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黑洞——弘光纪事_李洁非【完结】(120)

  真相匮乏与流失,意味着对谣言的主动培育。权力崇拜极易导致错觉,以为权力无所不能,包括垄断事实、主宰视听;表面看,屡试不爽,实际则是个信用严重透支过程。人们无法与权力对抗,便以报复性方式来规避各种撒谎对自己的损害——凡由权力担保的信息,人们一概作相反的解读;哪怕原本真实、准确的信息,也一股脑儿地首先疑为欺诈。王之明案便很典型。最后,一切都将变成非理性的:凡属公开、权威的信息,都不真实;凡出于街谈巷议、不明来历或被宣布为“谣言”的,都值得信赖。公众不认为他们在“谣言”的口口相传中所迷失的真相,大于由权力编织的谎言,社会于是变成“谣言”泛滥的空间。这种情形,其实无人受益;权力的公信力瓦解,民众一方则深陷混乱乃至恐慌。然而它又极为合理;人们所以如此,说到底是对环境的适应,所谓“适者生存”,在无尽的漶漫消息淹没下,生存已不取决于“信”,而取决于“不信”。

  于是恶性循环。真相愈匮乏,谣言愈有市场。弘光朝在其尾声,南京空气已为谣言所充斥,时有记载:“命五城等衙门缉讹言”[96],“命五城等衙门缉讹言”[97],“缉奸严密,下役四出扰害”[98],然而毫无效果,《南疆绎史》称之“伪益言伪,疑更传疑”。[99]

  最终来看,南京“三案”,非为大悲、童妃、太子而争,所争者“真”、“假”二字而已。如李清所言:“百官皆知伪,然民间犹啧啧真也。”[100]抑或文秉的概括:“朝廷之上皆曰伪,草野之间皆曰非伪。在内诸臣皆曰伪,在外诸臣皆曰非伪。”[101]社会纽带完全断裂,基本维系无处可寻。

  乙酉年五月十一日,朱由崧、马士英出逃后,南京市民从狱中救出王之明,拥上帝位,并抓住未及逃走的大学士王铎:“若赝太子,辜先帝恩。”群捶之。须发尽秃。挟至之龙(忻城伯赵之龙)处,汹汹欲扑杀。[102]

  读此,又感觉到别样的悲哀。群众的眼睛未必雪亮,专制之下,群众确实很容易成为“不明真相的群众”。弘光朝在真相匮乏和谣言肆行中垮掉,而这并未变成人民的机会。他们仍被谎言笼罩,不能走出。他们所做的,仅仅是满怀一贯受欺骗和愚弄的愤怒,将一个骗子扶上帝位。乙酉年五月十一日这一幕,对中国人来说很值得深思。

  * * *

  [1] 夏完淳《续幸存录》,《明季稗史初编》卷二十四,上海书店,1988,第327页。

  [2] 夏完淳《续幸存录》,《明季稗史初编》卷二十四,上海书店,1988,第327页。

  [3] 夏完淳《续幸存录》,《明季稗史初编》卷二十四,上海书店,1988,第327页。

  [4] 计六奇《明季南略》,中华书局,1984,第150—151页。

  [5] 黄宗羲《弘光实录钞》,《南明史料(八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67页。

  [6] 文秉《甲乙事案》,《南明史料(八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498页。

  [7] 计六奇《明季南略》,中华书局,1984,第151页。

  [8] 此据《甲乙事案》。《鹿樵纪闻》为“朱世杰”。

  [9] 文秉《甲乙事案》,《南明史料(八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508页。

  [10] 文秉《甲乙事案》,《南明史料(八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508页。

  [11] 李清《南渡录》,《南明史料(八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366页。

  [12] 文秉《甲乙事案》,《南明史料(八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509页。

  [13] 文秉《甲乙事案》,《南明史料(八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508页。

  [14] 梅村野史《鹿樵纪闻》,台湾文献丛刊第五辑《东山国语·鹿樵纪闻》(合订本),台湾大通书局,1995,第29页。

  [15] 文秉《甲乙事案》,《南明史料(八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509—510页。附注:本段引文,原句逗未尽妥帖,笔者有所改动。

  [16] 李清《三垣笔记》,中华书局,1997,第123页。

  [17] 李清《三垣笔记》,中华书局,1997,第123页。

  [18] 李清《三垣笔记》,中华书局,1997,第123页。

  [19] 李清《南渡录》,《南明史料(八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341页。

  [20] 徐鼒《小腆纪年附考》,中华书局,2006,第202页。

  [21] 李清《南渡录》,《南明史料(八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366页。

  [22] 文秉《甲乙事案》,《南明史料(八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511页。

  [23] 李清《三垣笔记》,中华书局,1997,第123页。

  [24] 鲁迅《狂人日记》,《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第427页。

  [25] 以上据《甲乙事案》和《明季南略》。

  [26] 李清《三垣笔记》,中华书局,1997,第127页。

  [27] 徐鼒《小腆纪年附考》,中华书局,2006,第334页。

  [28] 徐鼒《小腆纪年附考》,中华书局,2006,第335页。

  [29] 李清《三垣笔记》,中华书局,1997,第110页。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