朕就经常想,感恩上天的赐予,让我大宋如此繁盛。于是朕知道:治理乱世,在人。”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