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凯南日记_[美]乔治·凯南【完结】(46)

  [4]  与刘易斯一样,布斯·塔金顿(Booth Tarkington)在小说中也探索了美国中产阶级的幻想和狭隘视野。

  [5]  平克尼·塔克(S. Pinkney Tuck)是美国驻日内瓦领事。

  [6]  海军上将希拉里·琼斯(Hilary P. Jones)是日内瓦裁军委员会的海军顾问。

  [7]  尼古拉·萨克(Nicola Sacco)和巴特罗密欧·范则蒂(Bartolomeo Vanzetti)是意大利裔美国无政府主义者,他们被控在马萨诸塞州的一次抢劫中杀死了一名警卫。尽管此案仍有疑点,但他们最后还是被判处死刑。这一判决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激进的信仰和出生于外国的身份。

  [8] 圣保利(St.Pauli)为著名的红灯区。

  [9] 1925年,在瑞士的洛迦诺小城,德国与法国和比利时签订了条约,重申“一战”之后割让给他们的领土范围。

  [10]  弗朗茨·韦尔弗是奥地利波西米亚小说家和剧作家。

  [11]  托马斯·曼的《布登波洛克一家》(Thomas Mann, Die Buddenbrooks, 1901)描述了一个德国家族在现代新式生活纷扰的背景下,历经四代走向衰落的历程。

  [12] 《福尔赛世家》(Forsyte Saga)是约翰·高尔斯华绥(John Galsworthy)的小说,详述了英国一个中上阶层家族三代人的生活。

  [13]  数十年之后,凯南向安东尼·雷克(Anthony Lake)提及这段往事,后者是国务院官员,后成为比尔·克林顿总统的国防顾问,他是凯南前任未婚妻的儿子。

  [14]  见凯南写给珍妮特·凯南·霍利吉斯的书信,第23盒,1928年10月20日,凯南文件。

  [15]  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Gustav Stressman),1923年—1929年担任德国外交部长,力主寻求与“一战”胜利国和解。

  [16] “钢盔团”是由德国“一战”老兵及同情者组成的半军事化右翼组织。

  [17]  哈里·卡尔森领事是凯南在塔林工作期间的上司。

  [18]  凯南指的很可能是著名旅行作家理查德·哈里伯顿(Richard Halliburton)。

  [19]  这篇日记使用德文书写。

  [20]  该篇日记使用德文书写。

  [21]  国际商人青年委员会后来达成了一项计划,减少了德国在1919年《凡尔赛条约》中规定的赔款。

  [22]  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Erich Maria Remarque)创作了《西线无战事》(1929年)。路德维希·雷恩(Ludwig Renn)创作了《战争》(1928年)。

  [23]  这篇日记使用德文书写。

  [24]  见凯南写给霍利吉斯的书信,第23盒,1930年11月16日,凯南文件。

  [25]  凯南没有说信是寄给谁的。

  [26]  这篇日记使用德文书写。

  [27]  这篇日记使用德文书写。

  [28]  见凯南写给霍利吉斯的书信,第23盒,1931年1月3日,凯南文件。

  [29]  凯南曾经帮助贫穷的俄罗斯移民弗拉基米尔·库佐涅佐夫(即瓦洛佳),以及他的母亲和妹妹舒拉(Shura)。

  [30]  安东·契诃夫,俄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凯南对他的生活和作品倍加推崇。

  [31]  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斯大林时期曾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后兼任外交人民委员(1946年后改称外交部长)。

  [32]  辛克莱尔·刘易斯的小说《主街》(Main Street,1920)批判了美国小城镇居民的卑鄙和伪善。

  [33]  见凯南给霍利吉斯的信,第23盒,1932年10月18日,凯南文件。

  [34]  约翰·刘易斯·加迪斯:《乔治·凯南:冷战之父的一生》(George F. Kennan: An American Life),纽约:企鹅出版社,2011年。

  [35]  见凯南写给科苏特·肯特·凯南的信,1933年4月7日,收录于琼·伊丽莎白·凯南的档案(私人收藏)。

  [36]  原文为德语Deutschland erwache。

  [37]  这段文字使用俄文书写。

  [38]  苏联人民委员会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属于秘密警察机构。

  第三章

  莫斯科和维也纳(1934年—1937年)

  1934年

  凯南1934年的日记仅仅简单记录了他到任苏联后第一年的忙乱生活。不久后凯南就承认:“莫斯科让我的生活忙碌不堪,我对俄罗斯过于投入了。”除了作为美国政府官员所受的限制,他还受到婚姻的制约,这导致了他在“政治上无所作为、自我克制,客观条件也受到限制”,种种不如意让他焦躁不已。这些束缚让他感到自己“了无创意”,他觉得在苏联这样耐人寻味的世界中,创意是无法存在的。“作为待在莫斯科的外交使团人员,我们不得不说服自己去适应那里无聊和守旧的生活。”[1]1934年12月,因为满心失望和情绪波动,和布里特一起派驻苏联的第一年,凯南的身体和精神就几近崩溃。

  ● 4月5日,莫斯科

  昨晚参加了法国大使馆举办的舞会,早晨起来感觉头痛欲裂。早饭前出去散了一会儿步,让头脑清醒一下。三月里(原文如此)暗淡的阳光让我尽可能地保持清醒,端详着卢比扬卡(Lubyanka)地铁工地中间的小教堂,我在想它极有可能属于莫斯科巴洛克风格。

  ……今天感觉腹股沟疼得厉害,我决定在夏天到来之前暂不喝酒,说到就要做到,今晚不去参加舞会,留在家里钻研苏联艺术。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