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王朝_王新龙【完结】(72)

  为什么说宋英宗是一个明哲的皇帝英宗赵曙的在位时间可算是最短的,从治平元年(1064)到治平四年,只有短短四年,但《宋史·英宗本纪》却称他“以明哲之质,膺继统之命”,对英宗评价颇高。在众多的宗室弟子中,仁宗为什么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赵曙,主要还是英宗自己的品性让仁宗最后把皇位放心地交给了他。事实证明,英宗的确是一位明哲之君。

  英宗一直就以孝德闻名。他父亲濮安懿王死了以后,把所有的东西分给几个儿子,英宗却把他所得的那份全部送给了王府一些要离去的老佣人。

  有一次,宗室中有人从他这儿借走了金带,最后却拿了铜带来还,主事的官员告诉他,英宗却说:“这就是我的那条带子呀!”

  又有一回,英宗命殿前侍卫去卖一条值钱三十万的犀带,侍卫却把它丢了,英宗也不过问。

  当初,仁宗下诏要册封英宗为皇太子,英宗一再推辞,上奏十余次没有得到应允才应召,离家之前告诫家人说:“好好守着咱们的屋子,一旦皇上有子嗣了,我就马上回来。”

  即位后,一天,英宗对儿子赵顼(即后来的宋神宗)说:“咱们国家的旧制,士大夫的儿子如果娶了皇帝的女儿,全都提升行辈以避公婆之尊,这样不好。我每每想到这个,就睡不着。怎么能因为富贵的原因就不顾人伦长幼的次序呢?可以让有关部门把这个制度给废了。”没想到碰上生病,这件事没能做成。

  为什么说宋神宗是一个大有作为的皇帝宋神宗(1048~1085),名赵顼,原名仲铖,是英宗赵曙的长子,母亲是英宗高皇后。嘉祏八年(1063),赵顼授安州观察使,封兴国公。后又加忠武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受封淮阳郡王。治平元年(1064)进封颍王。治平三年十二月立为皇太子,次年正月英宗驾崩,赵顼即位,时年二十岁。

  神宗自幼好学,“日晏忘食”,害得英宗总是让内侍加以制止以免他劳累过度。赵顼特别注意衣冠整洁,讲究礼议,大热天也不用扇子。当太子时他就喜欢读《韩非子》,对法家“富国强兵”之术颇感兴趣,还读过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对王安石的治国理财思想非常赞同。

  宋神宗在位十八年,主要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支持王安石发动熙宁变法,一是实行元丰改制。

  熙宁二年(1069)二月,神宗力排众议,果断地拜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委以重任,揭开了变法的序幕。为了有效地制定和推行新法,神宗还特别命令设置了“制置三司条例司”,由王安石和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主持,并起用了吕惠卿、蔡确、曾布、沈括、薛向等一批新人。这一年,新法陆续出台、实施,遭到守旧势力的攻击,但神宗不为所动,继续支持新政。熙宁三年,神宗进一步提升王安石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先后颁行天下,变法进入高潮。宋神宗锐意改革的决心和他对王安石绝对的支持,保证了变法的成功,对改善当时的社会生产条件、增强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这次变法在前一阶段取得了胜利,但随着变法的逐渐深入,触及大商人、大地主的利益,变法中存在的弊端也日渐明显,反对派攻击愈加勐烈。宋神宗开始犹豫,并力图平衡两派关系,勉强维持新政。然而,以太皇太后为首的外戚也反对变法,神宗无奈,于熙宁七年二月罢王安石相。后虽又重新起用,却不太信任,熙宁九年十月,王安石自求罢相,出知江宁府。

  元丰年间(1078~1085),神宗亲自主持改制,希望在保持新法既得成果的基础上,在某些方面使改革有所推进。富国强兵是熙宁变法的主线,并确使国用丰饶,国家财政状况明显好转,但神宗亲自主持下的元丰改革却绕开容易引起争论的理财问题,把重点放在了整顿冗官、强化军兵保甲上。元丰三年(1080)八月,神宗正式起动官制改革,诏令撒消只领空名的官职,原作为虚职的省、部、寺、监各官皆实际任事。元丰五年,又以《唐六典》为蓝本,颁行三省、枢密、六部新官制。虽然这次改革局限性很大,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改变了宋初以来混乱的官僚体制,奠定了北宋后期及南宋中央官制的基本框架。

  至于强化军兵保甲的措施却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实际效果。元丰四年及元丰五年的两次对西夏的战争均大败,损失惨重,神宗力图雪耻强边的梦想彻底破灭。

  元丰八年三月,神宗病逝,在位十八年。

  哲宗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宋哲宗(1077~1100),名赵煦,是神宗的第六个儿子。赵煦曾被授检校太尉、天平军节度使,封均国公。元丰五年(1082),迁开府仪同三司、彰武军节度使,进封延安郡王。元丰八年二月,宋神宗病危,三月一日,神宗的母亲英宗高皇后垂帘听政,宣布立神宗第六子赵煦为皇太子。五日,神宗去世,赵煦即位,年仅十岁。

  哲宗即位后,政权一直掌握在太皇太后高氏手里。直到元祐八年(1093)九月高太后去世,十八岁的哲宗才亲政。亲政之初,哲宗就恢复免役法,复行青苗法、市易法等,在教育科举等方面也恢复了神宗时的制度。另外,哲宗还对西夏再次采取强硬政策,不仅在沿边诸路构筑了一道长达千余里的防御工事,又与西夏重开战事,并在元符元年(1098)的平夏城之役中取得了宋夏战争中少有的大胜利,扭转了长期以来被动挨打的局面,迫使西夏求和。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