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帝国三百年:真宗赵恒_金纲【完结】(56)

  大宋的“和气”,在在皆是。

  但“望都之战”失利后,真宗的“和气”多了一点凌厉。他吸取傅潜“拥兵自重”惩处不严的教训,开始总结此役的经验教训。

  他对近臣说:“用兵当然会有胜败,但我听说此役临阵时,有人公然不保护主帅,还带着兵众率先逃跑。这事如果不推究治理,如何可以惩戒后来者!”

  于是命令朝官专案调查。结果镇州副部署李福、拱圣都指挥使王升,因为没有救援王继忠而受到严厉惩罚:一个被削去官职流放封州(今属广东),一个被决杖配隶琼州(今属海南)。还用这个案例诏告、警戒诸路将帅。

  王夫之的史论

  “望都之战”中,战死的将士不少,朝廷对战死者家属做了妥善安排,所有战殁者的子孙都得到优厚抚恤。户部正在忙着为烈士们制定表格、调拨物资时,朝廷得到一个噩耗:名相李沆病死。

  李沆,是传统史学评价极高的一个人物。

  有意味的是,他与“敢以天下为己任”的名相们不同,他一生几乎没有什么建树,相反,往往都是其他官员试图有所建树时,被他抑制、按下不动。这样的人物也算名相吗?熟悉张子房“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者型宰相,熟悉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苦干型宰相,熟悉张居正“福国利民之事,挺然为之”的改革型宰相,诸如此类,未必熟悉李沆这种类型的宰相。他的特点就是“无为而治”“清静无为”。

  理解李沆,与史上人物比类,可以说到顾雍。

  理解顾雍,就要说到王夫之,说到他的《读通鉴论》和《宋论》。《读通鉴论》是王夫之评价战国到五代时期的人物、事件的史论集,《宋论》则是评价宋代三百一十九年的人物、事件的史论集。两书皆有令人惊叹的真知灼见。《读通鉴论》对顾雍的评价,就令人耳目一新。

  在王夫之看来,三国之际,蜀汉因为奉行光复汉室政策,所以“义正”;曹魏因为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势强”;而东吴夹在中间,“义”不如蜀汉,“势”不如曹魏,但居然能与蜀、魏鼎足而三,这是因为东吴“有人”,而这个“人”最重要的就是顾雍。

  顾雍就是史上居于相国之位的“天子之大臣”,可惜屈于时势,只能服务于偏安之邦。从史上为人称道的三代夏商周往下数,检点“大臣”能够做到像顾雍这样的,太少了。

  顾雍平时“寡言慎动”,一般不做自我旌表,很低调。据说他因功封侯之后,很长时间连家人都不知道。过了好久,家人听说咱家户主做了侯爷,不禁大吃一惊。但顾雍还是恬不为意的样子。他沉默寡言,但用人却非常公正,任免官员不分亲疏;看到民间利病,就秘密地向国君汇报并提出改良建议,不自家垄断恩威,一般官员提出改革意见,要弄个小利小功什么的,他都压下不动。国防上有些“便宜之策”看上去可以有收效,但往往手段不正,他也废置不动,一切都从道义远大目标考虑。顾雍的行为很像西汉丞相曹参的简易无为,但又不忽略法度;很像大唐宋璟的静肃公正,但又不丢掉廉介。

  从顾雍以后,东吴几十年间没有屠杀劫掠之民生悲剧,也没有苛刻繁杂之朝廷虐政,在整个三国时代,东吴是很独特的。

  王夫之慨叹:可惜东吴没有蜀汉之“义正”、曹魏之“势强”,最终处于东南一隅;不然,以有顾雍这样的人物,“平定天下而有余”。

  王夫之对顾雍的评价就是如此之高。

  说到后来的宰相,能够与顾雍相提并论的,就是李沆。

  王夫之说:“求其德之相若者,旷世而下,唯李沆为近之。”但他同时也认为,顾雍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兵争之世”,所侍奉的君王是一个“雄猜之主”。这样看,同为“天子之大臣”,顾雍比李沆难度要大。但这话也从侧面证明了,大宋李沆遇到的真宗赵恒,是一位道义德能远远超过东吴孙权的明君。

  王夫之将李沆与顾雍比较的这个史论信息极为密集。简言之,这个案例预表了圣贤理念之下的执政模型应该是什么样的。

  就像世人很少知道顾雍有何成功不朽的业绩,或激动人心的“建设性意见”一样,世人也几乎不知道李沆究竟做了什么了不起的大事。

  “圣相”李沆

  李沆在太宗时期就已经有了清名,史称此人“器度宏远”,是一个气场很强大的人物。太宗时,他判吏部铨,算是个组织部的司局级干部。太宗爱饮酒,常有“曲宴”,也即宫廷中帝王召集的私人性质的宴饮。李沆有一次参加,宴罢,诸臣退下,太宗看着他的背影很久,赞叹道:“你们看李沆这风度,端庄而又稳正,他确实是显贵之人啊!”

  所以太宗要他和李至做太子即未来的真宗的老师,“太子宾客”,并要太子向老师跪拜。李至与李沆都是生性严肃、不苟言谈的人物。按太宗意愿,就是要培养自己的儿子养成端正的风格,所以对“二李”很有期待。宋人笔记曾记录,李至做过一篇文章,说自己曾有一梦,梦到在一个道观里游赏,进入一座大殿,看到一个宝床,床上有一个金色的大龙盘踞。有一个道士两眼像放电一样,对李至说:“你马上下拜——以后你要侍奉这个金龙。”李至正要下拜,没想到金龙却从床上下来,先向李至下拜。这个故实很可能是后来的文人附会,但其起意,却是真宗做太子时,向两位太子宾客下拜的史实。太子向老师下拜,历代罕见。这一故实预表了宋代“偃武修文”“尊师重道”的太平景象。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