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公木传_高昌【完结】(19)

  联欢会后,公木来到延安保育院,探望自己的儿子许嘉。因为他离婚后一直单身,此时又要离开延安了,所以准备把儿子带到东北一起生活。许嘉那时已经七岁了。在延安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出生时8斤多重的那个小胖子,如今已经长高了。由于历史原因,他出生后不久,父母亲就分开了,当时许嘉还不太记事,为了不影响母亲的工作,母亲把他送到延安保育院生活。延河边有一个很深的山沟,保育院就在进山沟后右边的半山坡上。住的都是窑洞。每天三餐孩子们都能吃得饱饱的,有时还有鸡蛋、肉等,这在当时的环境下是很难得的。只是生活和卫生条件较差,可以换洗的衣服很少,孩子们也很少洗澡。看过电影《啊摇篮》的人,就会了解他们那时的生活。在保育院时,许嘉的身上、头上长了疥疮,当时也没有什么药物医治,保育院阿姨找到偏方,把小米糠点燃后用火烧,然后把烧出的米糠油每天涂在许嘉的身上头上的患处,涂均匀以后,让许嘉站在烈日下暴晒,就用这一土偏方,最后竟慢慢治好了许嘉的疥疮。由于保育院的条件有限,孩子们没有任何玩具,也没有做游戏的地方。阿姨们想方设法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在院子里刨出一个坑,放上几只小白兔,小兔子在坑里自己又刨出了许多坑,生出一窝窝的小兔子,孩子们常常围在坑边,叽叽喳喳地看着兔子跳出跳进;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阿姨带着孩子们去爬山,蓝天、白云、灿烂的阳光,满山遍野都是五颜六色的野花,蝈蝈、蟋蟀躲在草稞间此起彼伏地鸣叫,大自然赐予的美景让孩子们陶醉,他们跟随阿姨在山上采集野花,追逐蝴蝶,玩得热火朝天。前方的炮火连天、刀光剑影在这里没有半点痕迹。许嘉就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到六岁多,他后来回忆说:“那是一个早晨,天气很冷,天上刮着凛冽的北风。我们正在窑洞里吃早饭,保育院的阿姨(当时叫保育员,有男的,也有女的)叫我出来,说有人找我。在我的记忆里,当时觉得父亲的身体虽然黑瘦,却很高大。再加上在这之前我脑子里没有一点父亲的印象,所以感到眼前的父亲很陌生。在父亲问我愿不愿跟他走时,我望着父亲怯怯地摇摇头。父亲见我穿得很单薄,冻得直流清鼻涕,把自己脖子上一条黑色的围巾摘下来,蹲下围到了我的脖子上,然后把我交给阿姨,几步一回头地依依不舍地走了,当时年幼的我不懂,现在回想起父亲临别时看我的那一种眼神,我想那时候父亲的心情一定是非常难过的。”

  公木1938年8月底到达延安,1945年9月初离开,跨度长七年。他将自己在这里的生活分成三大“步”:第一步踏在抗大,两年半,约略900天;第二步——军直,一年半,约略540天;第三步——鲁艺,3年约略为1080天。总共2520天。公木写下过“焦渴难禁思延水”的诗句。那绵绵的延河水,有迷人的浪花,有浩荡的波澜,也有漩涡和激流险滩。

  第八章(1)

  第八章颂歌《东方红》

  1945年8月31日,公木与参加东北文艺工作团的全体成员,在延安留下了一张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合影。9月2日,公木与东北文艺工作团的全体成员从延安出发,随着浩浩荡荡的干部大队,向东北进军。几千里的路程全部是步行,一路走一路唱,行程五十多天,平均日行60多里地,多时达到一百余里。东北文工团以鲁艺为中心成立,舒群任团长,沙蒙任副团长。后改名为东北文工一团。该团有舒群、沙蒙、田方、于蓝、欧阳如秋、陈凡、王大化、田风、鲁果、雷汀、雷加、续磊、陶平、高阳(即李江)、天蓝(即王名衡)、张松如、华君武、任荪、刘炽、张守维、张平、杜粹远、何文今、李牧、李百万、林农、颜一烟、严文井、纪云龙、王家乙、孙邦达、刘迅、李凝、宋琦、黄仁、许可、谢挺宇、张邦来等。后来,沈阳、本溪、大连、齐齐哈尔又有一些同志参加了文工团。延安青年剧院全体人员也赶到东北,组成东北文工二团。文工团徒步横跨陕西、山西、河北、热河、辽宁五省,于1945年10月抵达沈阳。在沈阳,诞生了著名的颂歌《东方红》。

  他们一路上说说笑笑,歌声不断。除了唱些现代歌曲,也经常即兴编唱顺口溜、信天游。公木行军途中,曾写过一首短诗《出发》,共有37行。开头两句便是“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而结尾则是:“哪里有了共产党,哪里人民得解放。”据公木回忆,这是在唱《移民歌》时顺势联唱下来的。当时并未意识到这将成为后来的名歌《东方红》的一个唱段,他说不必说这就是他的创作,更多的可能是听了大家这么唱,他才这样写出来的。在行军途中,为了排遣一路行军的枯燥,曲调朴实优美、歌词朗朗上口的《移民歌》被同志们反复传唱,有的人在唱完第一段之后,又乘兴编了一些新词接连着唱下去。

  《移民歌》原创作于1944年2月,是山西葭县移民队移民延安途中,由当地歌手李增正创作的(关于《移民歌》的作者有多种说法,此处根据《陕北民歌选》),此歌又叫《毛主席领导穷人翻身》。全词共有九段。 当时边区政府号召葭、吴、绥、米等贫困农民向南移民开发荒山。葭县张家庄的李有源、李增正叔侄也属移民对象。他们在南下路上编了《移民歌》,当时绥德日报、群众日报都报道了这件事。1944年3月11日的《解放日报》在“移民歌手”这篇文章中,全文披露了李增正编写的九段歌词。这首《移民歌》曾被多位延安的文艺工作者通过不同途径采录下来,后来收进公木(署名张松如)与何其芳共同编注的《陕北民歌选》一书。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