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帝国三百年:真宗赵恒_金纲【完结】(102)

  那时节,前秦大帝苻坚率领近百万大军进攻东晋,建康城里一时处于恐怖之中,谢安时任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长官,事实上这五州尽在长江下游,也几乎就是东晋当时仅有的北部防线。当此人心摇动之际,谢安派自己的侄子谢玄率他麾下的八万“北府兵”前往抵敌。八万对百万,兵力悬殊,谢玄不免紧张,于是来见谢安讨教作战韬略。谢安神情泰然,一如往常,只对他说:“你打你的仗,此事朝廷另外有安排。”然后就不再多言。谢玄还是吃不准,就派自己的好友再去问谢安。谢安招呼亲朋好友驾车到山中别墅聚会,坐下后,甚至开始笃悠悠地下围棋,跟人赌别墅,谁输了就输一幢别墅。最后不分胜负,谢安就让自己的外甥替自己继续赌,而后带着一行众人,登山游玩。直到晚间,他才将谢玄等将领召来,当面分析战局,鼓励他们大胆前往。此后,就是著名的“淝水之战”,东晋大胜,前秦败北。

  如果按照王钦若的思路,谢安此举也是在“孤注一掷”,用八万“北府兵”去打一场实力悬殊的大战,还那么若无其事,这不是赌徒故作镇定的“心理战术”吗?根据后来的记载可以知道,谢安确实是在故作镇定。当捷报传来时,他正在跟人下棋,看后,就将捷报放到一边,继续下棋。人问文书写了啥,谢安还是带着那种笃悠悠的腔调,慢条斯理地说:“嗨,小孩子们刚刚攻破了来寇。”说罢,继续下棋。但是下完棋,他返回屋里,要过门槛,内心高兴,实在没有掩饰住,脚步急了点,结果脚上穿的木屐被门槛撞掉了屐齿。

  越是大战,越是紧张,统帅人物就越是要镇定从容。此举至少有三个重要功能,一是控制自己可能的焦虑和焦躁,在危局中做到理性决策,以免失误;二是“示人以不测”,不能让敌对方知道自己的忧虑,以此增强敌方的困惑;三是有效安定己方,增强必胜信心。

  所以具有兵家大智慧者,往往越是在前所未有的险象面前,越是能够举重若轻,镇定从容。最紧张的时刻,最从容镇静的往往就是这些天才智者。

  在“博罗季诺战役”中,俄国统帅库图佐夫与法国皇帝拿破仑,二人都表现了出奇的沉静,甚至冷漠。库图佐夫在阵地前的指挥所内,坐在大方凳上,做出了昏昏欲睡的模样,只不过偶尔晃动一下手里的马鞭。在他身上,丝毫看不到大战的紧张气氛。

  敦刻尔克大撤退中,英军统帅亚历山大在海滩上安放了帆布躺椅,啃着苹果,平静地目送英法联军登船,而头顶,就是战机呼啸,身旁,就是炸弹横飞。在紧急撤退中如此蔑视德军陆空力量,对麾下将士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以至于有些军官效法他,在海滩上开始修理胡须,而勤务兵则为他举着镜子;另一个完成任务的官员则干脆坐在船尾,从容垂钓。

  库图佐夫、亚历山大,以及类此的统帅们,他们就是“欧洲的谢安”“近代的寇准”。他们内心的紧张,是只有自己知道的。

  所以,尽管寇准已经做足了“前瞻性研究”,知道此役必胜,愿景必能达成,但是战场局势瞬息万变,很多偶然性非人力可以控驭,他的内心,一定还是非常紧张的。但他必须迷惑契丹、影响宋师,因此,必须“演戏”。这是作为统帅人物必须修炼的一门功课。

  但以王钦若的智商和格局,他无法理解这类天才。所以,他的妒忌混合了真诚,实心实意地认为寇准就是在玩大胆“孤注一掷”。

  推演天下太平

  “和议”之后,真宗很高兴,也很认真,他试图将“和议”推演为符合中庸之道暨圣贤之道的“天下太平”,真正实现父皇“太平兴国”的未竟之志。和平,也可以是一场文化英雄的壮举。真宗对这一场崇高的事业有近于英雄情怀的感知。他知道应该怎样去做。作为推演和平的标志性动作,宋人甚至将几个带有“侮敌”性质的地名做了改动,如:改“威虏军”为“广信军”;

  改“静戎军”为“安肃军”;

  改“破虏军”为“信安军”;

  改“平戎军”为“保定军”;

  改“宁边军”为“永定军”;

  改“定远军”为“永静军”;

  改“定羌军”为“保德军”;

  改“平虏城”为“肃宁城”;

  ……

  真宗还下诏,要缘边诸州军都要遵守与契丹的誓约,不得随便往来于境外与大宗之间,谋求物质利益。更禁止边民进入敌界掠夺财物牲畜,有违犯者要追捕,有罪要按法律规定处理。

  边境有守将提出要修整旧日田地为方田,也有将军上书要修筑河堤,以防止契丹战马驰突,但是真宗认为这事违背誓约,不许。

  边界有民事,契丹行文到达缘边诸州,朝廷规定:小事不必上报朝廷,没有什么疑难,可以直接回复契丹;但如事关机要,则需要尽快上报,等待朝廷回复后再回答契丹,但也没有必要让契丹知道大事小情都在请示朝廷。真宗的意思是:如果所有的边事决定都“出自朝议”,未免令契丹小觑了缘边州郡。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