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蕖留梦:叶嘉莹谈诗忆往_张候萍【完结】(97)

  这就是我写《杜甫〈秋兴八首〉集说》的原因:一是为了我教书,我把二三十家不同的说法都搜集起来了;二是为了当时台湾传统诗人跟现代诗人打笔仗的争论写的。我的本意是想要把杜甫这八首诗中的一些超越变化的妙用之理,提供给当时台湾写现代诗的年轻人作为参考,我的意思是说,用形象的跳接是可以的,语法的颠倒也是可以的,但是做得好就是成功,做得不好就是失败。杜甫的诗里也有把句法颠倒,意象比较模糊的现象。只要你所写的内容表达得很好,这种形式是可以的。有些年轻人在形式上追求新奇,可是内容空洞,那就不好了。当然,如今已经时隔好多年了,台湾的现代诗风早已有了转变。我所讲的这些对于大陆一些年轻人或许仍然可以有些参考价值。

  我写的《杜甫〈秋兴八首〉集说》只收宋、明、清光绪以前的注解,我不收民国以来的说法。就是从宋到清已经有好几十家了,加上后来我回大陆又收集一些,可能有上百家了。如果再把民国以来的文言翻译成白话,把诗歌翻译成散文这些评说都收进来就更乱了,所以就没有收。

  因为我所收集的资料都是宋、明、清的,所有的图书馆都规定清光绪以前的书都属于善本,一律不出借。那时复印机还不流行,台湾“中央图书馆”以及各个大学图书馆都没有复印机,所有的资料都是我一个字一个字地抄下来的。平时我担任三个大学的那么多课,根本没有时间,我是利用暑假的时间,每天到各个图书馆去查书。台湾的暑期非常热,那时台湾很多人还没有私家车,我每天都是挤公共汽车去的。我这个人要做一件事情,真是下死功夫去做。大热的天,我挤着公共汽车,一身的汗,一个图书馆一个图书馆地跑,去找这些善本书,然后再一个字一个字地把它抄下来,为了写这本书,我所付出的辛苦和劳累是可想而知的。

  《杜甫〈秋兴八首〉集说》与以前我写的《从李义山〈嫦娥〉诗谈起》、《几首咏花的诗和一些有关诗歌的话》那几篇文章不同,那几篇写的是欣赏性的文章,我在写作时还尽量注意欣赏的意趣,在语言文字方面是比较美的,读起来很轻松。《杜甫〈秋兴八首〉集说》就不同了,我下了很笨的功夫,一句诗我引了好几十家的解释,而且光引人家的也没有意思,我还在每一种解释的后边加了一个按语,说明我的看法:我认为那些不同的说法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光说这个对那个错还不成,我还都要给它说出一个理由来,这个对是为什么对,那个错是为什么错。诗是可以多义的,比如李后主词的“天上人间”是什么意思,是梦幻?是感叹?还是对比?你都要把它说出一个道理来,对于各种不同的解释都要给它做一个衡量。所以这本书如果只是普通的文学爱好者是不会喜欢的,而对于那些真正做诗歌的批评、欣赏和研究的人,这本书才是有用的。可以说我写《杜甫〈秋兴八首〉集说》,是为后学年轻人而写的,是“为人”的写作。

  早期我写的那些诗词评赏的文章,都是从我自己个人的感受,我自己的喜爱为出发点来写的,像《从李义山〈嫦娥〉诗谈起》、《说静安词〈浣溪沙〉一首》都是“为己”的学问。从60年代开始,我写文章的路子从“为己”慢慢转向了“为人”,这种转变是从《杜甫〈秋兴八首〉集说》开始的,是针对当时台湾文坛上传统与现代的困惑而写的。到了海外以后,我写的第一篇论文是《论吴文英词》。因为吴文英的词也是用了一些时空的颠倒,也是用了一些感觉性的修辞而不用理性的修辞。这篇论文还是接着我对台湾现代诗问题的关怀写的,也可以算是一种“为人”的研究,是针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写的。

  三、关于西方文学理论以及对传承的责任的醒觉

  我到海外以后,那些西方学生的论文当然是用英文写的,里面所涉及的所有的中国诗都要翻译成英文,我从中发现他们的翻译常常有很多误解,很多错误。那时台湾开始形成一种风气,就是以用西方文学理论来研究中国文学为好。这些人以前在台湾读的是英文系,然后到海外又读了东亚系,回到台湾以后,常常喜欢用西方的文学理论写一些评论中国古典诗词的文章,我看到有些文章把中国古典诗词都给扭曲了的现象。我以为西方的文学理论不是不可以用,可是你用的时候,至少要对中国自己的东西有相当的了解。你对自己的东西都不大了解,就去用人家的东西,往往就把中国的旧诗给扭曲了,所以我就写了《漫谈中国旧诗的传统》这篇文稿。我在这篇文稿里举了很多例证,有西方人对中国文化和汉语语法不熟悉造成的误解;也有中国人对传统文化修养不够,对典故不熟悉而发生的错误。我对这些错误进行了辩证说明,反映出我自己在这条道路上摸索探寻中的甘苦。这是我当时研究方向的又一个转变,就是由“为己”的学问转变成“为人”的学问以后,开始有了一种醒觉,就是我对于文化传承的责任的醒觉。

  我早年三十多岁在台湾的时候,根本没有这个观念,无论是教书还是写文章都是选我自己喜爱的作品,我自说自话、自享其乐。到了海外以后,我开始有了对文化传承的醒觉和关怀,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我慢慢年岁大了,就想到怎么样把这些文化传统延续下去。另一个原因就是看到当时台湾用西方文学理论把中国古典诗词扭曲了的现象,我觉得我们既然从我们的长辈、我们的老师那里接受了这个文化传统,到了我们这一代如果没有传下去,是一件令人愧疚的事。一个人生命的传承是靠子女,而一个文化传统的传承是靠下一代的青年学生。为什么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学生赶快把老师的学说整理成一部《论语》,就是想把孔子的学说传承下去,他们果然做到了。到现在都两千多年了,不是还影响着我们吗?生命的意义就是在于传承。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